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頁
德軍實際上是沒有700萬軍隊的,但是一些黨衛軍的治安部隊需要用武器來武裝,德國的盟友也時不時從德國這裡進口武器來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這來來回回的,就造成了德軍武器分配上的捉襟見肘。
後面組建的幾個集團軍根本就是在搜刮德軍庫存,曼斯泰因的部隊大部分都在使用毛瑟步槍,而他的部隊雖然大炮數量很多,卻是集合了英法比德幾個國家的口徑和型號,實際上後勤壓力非常巨大。
表面上看德軍的裝甲部隊在前線突飛猛進的攻擊,背地裡卻是後勤部門東拼西湊,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幾千噸油料如同蒸發一般消失不見。現在羅馬尼亞油田的產能說實話已經不夠德軍揮霍的了,現在的進攻已經開始消耗掉德國國內的戰略庫存。
德國海軍已經為了油料的問題停止了大規模出海,整個冰島附近海域只有潛艇還在活動,甚至連偵察機的例行巡邏都被大規模的取消了。法國境內的德國駐軍只保留著戰略儲備油料的百分之六十,德國境內的不足百分之七十,這些數據阿卡多都是知道的。
☆、830老套路
德國正在使用戰略儲備油料,而且比歷史上同時期需求的石油等工業原料多上許多。這是國內產能擴大、軍隊現代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結果。坦克、汽車、飛機、戰艦、潛艇每一個都是用油大戶,這些裝備的數量還比另一個時空中同時期多上幾倍。
“煤轉油的項目正在擴大,除了提供一些品質不太好的原油之外,還可以供給凝固汽油彈的生產。”另一名統管後勤的將軍對阿卡多說道“生物提煉油也正在替代一部分工業用油,我們正在儘量改善我們的能源環境。”
阿卡多看著倫德施泰特身後的第三帝國全圖,開口緩慢的問道“那麼,我們在利比亞進行的石油投資,回報的如何了?”
“我的元首,利比亞的基礎設施環境實在是太差了,現在石油開採的產能根本滿足不了需求,我們只能用那裡的石油貼補一下隆美爾元帥在埃及的軍事行動,至於說向國內運輸,還要看之後的產能擴張可以到什麼程度。”
利比亞畢竟是義大利的傳統勢力範圍,那裡產出的石油有一部分歸義大利所有,需要運回義大利貼補海軍使用,另一部分石油物資則全部運輸給了隆美爾,因為想要積攢一次對中東的進攻,需要大量的石油物資;
中東的石油開發,因為是在和平時期,又有全世界幾個超級大國的共同投資,所以進度非常快,短短几年的時間就成了世界主要的石油產區之一。而利比亞作為德國和義大利的藏私,是在戰爭之後才開始營建開採的,所以一年過去了,石油產能卻依舊沒有達到雙方的預期。
雖然這個油田緩解了北非運輸壓力,為德軍節省了大量的消耗,也讓在地中海打獵的幾艘英國潛艇少了很多獵物,可是依舊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德國石油需求。至於北海油田,阿卡多現在是抱著一個寶山餓死的節奏,明知道那裡有油,卻開採不出來。
作為一個穿越過來的未來人,阿卡多知道德國作為工業國的軟肋究竟在什麼地方,他知道德國在戰爭中缺少便與生產的坦克等裝備,更知道德國在故事的最後最終因為石油短缺而錯失了很多機會。.
所以他才會如此殫精竭慮的整合德國的工業產能,才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改變德國的工業設計方式,讓德國誕生了許許多多便與生產而且質量優異的武器裝備。但是這一革新也讓德國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德軍的坦克等重型武器裝備因為性能過於領先,導致在戰鬥的時候損失較少,加上性能優異,而且故障率低下,這些重型武器裝備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中大量的存活下來,以至於德國坦克的保有量激增。
事實上德國目前為止因為設計的提前和高效,兼容性考慮極多,導致因為開發環節不明確產生的浪費幾乎為零。以德國裝甲部隊的武器為例德國最開始布置的2號坦克多數都已經送給盟國或者改造成自行反坦克炮,現在還在少量生產的2號坦克改進型底盤主要是供給傘兵作為戰車使用。
3號坦克也已經停產,但是其底盤卻作為自行火炮還有突擊炮的載體一直生產,甚至有擴大規模的跡象;豹式坦克同樣因為設計成功,一直充當著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其底盤改進成了包括自行火炮以及突擊炮在內的大量裝甲車輛。
而虎式坦克更是作為德國裝甲部隊的拳頭,凌駕於世界坦克之上,成為德軍手裡無人能敵的超級武器。可以看到德國從生產第一輛坦克開始,就從來沒有浪費過產能,它生產的,就是有用的。
加上從3號坦克開始,德國坦克就以故障率低、可靠性極佳著稱,所以德國坦克一路走來,除了被敵人擊毀的坦克之外,少有報廢的坦克出現,因此前線坦克保有量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如此龐大的坦克數量,讓阿卡多的部隊所向披靡,終於不用在意被蘇聯那可怕的坦克海洋淹沒。可是這樣做的最直接代價就是,對於石油資源的消耗,同樣大到讓人恐怖。
阿卡多不是沒有努力過,他在和平時期就拋出了中東石油這個大殺器,一手推動了中東石油資源的開採。也正因為如此,他秘密積攢下了大量的原油儲備,一度高達500萬噸的原油讓他的石油積累計劃頗得當時國防軍將領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