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86頁

    “如果是對付現役的敵軍戰鬥機,兩挺13毫米口徑的機槍就足夠用了,當然如果是4挺的話就更好了。攜帶更多的子彈顯然更具優勢。”他指了指飛機說道:“這架飛機的油箱更大,因此航程也更遠,留空時間也就更長,如果因為彈藥的數量頻繁返航,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幾個工作人員不停的點頭,有的在筆記本上記錄這些問題,有的正在用鉛筆在白紙上畫著什麼。這種戰鬥機可是德國人的最新科技產品,算是fw-190d的終極改進型號。這架飛機在德國內部被命名為ta-152,空軍的正式代號被稱為ta-152d型戰鬥機。

    早在德國空軍裝備fw-190d型戰鬥機,開始全面取代原本的me-109a型戰鬥機的時候開始,福克-沃爾夫設計團隊就開始著手開發fw-190d戰鬥機的替代品了。

    原本這種戰鬥機是為了增大fw-190d型戰鬥機的航程才研製的,因為德國空軍正在準備量產一種四發動機遠程戰略轟炸機,也就是後來的屠夫轟炸機,所以需要一種可以提供遠程護航的新型遠程戰鬥機。

    很快,增加了翼展還有發動機功率的ta-152戰鬥機被拿了出來,這種飛機可以在不攜帶外掛油箱的情況下,飛行1100公里執行護航任務。如果給這種飛機加裝外掛副油箱,它可以飛行2000公里為屠夫戰略轟炸機護航,完全解決了德國空軍所謂的短腿劣勢。  

    不過隨後當時還是空軍總司令的現帝國空軍總參謀長凱薩琳將軍認為新的戰鬥機不僅僅要具備護航轟炸機的任務,還要能夠完成攔截屠夫這類高空戰略轟炸機的能力。他擔心因為屠夫戰略轟炸機的出現,促使別的國家開發此類高空遠程轟炸機攻擊德國,所以下令新的德國空軍下一代戰鬥機必須能夠具備高空攔截功能。

    於是在這個要求下,ta-152被進一步加強,換裝了更加先進的發動機,將爬升高度提高了比屠夫轟炸機還高2000米的13000米。此外又為這種戰鬥機安裝了30毫米口徑的機頭機炮還有20毫米口徑機翼機炮。

    結果因為這種“魔改”的要求,導致了這種飛機的設計工作大幅度延後,以至於屠夫轟炸機已經量產,並且裝備了超過300架,轟炸了英國首都倫敦之後,這種為屠夫轟炸機護航的遠程戰鬥機才剛剛完成設計定型工作。

    德國那些追求完美的工程師們不但按照德國空軍的要求完成了這種戰鬥機的設計,還加入了一個超乎想像的功能:這種飛機的發動機可以通過噴射特殊液體mw50,來短暫增大發動機功率,飛出驚人的740公里的“逆天”時速。

    隨後經過的可靠性測試之後,阿卡多才勉強下令開始ta-152d型戰鬥機的試生產,於是沃爾夫公司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訂單,開始生產軍方的第一筆新戰鬥機訂單——40架ta-152d型戰鬥機。不過現在看來這種戰鬥機確實可以說是德國航空工業智慧的結晶,已經出現就如同fw-190d戰鬥機一樣,讓全世界現階段服役的戰鬥機過時了。  

    生產出來的ta-152d型戰鬥機有20架被送到東線參加實戰測試,有4架被送到北非進行特殊環境適應測試,有10架留作本土防空使用部署給柏林防空指揮部,另外2架被運送到法國海岸,用來參加對英國的實戰,剩餘4架交給海軍,用來測試艦載機性能指標。

    很快前線的戰果就被傳回了柏林,ta-152d型戰鬥機取得了擊落敵軍19架戰鬥機的輝煌戰果,而自身卻沒有一架損失。這讓德國空軍的指揮官們想起了他們剛剛裝備fw-190d時候的日子,於是要求大規模量產ta-152d型戰鬥機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不過海軍方面傳回來的消息就沒有空軍那麼好了,因為機頭過長的原因,這種飛機的航母起降比fw-190d型飛機要更危險,另外海軍方面對液冷發動機也沒有什麼好感,他們更願意裝備不需要淡水而且更加可靠的氣冷發動機。

    畢竟海軍航空兵沒有空軍“攔截高空轟炸機”這種需求,所以性能夠用並且可靠實在的fw-190海軍型戰鬥機更受海軍將領的青睞,比起換裝新型的戰鬥機來說,海軍將領更在意的是正在建造的第7和第8號兩艘航母。

    這邊工作人員正在不停的記錄著戰場反饋的信息,那邊的飛行員在不停的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ta-152d型戰鬥機加長了翼展之後下降的橫滾性能,飛行員建議寫入操作手冊以便讓飛行員們更了解自己飛機的性能。比如說給飛機的機翼上加裝掛點,以便在執行巡邏任務的時候掛載炸彈完成簡單的對地支援任務。  

    建議五花八門,有的是很有用處的好建議,有的則是帶有濃烈飛行員個人習慣的建議,但是這些建議都被一絲不苟的記錄下來,整理成文送往柏林的武器研發中心。

    ☆、480生產

    很多時候,人們對生產工時是有誤解的。追書必備大家認為占用生產工時越多的產品,就一定是複雜且不可靠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有的時候生產工時並不能直觀的反映出一個產品的真正科技含量。

    比如說中國國民政府生產一門75毫米口徑大炮需要5個工人用時一周的時間,而同樣5個德國工人生產一門75毫米口徑大炮只需要3天,你不能說中國生產的大炮比德國人的複雜,也不能說德國的大炮性價比更高。

    如果讓德國的工程師還有技術工人去生產t-34坦克,會不會提高生產效能呢?答案其實並不和大家想像的一樣:一個技術工人,加工一個精密零件的速度是1小時1個,他加工一個粗糙零件的速度絕對不是1小時3個,而是只有1。5個甚至更少——最多也不可能超過2個。所以即便是德國把虎式坦克換成了蘇聯的t-34去生產,德國的坦克數量也追不上蘇聯。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8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