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0頁

    於是這個秘密就被保留了下來。當然這些內容是秦旭自己根據他們的講解和自己的分析推理出來的。

    “靠,我看就是扶蘇太實誠了!要是我,還不趕緊把這幾十萬人全帶出來跟他們拼了才怪!“當然這些話是秦旭在那牢騷而已。

    “那,這個,天宮真的能在定時轉移嗎?如果能,怎麼運轉的?還有,這個天宮到底有多大。這幾天以來,我們這五十萬人吃啥?喝啥?住哪?你們怎麼都不操心這個的嗎?”

    一口氣把這個近一個月來的問題全問了出來,眼神巴巴的,就為獲得一個答案。

    季常也是相當渴望的眼神。。。。。。

    正文 第三章 君臣之間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6-21 18:15:00 本章字數:5846

    黃斌和終黎佐天對視一眼,經過眼睛的激烈交鋒,黃斌明智的放棄了再次向秦旭賣弄的打算。畢竟人家現在是宰相,很多事情並不是秦旭這個沒有多少根基和威望的皇帝能說了算的。

    “陛下!天宮之始由鄒衍先生之五行始終說而來。據鄒衍先生言,我大秦必以水德帶周之火德而問鼎天下。始皇大才,上應天命,下應黎民,得召於千湖之傍,聞道在聖賢之測,執聖器而鼎立海內,使天下終歸一統。。。。。。然,天地五行,乃生生不息之所以;金木火土,實是萬載固存而東西。鄒衍先生學通古今,智達天人,以萬般之造化,用移山之力開通衢之門,使莫測神通建旋轉之城,易如反掌耳。”終黎佐天在那侃侃而談,先拽了一陣古文,吹捧了一下始皇的豐功偉績,順便提一提鄒衍那個大忽悠,然後才說到正題上。  

    原來這個天宮的建造就像一個巨大的俄羅斯輪盤。一共有五層。中間一個軸心——也就是由那個原始甬道貫通的長生殿是永遠不會動的,周圍有無數個“小”房間,利用不同的自然力量——有些是利用移動房屋設計,有些則是利用地下河流的水力,更多的是利用水銀的力量進行定時的轉動。

    (據考證,最早的移動房屋在春秋時期由魯班的後人在魯國建造而成。使用的動力原理是以滑輪為主的風動力量。)

    而這些“小”房間每個的空間大小是有規定的。秦朝的數學家已經發現了九和零這兩個數字間的關係,也如後世一般認為“九”是至尊之數,所以都是這些小房間都是以“九”的數字來建造的。如秦旭等人碰到的九人組成的小陪葬室,而後又碰見十八人的陪葬室,如果陵墓沒有移動的話,秦旭等人見到的下一個陪葬室應該是由三十六人組成的,依次類推,直到第九間。

    以九間一組,分四個方向排列,各個方向分別代表了“金”、“木”、“火”、“土”,每一組一共由兩千三百一十四人組成。秦旭等人進入的第一個陪葬室就是“金甲室”,第二個就是“金乙室”。其中,“金”那一組是排列在最外面的,由風動滑輪組成,擋住了外人進入原始甬道的可能;“木”的那一組緊跟其後,由地下河水帶動;“火”和“土”皆由水銀造成的河流來推動轉換。  

    大概每一個小時轉換一次。以“金克木”、“木克土”、“土克火”、“火克金”的順序進行輪流轉換。

    同時,按照風水學的原理,將出口設在“九龍吐珠”的地形之上,以保秦朝江山,萬年不倒。

    由於這個山體下方是一個巨大的黃河地下支流,水的動力非常大,秦人用分流,截洪等辦法引地下水按時定量的灌輸進天宮最下層的機關內,由水流的力量來傳送。可以這樣說,只要一天黃河水不干,這個陵墓就會一直轉動下去。

    只是秦人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時間能改變的不僅僅是人的容顏,還有山川草木的形態。

    首先是風動滑輪的經年累月使用,開始緩慢甚至停滯運轉。“金”的運轉速度大大下降,從而使高超的盜墓者能很快發現到從哪個地方能打到陵墓裡面。

    其次是地殼運動使整個“靈山”下陷,地下河水大減,黃河水雖仍有灌進地下河,可由於秦朝水利工程和山體的阻擋,水流已經沒有那麼大力量了。所以除了以水銀推動的“火”、“土”兩組以外還按正常速度運轉,外人很難找到真正地方以外,“金”、“木”兩組已經被盜墓者光顧過許多次了。  

    從地圖上的分析情況還有後來狄榮等人的回憶來看,最先被挖開的陪葬室是在明朝正德年間的“木乙室”。

    明正德四年,四個盜墓賊偷下天宮。由於他們經驗豐富,認定這個只是陪葬坑,費了許多時間尋找真正的墓地主室的通道,結果十八個秦傭復活,最早復活的秦傭叫“驚”,他一人連續擊斃四個擅闖天宮者以後被豸貫體而亡。

    其餘十七人由於有些人反應跟不上,本來應該互相幫忙的情況沒有出現,死了七人。十人逃出地宮。。。。。。。

    而狄榮和馮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逃出來的。“豸”在體內的發作時間短,所以第一個甦醒的人必然會死,但只要第一個人能犧牲自己幫助另一個人取蟲,那一般一個陪葬室只會死一個人。可是,狄榮的所在的“金壬室”並不是那麼團結。只有他一個人在同鄉的幫助下活了下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