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34頁

    對於它的技術細節,在過去的一年中,唐浩然早已經背在心底,甚至就在辦公室中,還擺放著一艘“鎮海號”的模型,由此可見對其的關注。

    “……為了確保其技術上的領先,在建造“鎮海號”戰艦時,除採用最新的炮術、裝甲、防禦和動力設計外,還採用了包括許多英國戰列艦也未使用的試驗性的新技術,雙聯主炮除炮塔本身採用電力傳動之外,更採用了電力揚彈機,同時重新設計了彈藥的儲藏、搬運、裝鎮的流程,射速提高至30秒/發,此外。還應用了電/液/人力三重損管控制及切換系統,循環冷卻水系統,此外,在對全艦的防禦優化上,水密艙隔艙數為293間,分為41個水密區。上部裝甲帶,也向上延伸至上裝甲炮壘……”

    儘管對於設計上的細節,唐浩然一時還回憶不起來,但是卻不得不承認,在軍艦技術應用上史司的“大膽妄為”,儘管自己曾說過“技術上可以大膽一些,更廣泛的採用新技術”,但史司仍然極為大膽的採用許多未經驗證的新技術,當然海軍能夠容忍其“大膽妄為”。多少也同“鎮海號”作為試驗艦色彩濃厚有很大的關係。  

    在唐浩然的支持下,海軍自然樂意通過“鎮海號”去進行技術驗證,以獲得最先進的戰艦,當然,這種嘗試並非沒有一絲風險。就像那套剛剛研製的電/液/人力三重損管控制及切換系統,儘管於理論以及試驗上遠優於舊式損管系統,但因其試驗性質在成熟可靠上就打了問號,可這並不妨礙他將其應用於“鎮海號”上。但這還不是其最大膽的地方。

    “……主裝甲帶為200毫米,這不海軍那邊都試驗100多次了。即便是相隔2000米,使用12英寸艦炮發射的穿甲彈,也無法擊穿200毫米滲碳硬質裝甲帶……”

    提及滲碳硬化裝甲時,史司朝著身邊的這位極為年青的元帥看了一眼,眾所周知,這一技術正是由元帥發明。這一技術的輸出曾為公司換回眾多其它技術,甚至換回了數百名技術人員。

    不過在這一技術上,中國人似乎仍然有所保留,他們自用的硬化裝甲鋼性能更為先進,在海軍採用12英寸艦炮進行的上百次測試中。沒有一發穿甲彈擊穿200毫米厚的裝甲,甚至無法擊穿160厘米厚的裝甲,更有甚者,那些填充沙子或鹽塊作為配重的穿甲彈,在撞擊硬質裝甲時,其彈體會直接破碎,自然談不上穿透裝甲。  

    正是基於大量的試驗,才使得海軍決定在研製出新型的穿甲彈之前,會採用高爆彈作為戰艦的主要彈種,通過謀求對敵艦表面設施損毀以及人員的殺傷,獲得海戰的勝利,畢竟,現在的穿甲彈威力實在太過有限。

    也正是基於東北海軍對硬質裝甲的全方面的測試,才使得史司大膽的採用200毫米厚裝甲帶,而非傳統的300甚至400毫米裝甲帶,通過裝甲帶的減薄,他更是大膽的對戰艦進行了“巡洋艦”式設計,也就是加快其航速。

    “2台直立式四氣筒三段鼓脹式蒸汽機,26座貝爾維爾式高壓水管鍋爐,22500馬力……”

    話聲稍稍一頓,唐浩然瞧著史司,唇角微微一揚。

    “21.8節的設計航速,這甚至比“定海”級巡洋艦還快了1.3節,其一服役就會是全世界最快的戰鬥艦!”

    提到“最快”時,唐浩然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另一個名詞“戰列巡洋艦”,在另一個時空中,在看到日本的萬噸裝甲巡洋艦發揮的巨大作用後,英國皇家海軍立即設計了一種新型軍艦,就是戰列巡洋艦,這是一種把戰列艦強大火力和裝甲巡洋艦高機動結合在一起的戰艦。  

    而現在的“鎮海號”則與戰列巡洋艦有著一定的共通之處——擁有戰列艦的火力以及巡洋艦的航速。甚至相比於後世的戰列巡洋艦,至少在未來的數年間,在新型穿甲彈服役之前,其在海洋上都不會碰到太多的威脅,反面會他可以憑藉自身的火力、航速給敵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元帥閣下,這是基於技術作出的決定,既然穿甲彈無法擊穿它的裝甲,那為何不加強它的航速和機動性?”

    話峰微轉,史司又繼續說道。

    “再則您的海軍實力並不雄厚,在未來的海戰中,極有可能面對更為強大的敵人,您的海軍需要保存實力,而航速無疑是最有力的保障,沒有任何戰艦能夠追得上他,如果你的敵人派出巡洋艦追擊,這意味著其火力薄弱的巡洋艦隊將會在“鎮海號”12英寸艦炮的狂轟下變成一堆廢鐵,失去巡洋艦隊的保護後,強大的敵人將不得不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

    這是一個簡單的戰術思維,甚至正是這一戰術思維說服海軍方面,放棄建造正統的以“君主”號為原型的戰鬥艦,而是建造這種帶著巡洋艦特性的戰鬥艦,從而在未來的海戰中,發揮“出其不意”的作用,從而贏得海戰。

    這正是戰列巡洋艦的最為吸引人的地方,無論是相對於戰列艦也好,巡洋艦也罷,它都有著對方難以企及的優點。

    “換句話來說,就是,能打得過“鎮海號”的都沒有他跑的快,跑得比他快或者和他差不多快的,都打不過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3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