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14頁

    正好他們搬弄的差不多的時候,李黑派的傳令兵到了,命令"可以開始了!"傳令兵一說完就上馬飛一般的跑了。

    蔣欽卻很興奮,他早在濡須塢就見識過曹智火器的歷害,當時記得還是象蘆筍般很小的一根就能發出巨大的威力,沒想到幾月不見,曹智竟造出了如此巨大的"飛矛腿",不知道這會飛的矛厲害不厲害。

    蔣欽也是第一玩這東西,聽曹智說還沒進行過實驗,而且就造出三根,這次**來純屬是為了緊急情況下作備用的,沒想到曹智為了讓他報仇,竟把這三根"飛矛腿"都給他使用。

    這過隱自是不在話下,還可以報仇,蔣欽真是快要愛死曹智了。不過唯一遺憾的是,曹智不允許他把目標對準壽春城,只准很好的嚇唬嚇唬城裡的守軍。要是曹智不加上這一限制,蔣欽是肯定要把這粗壯的"飛矛腿"射進壽春城的,炸他個雞飛狗跳,他才不管他炸死的是守城敵軍還是老百姓。

    但軍令不可違,蔣欽只得把"飛矛腿"對準了他上次遇伏的那片蘆葦盪。

    士兵們把引線拖的長長的,一直延伸到一塊大石後,其他人早已躲的遠遠的了。這也是曹智吩咐他們的,蔣欽的水軍本來就很少接觸炸藥,別因為操作不當而引起意外損傷,那就得不償失。而且,這三根"飛矛腿"是新產品,質量過不過關都不好說。曹智也是跟據大炮杖的原理設計的,把原先的炸藥分成了兩部分,底部加裝鬆散的普通火藥,用鐵皮包裹,用作助推升空,上面一截才是威力巨大的黑火藥,而且數量比以前多了幾十倍,所以很重,一般需要兩名士兵搬運一根。  

    火藥是多了,但效果如何還是兩說的事,設計這種大型“飛矛腿”炸彈,曹智主要基於皖城戰役中,炸藥投擲不遠的問題,專門研製的。從那次戰役中曹智覺得光靠王平等人用箭失攜帶炸藥,第一射程有限,第二也不安全,一不小心就在自己身邊炸開了。只有提高炸彈的射程,才能發揮出炸藥更大的威力。

    因為是新產品,在讓蔣欽的接手這些"飛矛腿"時,曹智對他們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和安全教育,以防意外產生,所以這會兒蔣欽的人特別小心。

    蔣欽一聲令下,躲在大石後的兩名士兵點燃了引線,然後就地臥倒。引線帶著美麗的火苗"呲呲"的直竄而出,蜿蜒而行。十幾秒後,"哄"的一聲,"飛矛腿"底部竄出一陣耀眼的火光,帶著一聲巨響直竄雲宵,僅僅兩三秒後,它又帶著一道弧形的煙霧軌際,在空中劃出一條美麗而又極長的拋物線,一頭栽進蘆葦盪中。

    "浜!!!"一聲驚天巨響,震得所有人的耳膜都在嗡嗡直響。蘆葦盪更是被掀起了一層水泥和火光,火光更是這一片的蘆葦盪迅速的燃燒起來。

    也不知炸沒炸著人,人家也不會傻到等在那裡給你炸,反正等蔣欽的耳膜恢復聽覺已是一刻鐘以後的事情。他看著遠方洶洶的大火,"哈哈,哈哈!"的只會傻笑了。他不敢相信這是他幹的,這已經超出了這一生的認識範圍。  

    還沒等傻笑蔣欽徹底清醒過來,壽春城的另兩個方向也發生暴炸。而且好像都偏離了目標,一枚落在了一片小山谷里,地動山搖後,引發了一群蓬頭垢面,混身不是被燒焦,就是滿身塵土的騎兵急忙奔出。

    這純屬瞎貓碰上死耗子,即定目標不是飛向那的。如果蔣欽沒記錯,應該是這片小山谷外的,但湊巧的是陳瑀認為上次此地已設伏過敵軍,方位有可能暴露,所以特地把這一支騎兵往山谷里挪了挪。其實所有的外圍部隊都挪過地方,沒想到無巧不成書,第一次玩這種高科技炸彈的蔣欽部下,那可能把飛行距離算的那麼好,都是自己毛估估的,竟把那枚"飛矛腿"射到了那片山谷里,也不知炸死了多少人。

    這還不算離譜的,第三枚射得更不靠譜,那幾人也不知怎麼目測的距離,還是太靠近城牆了,竟把那枚飛矛炸彈直接射到了壽春城瓮城外的一段城牆上,那枚炸彈可真是象矛一樣插上東西了,"哄"的一下,把那段厚三米的城牆直接炸了個大窟窿。

    這還不算,那段自上而下高十幾米的城牆,因抗震能力差,或者說炸藥的威力過大,被炸出窟窿的城牆三秒鐘後,發生了坍塌事故,直接照成了在此處城牆上值勤的一名校官和一百多名士兵當場隨同城牆的磚塊一起跌落城下,英勇殉職。  

    曹智在遠處的山頂也看到了這慘無人道的一幕,氣得他直喊著,"快,查一查那一隊放得這最後一炮,怎麼可以無視我的命令?"

    和曹智決然相反的是蔣欽的態度,從他第一枚"飛矛腿"炸響後,他先是驚奇,第二枚炸響帶來的意外收穫,使他竊喜,第三枚時,他本來已上馬準備撤退了,此時一看他部下的傑作,也不走了,跳下馬鞍,搶過一柄屬下手中的長戟的對一名傳令兵道:"快,請示一下主公,要不要我率部沖一下壽春城,現下可是好機會!"

    傳令兵急匆匆的縱馬向後方馳去,蔣欽趁機收攏了三個發射點的八百多名步兵,不再躲躲藏藏,大模大樣的擺好陣形,只等後續部隊一到,就要開殺過去。

    蔣欽對第三隊發射點的士兵還特別表揚了一番,直誇他們做的好,回去一定好好加獎他們。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1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