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72頁

    原本因為德國的技術援助和西克特將軍的言傳身教,中*隊對世界新式武器戰術的理解和學習都更加前衛了,很多留學德國的軍事將領都親眼目睹過閃擊戰的雛形,也曾經學習過如何運用先進的武器裝備來在戰場上取得自己優勢。他們不再是那些昏庸的老式軍閥,而是德國高級陸軍學院精心培養出來的高材生。

    於是,在這麼一天,中國的一支後世聞名的部隊開始了籌建,這支部隊的名字叫做中國遠征軍。而這支軍隊不再是讓日本人聞風喪膽的德械師,他們用的是美國的裝備,不過指揮他們的將領都還記得那特殊的鋼盔,記得那特殊的三棱長軍刺,記得那名已經埋骨在中國的德國將軍曾經的訓示:“打敗侵略者,是每一名士兵的職責!”

    伴隨著一聲又一聲的號令,成百上千名中國士兵扛起了自己的步槍,邁開了自己的步伐,沿著公路緩慢的開進。他們的目標是走出國門,作為數十年來第一支走出國門作戰的軍隊,前往英屬緬甸地區,展開與日本侵略者的戰鬥。

    而指揮他們的將領,是在淞滬會戰中名揚天下的****著名將領集體出戰:張自忠、杜聿明、戴安瀾、孫立人無一不是令日軍頭痛的角色,他們四個人指揮的戰役,簡直就是日本陸軍的一本二戰血淚史。

    淞滬會戰中,杜聿明將軍指揮的第1軍,孫立人將軍指揮的第2軍,以及王耀武將軍指揮的第3軍和戴安瀾將軍指揮的第4軍都是中*隊中的主力,這些部隊都是在西克特將軍的幫助下成立的第一批一類作戰師,清一色的德械裝備,訓練充分裝備精良,曾經一度在上海把日本幾個參戰師團打出了心理陰影。而指揮淞滬會戰的前線將領,就是大名鼎鼎的張自忠將軍。  

    比如說到現在日本的一個甲種師團還流傳著“看見德國鋼盔就不要進攻”的說法。而日本的海軍陸戰隊還有陸軍的幾個高官被德國克虜伯大炮一炮炸死的醜聞,一直至今日本軍隊的官方說法還是咬著牙不肯承認。

    這幾個師和李宗仁手裡已經不復存在的第5軍加起來,就是抗戰初期中*隊的5大絕對主力,只不過隨著戰爭的消耗,這5個軍十幾個師的德械部隊,都基本上損失殆盡了,那些曾經密密麻麻的德系m35鋼盔現在已經不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免費送的鋼盔。

    事實已經證明,雙方在火力上不分上下的時候,中*隊的戰鬥力要比日本軍隊強。至少在保家衛國的情況下,中*人換發出來的強大意志力是日本軍隊無法超越的。不過戰爭不會因為這些就改變敵強我弱的整體形勢,也不會照顧某些弱勢的國家。

    波蘭可憐麼?它被蘇德兩國瓜分,現在已經亡國,可是命運之神照顧過它麼?法國可憐麼?它被德國用閃電般的速度擊敗,連動員都沒有進行就輸了戰爭,可是命運之神垂憐過它麼?英國可憐麼?它可是曾經的世界霸主,現如今不僅僅是被拉下了神壇,還落得個國破家亡的結局,可是命運之神似乎也沒有惋惜它的下場。

    所以不要躺在舊的功勞簿上揮霍自己的時間,在歷史的車輪下沒有永遠不可顛覆的強權。想要不被人欺負,就要握緊自己的拳頭,想要不被強大的對手擊倒,就要咬著牙站直身軀面對揮向自己臉頰的拳頭。  

    英國人也被羅馬人征服過,美國曾經要給英國人交稅,中國曾經對匈奴實行過滅國之戰,法國人也曾經被普魯斯打得割地賠款——所以我們完全不必在乎宋朝被蒙元擊敗,也不必糾結明朝因滿清覆滅,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去感傷甲午年的慘敗,因為只要強大了,我們就去打回來!

    什麼是長城?是高聳在八達嶺上那一條一條的青磚堆砌起來的建築麼?不是,絕對不是。是數千年來用無數忠魂熱血澆築起來的不屈靈魂。因為有了不甘落後的靈魂,因為有了百折不撓的精神,因為有了不畏艱險的意志,因為有了萬古永恆的強者之心,這個民族才會屹立不倒,才會在挫折之後煥發出長達千百年的光芒。

    所以中國的長城,不倒!所以說中國,不敗!看著這些扛著鋼槍的士兵,咬著乾糧對歡送的人群擺手告別,他們和一個又一個同樣戰鬥在前線的士兵一樣,是這個民族的脊樑,是這個民族的希望,也是這個時代最壯麗的鮮血之歌。

    有了這樣千千萬萬個堅毅不屈的生命,這個戰爭年代才值得我們去記憶,也只有這些靈魂能夠裝點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英雄時代。

    ☆、534基輔

    凱特爾還有古德里安的部隊從側翼合圍了整個基輔地區,然後後續跟進的德軍步兵開始一層一層壓縮包圍圈內蘇聯士兵的戰略空間,德軍在每一條戰線上都打的小心翼翼,一下子失去了反擊初期那種大開大合式的粗狂作風。  

    開始的時候那種大規模迂迴穿插突然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步兵的步步為營。德軍在鞏固他們所占領的地區,他們似乎並沒有進入白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的打算。

    德國的軍隊沒有大規模的向前猛攻,這讓前線的鐵木辛哥等蘇聯將領有時間收攏潰兵,也向全體蘇聯人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德國並沒有入侵蘇聯的長期計劃,只是被迫對蘇聯進行了自衛反擊。這讓史達林對是否和談舉棋不定,他不知道該不該繼續這場有些草率的戰爭。

    事實上蘇聯對戰爭的準備和後續的發展非常不完善,他們雖然制定了入侵德國的作戰計劃,但是這個計劃只是一個綱領性文件,並非是具體的入侵行動指南。這份出自史達林手筆的大綱只是模糊的指出蘇聯應該趁機攻取歐洲,卻並沒有想到進攻受阻等一系列可能面對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7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