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頁
並且這些將領分配到不同郡縣任職,均有曹操的親信在當地彈壓他們。
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即做到了沒有違背承諾,又把實際兵權牢牢掌控到了自己手中,這在後世很多帝王、霸主都是有效仿的。
同時也是造就了曹智分到曹操在東郡和兗州最大的兩個武將“收穫”,一個打呼想打雷般猛烈的原黑山軍副將——雷公。
一個是揣著兩根狼牙棒,身材矮胖,只會瞪著兩大眼珠“曹主公,曹主公”瓮聲叫喚的青州黃巾軍北海方首領——杜大目。
曹智在鄄城就問過這新加入曹智麾下的三國史二流武將,誰給他們起的這兩缺德名字。
兩人均慎重其事的告知曹智,這是他們的本名。
曹智當場沒把吞進嘴裡的飯菜全噴出來,“喔,生出來就叫這名啊!真是人如其名!”曹智只能忠心地,外加默默地對這兩位的父母說聲“佩服,佩服!”曹智一路回顧自己身邊的武將,驚奇的發現他身邊這麼多武將中竟沒一個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的,都是偏敦實矮胖型。
曹智那個悲嘆啊!自己身邊怎麼就沒個像典韋那樣一米九的偉岸武將,看著也讓人舒心。
這讓曹智心下嘀咕著,曹操明顯與他“分贓不均”。
這就是曹智目前身邊的武將情況,再看看謀士,那就更沒法和他大哥曹操目前的實力相提並論了:禰衡、李儒、杜濩、鄧艾這些人曹智在前世的半吊子三國史中,倒是隱約聽說過這幾號人,但這些人好像都不怎么正面。
對了,還有個棗袛,但棗袛應該算他武將好呢?還是應該算他文臣?這人他應該兩邊都不靠譜,屬於“中間人”。
曹智暗忖著身邊這些謀士,曹操現在身邊一個毛玠大概都能把他們比下去。
曹智在鄄城是見過毛玠後啟程的,你看看人家毛玠一來對曹操說的那話,一聽就舉得上檔次,有見地。
毛玠一到鄄城就對曹操來了個毛氏“隆中對”,他原話是這樣說的:“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民生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國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在數年以前曹智也許還聽不太懂毛玠這段話,甚至於要情人翻譯。
但通過這麼多年在三國的文學修養的提升,現在曹智非但馬上聽懂,而且已經立刻能體會到這段話的精髓。
毛玠認為現在國家的局勢是這樣的:“如今天下分裂,天子遷移他方,人民放棄本業,因災荒而逃亡他鄉,國家沒有一年的糧食儲備,百姓沒有安居本業的念頭,這樣的局面實在難以持久。
現在袁紹和劉表,雖然百姓眾多,軍隊強大,但他們都沒有謀劃遠大事業的考慮,也沒有樹立根基、確立基礎的打算。
打仗作戰,正義的軍隊一定能夠取勝,保持地位憑藉的是財力。
他建議曹操應當遵奉天子,並以他的名義號令不履行臣子義務的地方諸侯;發展農業生產,積儲軍用物資,這樣霸業與王道才可以成功。”
毛玠的這一段話,可以稱之為曹操版的“隆中對”,他是從一個很高的角度對曹操提出了一種戰略性的意見。
毛玠的這個曹操版的“隆中對”實際上講出了兩個道理,就是在這樣一個動亂的時代你要成就一番事業,也就是他所說的霸王之業,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正義,二是實力。
而實力當中首先是經濟實力,戰爭確實拼的是武力,但是戰爭武力比拼的背後是經濟實力的支撐,只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支持,你這場戰才能打得久,才能打得贏,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也是曹操面前非常現實的需要。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 提前屯田
第三百九十七章 提前屯田
曹操現在有了兵馬,有了地盤,但馬上有了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麼多人你如何安置,如何養活?毛玠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他是一個重要的謀士的價值,他向曹操提出了一個戰略性的意見。..**。
青州黃巾軍不是還有六七十萬不能打仗的隨軍家屬嗎?這個青黃巾軍是個奇怪的軍事組織,它整體來說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準軍事化組織,它還有許多的隨軍家屬和農民,就是當時的青州的黃巾軍戰鬥人員是三十多萬,非戰鬥人員的隨軍家屬和農民加起來一共有六七十萬,兩者加起來這黃巾軍還真有一百多萬,而且那些隨軍家屬和農民還隨身帶著農具、耕牛等耕作用品。
僅在無鹽縣戰鬥結束後,曹軍就在縣城內收繳黃巾軍農耕用具十幾萬件,耕牛三千多頭。
毛玠建議曹操安排這些人開荒種田,自食其力。
這些隨軍家屬和農民打仗肯定是濫竽充數,但種莊稼倒是行家裡手。
如果能發揮這些人的特長,今年秋天他們就能向曹操的軍隊提供一部分軍糧。
其實,這也是後來為曹操大規模實行“屯田”的一種實驗,毛玠的建議已經具備一個這種形式的雛形。
毛玠認為現在曹操必須修耕植、蓄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