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70頁

    “這是為何?為何他們會選擇政法學校。”

    蔡艮寅並沒有直接道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問起了原因。

    “當官啊!”

    范源濂的唇角微微一揚。

    “你沒聽教官說嘛,東北的官員大都出自政法學校,想當官,讀政法學校才是第一步!”

    范源濂的話讓蔡艮寅不禁一愣,確實,對於讀書人來說,他們平生最大的渴望就是當官以名耀門楣,甚至就連同自己的心底,未堂沒有這般的希望。

    “當官,當大官,幾千年來,一慣如此,艮寅,或許你還不知道,如果能考進政法學校,到時候敲開的可不僅僅只是東北的官場大門,可以說,全中國的官場之門都能敲開,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

    儘管是自己主動開口詢問的,但范源濂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

    “你瞧,咱們的官是什麼官場,不刮地皮、不吸大煙,已經算是好官了,好官的標準竟然如此簡單,可這種官與國有何益處?用這樣的官,將來那些大人們,又如何能逐鹿中原?”  

    接連幾個問題之後,范源濂看著遠處的老師,突然笑說道。

    “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官?是能辦事、會辦事的官,也就是能吏、賢吏,過去有種說法是這種人可遇而不可求,但是,艮寅,你知不知道,東北的政法學校,卻和西洋的一些學校一般,能成百上千的畢業這樣的能吏、賢吏,所以,只要考進了政法學校,在東北當不了官,到了關內,會有人爭著用你,你說,他們又焉能不趨之若鶩般的報考政治學校?”

    把東北的政法學校,視若科舉晉身之道,恐怕這就是國人化神奇為腐朽的能力,只不過在范源濂看來,恐怕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至少沒有旁人想像的那麼簡單。想到自己的選擇,范源濂又把話峰一轉,出言問道。

    “艮寅,你呢?考慮過到時候報那所學校嗎?”

    第98章 用心良苦

    緊閉的鋼質大門外,兩名衛兵如雕塑一般聳立著,持槍的衛兵目不斜視,風卷著雨,雨落在亭下,衛兵身上的軍裝大都已經濕透了,那褲腳處更是滴著水。雖是如此他們仍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若不是那有些年少的臉龐上的嘴唇發紫,或許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正苦苦忍受著寒冷。

   

    就在這兩名年少的衛兵與濕冷抗衡的時候,從大門旁的側門走出了兩名同樣年少的衛兵,他們踏著正步,默默的換著崗位,依如過去一般,沒有一絲聲響,渾身濕透的衛兵扛著槍,踏著正步走進了院牆。

    一場秋雨一場涼,幾場秋雨落下之後,這天氣便越來越冷了,在那高聳的院牆內,操場上不見了夏日時頂著風雨訓練的人們,更聽不到他們的嗓間迸發出的有力的口令聲。這濕冷的秋雨把所有人都“趕回”了教室中。

    在中華學校的教室中,年齡各異的孩子們大都是在上著課,上著文化課,儘管他們每天都必須接受兩個小時的軍事或體能訓練,但並不妨礙他們上文化課,甚至相比於普通小學生,他們的課業更為繁重——每周上課6天,星期天還要參加義工服務。

    而在平日裡,軍事訓練以及諸如足球、壘球、籃球以至拳擊、划艇等體育課程同樣在消耗著少年們的精力。雖是的如此,他們非但不能耽誤正常的課業,還需要學習如“政治經濟學”這樣的課程,在課棠學習著大衛?李嘉國、約翰?穆勒、讓—巴蒂斯特?薩伊、托馬斯?馬爾薩斯等著名經濟學家的理論。討論著當前經濟生活中的資本問題和關稅問題等。除此之外。這些孩子們經常就“中國海軍應該擴大”、“夏威夷應歸併中國”、“是否應該立即推翻滿清”以及社會改良等議題。分成正反兩方面展開辯論,從而令學生掌握了一些不再是單純從學理上和邏輯上進行辯論的竅門。  

    總之一如中華學校所推崇的那樣——繁重的課業會不斷的挑戰少年們的意志,與其推行的斯巴達式的生活一樣,考驗著這些少年,磨礪著他們的性格,不過儘管如此,全體學生必須在一整天裡嚴格遵守學校規定的日程表,不得有誤。參加集體晚餐時要穿戴整齊。衣領要漿得和校長一樣筆挺,而且要穿起皮鞋。

    於教學樓走廊中走著,作為學校教官李南林神情顯得有些冷漠,在這所學校中,因為推行“學長制”,從而使得高年級對低年年級學生擁有使喚權,儘管有著嚴苛的校規,但是卻成人卻極少直接干預學生,更多的是通過高年級學長對其管理,從而培養學生們的責任感。也正因如此。教官與老師們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就被邊緣化了。

    不過這並不妨礙教官在學校中督檢巡視,就像現在一般。儘管在更多時候校紀的維持是依靠學長,而不是教官。

    走到一間教室處門邊,透過門上的小窗,李南林可以看到教室講台兩側分置著幾張書桌,顯然一場辯論正在進行著,那些不過只有十歲左右的少年,正在那裡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的辯論著,而老師則於一旁充當裁判。

    “……將朝鮮作為行省併入中國,直接關係到東北地區的戰略安全……”

    隱約的還能聽到那稚嫩的聲音正在辯論的話題,顯然是“朝鮮應歸併中國”的辯論,在“政治經濟學”的課堂上,那些老師總能給學生們帶來新的論題,因為弟弟在東北政法學校讀書的關係,所以對於這門課,李南林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非常熟悉——幾乎每天,他都能看到弟弟對著鏡子進行模仿辯論,而辯論的話題大都與政治經濟有很大的關係。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7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