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頁
“轟!”一枚大口徑的炮彈落在了斯摩棱斯克的城市內,巨大的衝擊波摧毀了攔路的建築物,一棟大樓隨著爆炸開始坍塌,而倒塌的時候揚起的灰塵開始擴散到整個街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演變,戰爭的破壞力已經不是拿破崙時代那種小打小鬧了,它變得多麼恐怖,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知曉。
一名剛剛應徵入伍的老師看著遠處倒塌的房屋,背著自己的步槍驚嘆道:“我的天,敵人的大炮實在是太厲害了,一棟大樓就這麼倒塌了!”
幾個走在他前面的老兵一臉的不屑一顧,他們知道自己方面的大炮更加威力十足,可是卻不願意和一名新兵解釋。畢竟這件事情的後續會發展出一句:“為什麼我們的大炮更厲害,卻被人家打到了家門口?”
之類的解釋就比較複雜了,畢竟德國人的飛機太厲害,坦克太厲害,就連步兵也更厲害。但是這些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不是麼?所以大家都保持著沉默,只是一步一步往城市的邊緣走去。
那裡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德國人只是合圍了斯摩棱斯克,而沒有派出自己的部隊進攻這裡,他們每天炮擊並且騷擾城市邊緣,卻從來不試圖攻占被蘇軍嚴密布防的城市內部,德國軍隊謹慎的避免巷戰,避免陷入和蘇聯消耗人力資源的戰鬥。
朱可夫為了防守斯摩棱斯克,留下了10萬名蘇聯步兵,在斯摩棱斯克布置了一個類似哈爾科夫一樣的巷戰陣地,試圖把a集團軍拖入巷戰,讓斯摩棱斯克消耗德軍的裝甲力量,不過倫德施泰特沒有上當,或者說德國沒有了上當的資本,於是雙方只是在城市外圍打一些小規模的戰鬥。
缺乏石油讓德國人自己停下了進攻的腳步,而朱可夫還有史達林卻摸不清了德國人的底細,他們不知道德國人這一次為什麼又停止了進攻,究竟是打累了,還是為蘇聯挖的又一個陷阱。
“可以讓部隊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反擊,看看德國人究竟是在打算什麼!”史達林在電話里語氣有些不悅的說道。他命令朱可夫死守斯摩棱斯克,結果朱可夫卻把它丟給了德國人,這讓史達林非常不爽。不過他也清楚現在蘇聯紅軍的情況,知道這不是朱可夫質疑他的命令,而是根本守不住斯摩棱斯克。
不過他還是擔憂莫斯科被德軍戰略轟炸,所以正在近似於偏執的加強著蘇聯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空能力,他把最好的戰鬥機還有最好的飛行員都調集到了莫斯科附近,還在這裡部署了大量的高射炮陣地。
這消耗了很多蘇聯寶貴的防空資源,也加重了前線缺乏防空火力的負擔。但是莫斯科對於史達林來說意義非凡,他這麼做絕對是無可厚非的。
朱可夫也對這種事樂見其成,既然史達林親自過問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空,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干擾他的作戰指揮了。所以他擁有了更加靈活的指揮權,能夠更加從容的布置自己的防禦。
朱可夫在指揮部里拿著電話,開口對自己的領導人說道:“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情報來確認,我不知道德國人這一次是自己主動停下了進攻,還是確實因為缺少油料或者其他什麼補給。這種時候貿然發動進攻,很可能會再次損失大量的部隊,這絕對會讓我們好不容易構築好的防禦體系,再一次崩潰。”
他的話絕非是危言聳聽,雖然英國在德國境內的間諜一再聲稱德國缺乏足夠的戰略物資,美國也希望蘇聯開始反擊爭取戰場主動權,可是這一系列的情報還是不足以讓蘇聯的將領們下決心進行一次試探性的反擊。
畢竟他們的傷口還沒有癒合,他們在波蘭境內還有在烏克蘭兩次率先發起進攻,都遭到了德軍裝甲部隊的迎頭痛擊,他們在這兩次進攻作戰中損失了大量的部隊,這些損失讓他們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能夠組織起有效的防禦,來阻止德國人的推進。
誰敢說這一次德國人停止進攻不是早有預謀?那些德國物資短缺的殘缺情報,誰敢說不是德國人散布的假情報,來故意迷惑蘇聯方面做出錯誤的反應?一旦蘇聯再一次開始反擊,失敗之後搭上的代價,就不是蘇聯可以承受的了。
所以史達林才放棄了獨斷專行,徵詢起了朱可夫的意見,所以朱可夫才一改自己以攻代守的作戰方針,謹慎的等待他認為合適的機會。
就好像是強大的大英帝國海軍,統治了世界海洋百年之後,任何人挑戰都要三思而後行一樣。德國陸軍在贏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之後,任何人都要謹慎的對待這個龐然大物,不敢輕易嘗試反擊這種比較冒犯的挑戰方式——所有人都樂意用另一個相對緩和的方式來獲得勝利:先守住陣地等德國人進攻,一旦德國人進攻失敗,也就證明德國人進攻真的乏力了,然後再展開反擊。
有的時候保守就意味著風險較低,也意味著大家的責任較少。所以就連朱可夫在內的所有蘇聯高級將領,都在等著一個比較萬全的機會到來,這個機會和時間有關。
朱可夫的想法非常簡單,蘇聯已經從遠東地區抽調了35個師的主力,分批秘密運往自己的西線。這些部隊很多都是朱可夫指揮過的老部隊,擁有對日本關東軍的實戰經驗,戰鬥力相對於來說更高一些。
只要這些部隊到達莫斯科,朱可夫就有信心堅守住自己現在的防線,只要堅守住現在的防線,那麼蘇聯就會在新的冬天裡找到擊敗德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