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頁

    又一一見過了二娘、縱多小妾。怪不得這老頭不太願回老家,那幾個小妾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年輕。後來曹智才知道最小的一個才十六歲,真是摧殘青少年。

    方才落座,就聽曹嵩埋怨的說道:“怎麼著久才到,路上耽擱了。”

    “沒,我前些時日受了傷,路上沒敢趕得太快”曹智正兒八經的回道。

    “喔,是啊,前段日子接到你哥的書信,說你從高處跌下,摔壞了腦袋。把我急得,打點行囊正要趕去,怎麼後來又來一封說是好了”曹嵩看著曹智問道。曹智心想,“你肯回來才怪”。

    曹智原原本本把他受傷前後的事說了一遍,當然是照曹安所說的打獵失足的版本。說完曹嵩還把著曹智的腦袋認真的翻看了一遍,在曹智再三說,“沒事了,好了”後才肯罷手,但還嚷嚷著過幾天非要給曹智找太醫看看,曹智也沒辦法跟他們解釋,也就隨他去了。

    晚飯時,曹操趕了回來,夏侯惇他們不能來,剛接防了二千禁衛軍,事多著呢!

    曹智趁吃飯的時候,突然沒頭沒腦的問句,  

    “爹。。。。。。爹董卓什麼時候進京啊”叫一個陌生人”爹”還真不習慣,說得有點口吃。

    “什麼董卓”皺著眉頭問道,又好像想起什麼,接著說道“你說的是涼州刺史董卓,他沒有聖命怎可進京。”

    疑惑的看著曹智繼續問道:“怎麼你認識。”

    “不不。。。。。。沒沒。。。。。。好奇,聽說過”曹智語無倫次的回答到。

    “嗯,這個董卓這次跟你哥一樣,因平叛有功,才升為涼州刺史的”曹嵩鋝著鬍鬚落有所思地說。

    這是曹智很關心的問題,要是董卓那頭大毛驢來了,曹智得趕緊跑。董卓那頭大毛驢來了,也就要天下大亂了,三國爭雄開始,這點歷史曹智還是知道的。路上也問過曹操,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

    一家人難得相聚,自然格外高興,也就沒人深究曹智這莫名其妙的提問了,接著聊了好些家常。

    曹操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袁紹,他也被封為禁軍中軍校尉,晚上約了曹操喝酒,吃完飯曹操赴袁紹的約去了。  

    晚飯後二娘徐氏和曹嵩的幾個妾圍著曹智問這問那的,好像曹智是她們親兒子似的。後來曹智才知道老頭子娶了不少老婆,但就和大房丁氏生了曹智和曹操,生完曹智沒多久,大老婆就死了。後來的小老婆一個屁也沒放出來。大房死的早,又給他留下了根,所以極疼兩個兒子。封建傳統時代的思想,兒子總歸是最重要的。

    讀好書,請記住讀讀窩網唯一地址(http://www.duduwo.com)

    正文 第六章 共謀大事

    第二日,曹操一早就去了大將軍府,他們的頂頭上司大將軍何進召見他們。

    曹智也得當好這個碑將,讓曹安扮作的親兵,由曹操留給他兩名親兵領著去軍營了。這禁衛軍共分五軍、共一萬人,全軍共設中軍、下軍、典軍、助軍、左右軍。每軍設校尉一名或兩名,下設碑將兩人,司馬一人,隊長、火長、伍長若干,每軍共計兩千人。

    分別駐紮在洛陽東西南北四門附近。曹操領的這一支駐紮在西門外的西苑,離家倒是不遠。

    由親兵引著來到軍營,轉過一處營房,只見此時校場上旗番招展,全軍陣容整齊的肅立著,將士們個個衣甲鮮明。陣前有十多匹騎著戰馬的軍士,在靠近轅門的地方正在靜靜等待。  

    當先一騎上坐著夏侯淵,見了曹智親切的策馬引了上去。待到近前,夏侯淵行拱手禮,高聲道:“典軍司馬夏侯淵率領所部將士恭迎將軍”說完只聽後面的軍士齊聲高喊“恭迎將軍”然後齊刷刷的單腿下跪,行叩拜軍禮。

    只見曹智頭戴胄,身穿鎧甲,護腕、馬靴、裙甲光鮮亮麗,顯得神彩奕奕。縱馬緩步上前,一臉肅容,向著全軍將士高喊:“眾將士免禮”

    聽完令,眾人唰的一聲站了起來,動作整齊劃一,衣甲噌噌聲也是一響而靜。不愧是漢朝最高級別的部隊,這動作訓練有素,衣著鮮明、精神抖擻,只是不知真槍真刀的打仗怎樣?曹智心裡暗想。

    這群苦等了一早的大兵,現在總算有機會近距離看清這位新任主將的弟弟,他們的碑將了。

    只見這位碑將,年紀雖輕,但也相貌堂堂,濃眉寬額,一身戎裝,英姿颯爽,腰上掛著一把樣子怪異的彎刀,倒是顯得有點高深莫測。通過這三年的磨練,曹智的娃娃臉已蛻變,多了幾道軍人應有的剛毅。曹操昨日接受這支典軍,由於交接應酬還沒來得及檢閱全軍,倒是讓曹智占了先。這群將士也很想看看自己的新任主帥長得怎樣,今天也不算失望,人家弟弟都長得英姿勃勃的,哥哥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看到這些將士們臉上嚴肅而又略顯尊敬的神情,曹智開始相信在三國時代人們是很注重武將外貌這種說法了。聽夏侯淵說起過,這時代在士兵中的有這麼種說法,認為跟了個相貌威武的將軍,就認為跟對了人,就能打勝仗,就能使自己的小命得到保證。連提拔將領官員也有如此的,挑個相貌英俊的,就好像不會打敗仗似的。曹智以前聽夏侯淵談論此事時,搖頭竊笑不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