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頁
所以這一次隆美爾有信心打一場更大規模的坦克會戰,徹底把巴頓的裝甲部隊圍殲在托布魯克外圍。一旦打贏了這一場裝甲會戰,不光是托布魯克會輕而易舉的成為德意聯軍的囊中之物,就連埃及也是指日可待。
一方面德軍以逸待勞等著巴頓出現,一方面是巴頓千里增援疲憊不堪。隆美爾精確的計算了巴頓手裡裝甲部隊的趕路損耗,他用德軍那成熟的維修保養水平來估算了一下巴頓手裡的坦克,輕易就推算出巴頓在托布魯克外圍能夠用來參戰的坦克不超過500輛,這個數字要比德軍可以反擊的力量少上不少。
因為保養和維修非常方便,也沒有進行長途奔襲作戰,所以隆美爾手裡的裝甲部隊情況非常良好,在會戰開始的時候隆美爾能調用的坦克數量超過800輛,這讓德軍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壓過了巴頓。
巴頓之所以這麼急著趕來,而且急著用劣勢兵力拼隆美爾的優勢大軍,無非有兩個依仗,一個是美國的產能正在穩步提高,他有信心用兩輛坦克甚至更多輛坦克去拼隆美爾的一輛坦克,到時候他得到的補給數量絕對會超過隆美爾;另一個依仗就是托布魯克裡面的英國守軍,一旦會戰開始,托布魯克裡面的英軍一定會趁機殺出,到時候混亂一起,隆美爾必然會受到損失。
他就是來送給隆美爾吃掉這些部隊的,就如同送一份熱乎的肯德基豪華午餐。只是這份大餐有些硬,如果要吃掉的話,搞不好要崩掉幾顆牙齒。
其實在漫天黃沙的道路上,坐在指揮車裡的巴頓也在反覆計算隆美爾的兵力,他得到的消息讓他感覺非常不妙,至少他越來越覺得衝上去並非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隆美爾手裡的裝甲部隊並沒有大規模的出現在攻擊托布魯克的戰鬥中,正好相反,攻擊那裡的主力是傳統的步兵配合上海軍的巨炮。這就讓巴頓不敢輕易的衝過去展開決戰了,顯然隆美爾正在等著他一頭撞過去,撞在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前裝甲板上,撞得頭破血流。
況且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丟失,讓巴頓這員驍勇善戰的悍將也有一股獨木難支的窘境,制海權的丟失讓巴頓的物資不得不經過非洲南部繞路運輸,為了確保這條運輸線的絕對安全,英國和美國才默認了戴高樂兵進索馬利亞。
畢竟,要繞一個大圈子啊,因為這個大圈子,巴頓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油料永遠在路上,巴頓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裝備也永遠在路上。繞過好望角繞過整個非洲,經過索馬利亞,膽戰心驚的經過蘇伊士,才能到達巴頓的手上。
制空權就能讓人痛苦了,好天氣下不敢集結不敢進攻,要等下雨,要等沙暴要等一切不利於作戰的壞天氣。雖然在北非的德國空軍遠沒有歐洲時候那樣兇殘,可是依舊也是一支讓人不寒而慄的強大力量。
巴頓很想樂觀估算一下自己熬到托布魯克之後手裡剩下的兵力究竟還有多少,不過現在他手裡拿著的報告顯然不容許他繼續樂觀下去。美國的m3坦克故障率本身就比德軍的豹式坦克還高,他粗略估計一番之後,發現自己千里躍進之後,能找到400輛坦克發起進攻,就算是萬幸了。
如果再算上德國空軍的干擾,美軍的坦克部隊能剩下300輛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當然,這是估算結果,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國一路長途跋涉,最終只剩下200輛甚至更少的裝備。
用不到300輛落後的m3lee坦克和m4坦克去攻擊至少是自己兵力兩倍的德國豹式坦克?開什麼玩笑?如果這個命令傳到前線的美軍基層,那麼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弄不好第8集團軍明天就會爆發出譁變來。
“給蒙哥馬利將軍發電報,告訴他,我們的計劃要改變一下了,這麼稀里糊塗的撞上去,弄不好要被隆美爾全吃掉啊。”巴頓捏著一根沒有點燃的雪茄,皺著眉頭對參謀說道。
他的參謀顯然比他更不看好這場戰役,於是乾脆就實話實說:“將軍,我們這麼一路開過去,有一半裝備得丟到半路上,德軍一旦在戰場上獲取優勢,一路追擊我們,這些丟在半路上的裝備就都要丟給德國人了……”
巴頓沒有說話,於是參謀去發電文,那邊蒙哥馬利的回電動作並不慢,顯然對方也已經考慮到了戰場上的態勢問題,畢竟北非的決戰事關重大,一旦出現問題,那麼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我明白,可是如果我們不去,那麼丟掉托布魯克造成的影響,就足以超過整個第8集團軍全軍覆沒了。英國如果丟失印度,澳大利亞再被日軍威脅,那麼很可能就此退出戰爭……”拿著電文,巴頓又一次沉默了起來。
他不懂政治,和他說政治不如和他談談軍事來的直接一些。在他的眼裡把一個集團軍送給對手吃掉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如果有必要設置誘餌的話,也必須幹掉更多的敵人才算是贏得勝利。
可是現在盟友在給他的軍事作戰拖後腿,這讓他有些惱火,卻因為有上司壓著,一時半刻還無法表現出來。法國流亡政府的領袖戴高樂藉口保護航線,動了維希法國的索馬利亞殖民地,結果托布魯克外海的法國戰列艦讓北非戰場徹底陷入了被動局面。英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埃及殖民地還有蘇伊士運河,同樣千方百計的想讓美國和德國拼個你死我活。
巴頓有些凌亂,他不明白為什麼索馬利亞內的維希法**隊從來沒有出面干涉過任何盟軍的運輸行動,戴高樂卻非要在這個時候動那片鳥不拉屎的地方。他也不明白為什麼蒙哥馬利寧願丟掉托布魯克毀掉第8集團軍也希望他巴頓帶兵前去送死。難道說戰爭,不是為了勝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