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35頁

    唇角微揚,唐浩然概括的總結道,其實正是這種思維主導了戰列巡洋艦的輝煌,只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戰列巡洋艦的裝甲在更大口徑的火炮以及新型穿甲彈的威脅下顯得有些單薄,但在這個時代——嗯,沒有比戰列巡洋艦更合適的戰艦了。

    甚至如果可能的話,唐浩然更傾向於更快的速度,當然還有更強大的火力,最好能夠遠遠的將敵人的軍艦轟個“稀巴爛”,至於裝甲,可以在保證前兩者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因此,在這一點上,他自然同史司取得了觀點上的一致。

    “沒錯,元帥,就像你說的這樣,速度與火力是他的取勝之道,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您發明的硬質裝甲,要是沒有它,這一切根本就是空談!”

    臨了,史司不忘拍上一個馬屁,對於這直白的馬屁,唐浩然只是微微一笑,同時扭頭看著這個設計了中國第一型戰鬥艦的德國佬,笑說道。

    “怎麼樣,史司,現在有沒有入籍中國的想法,”

    看著身邊的這個德國人,唐浩然適時的邀請道,從不排斥外國智力的他,更希望這些外國技術人員能夠成為中國人,能夠在這個智力不足的時代,彌補中國的不足。  

    “要知道,將來,我們還會建立更為龐大的艦隊,留在中國的話,也許,這一輩子,你都不會有空閒時間,要不要考慮一下?”

    第128章 剪羊毛(上)

    夏天的雨來的又急又快,前一刻還只是烏雲密布,可不過只是袋煙的功夫,豆大的雨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傾盆而下。那一聲聲雷鳴更是震得連窗戶似都在顫抖著,伴著那不知是窗戶還是牆板發出的輕微不可聞的“咯吱”聲,甚至會讓人懷疑這木屋隨時都會被震垮。

    木屋。

    相比於內地的磚房土屋,在東北大地上,數以萬計的移民定居點上,一棟棟木製的房屋,則是其最大的特點,這完全是得益於東北豐富的木材資料,當然,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相比於大量建立磚瓦廠,設立木材加工廠更為廉價、方便。而且東北還有豐富的預製木建築施工經驗——無論是城市初建時的沿街建築亦或是兵營,最初都是木製的。甚至第一批定居點的木屋,即使是用城市中拆除的木屋移建的。

    也正因如此,那些帶著洋味的,甚至擁有二層“閣樓”的木屋,從一開始便成為了東北移民們的家。無論是亮堂的客廳,亦或是寬敞整潔的臥室,都令那些移民們為之興奮不已,在許多人看來,這房屋無疑正是他們美好生活的開始,也正是這些房屋,令內地村莊的破敗與東北不見了蹤跡。  

    當然,與土地一樣,這些房屋也是政府貸出來的,這也是移民定居點的特點——種著官家的地、住著官家的房,然後,一年年的用汗水換來的租子還清這一切。雖是如此,這些移民的心中,依然對官府充滿了感激,而作為表達感激之情的一種方式,那就是在屋子裡懸掛上“大帥的標準像”。若非是保長、甲長們不許,估計這些百姓甚至會在標準像下面置上香爐,如同敬神一般,初一十五的上著香,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轟……”

    又是一道驚雷,電光透過玻璃窗映亮了房間。只使得正縫著衣裳的婦人嚇的渾身一顫,那針一不小心便扎在了手上,立即湧出了一個血珠來。

    “哎呀!”

    扎著手的婦人痛出聲的時候,有些埋怨的朝著門外看去,在門外走廊下,男人就站走廊邊,扶著走廊扶手,望著遠處,似乎是在那裡發著呆。

    “這雨下的可不小啊……”

    吳滿屯在心裡嘀咕著。不過他倒也不急,按著農復會的技術員說,現在正是麥子需水的時候,若是沒有一場能把地下透的大雨,這可不就得用引渠水灌了。  

    實際上這正是東北當地農戶不種小麥的原因——小麥不耐旱,且它的需水量比高粱大一倍出奇,而東北和直隸老家差不多雨量也不大,春天的時候。雖說憑著冬天的雪水,地濕水足適合種小麥。但到了四五月正值小麥需雨最急之時,雨量往往已嫌不足,若是逢著旱年,必定會歉收,所以若無灌溉之便,沒有人願意種小麥。甚至今年因為開春種小麥,還若得興旺村的百多戶人家都有些不大樂意,以至於他不得不去挨家挨戶的說服這些人。

    最後大家之所以被說服,全是因為富利水利公司修有水渠,用鐵管引河水入乾溝。再分各支渠,可以隨時灌溉田地,雖說每畝每年收水租3角,可對於村裡的人家來說,這水費卻也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也划算,畢竟急時澆上地,高梁米和豆子都能多打幾斗來。

    也正因如此,這大家才會接受小麥,而不像關內一般種著高粱,種小麥,水很關鍵,沒有水,甚至可能會顆粒無收,可在這,有了水渠,一切都不是問題。

    “畝產四五百斤……”

    透過大雨,瞧著村外綠色的麥浪,看著那在風雨中隨風起伏的麥浪層層,吳滿屯不禁念叨著技術員有說法,村子裡用的種子都是農業公司提供的新式種子。說是畝產能達到四五百斤,一畝頂過去三畝多地。

    雖說都是關內移民的興旺村,沒和幾個老人,可也都是打小就開始干農活的人,畝產五百斤……麥秸收得比這還多!在幾乎所有人看來,這都不可能。像天書似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3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