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513頁

    如果在以往的時間段內,即便是知道的日本企圖攻擊遠東地區這種情報,蘇聯領導人們估計也會哈哈大笑,當成是茶餘飯後的笑話說上幾天。即便是放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階段,蘇聯也在遠東地區保持了針對日軍的優勢兵力。

    可是現在事情發生了一點點改變,蘇聯遠東地區的主力部隊被抽調到了西線,現在剩下的部隊充其量也就只剩算是預備役而已。用這支部隊來阻止日軍可能的全面進攻,顯然大家的心裡都沒什麼底。

    要知道蘇聯在遠東地區一直保持著兵力優勢,所以也就一直保持著高壓的進攻態勢,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大興土木修建防禦工事的主要原因。現在雙方的攻防轉換顛倒了過來,有防線的人要進攻,沒修防禦的人反而需要防守了——還真是透著一股世事無常的無奈味道。

    最終蘇聯的高層覺得自己有必要迅速穩住不斷後撤的西線,要不然整個蘇聯就沒有什麼有效的資源補給基地了:史達林格勒附近的巴庫油田被德國人干擾,已經入不敷出了;遠東從美國補給的線路再出現問題,那麼蘇聯就真的陷入全面困境了。

    所以史達林急了,他決定寧肯放棄莫斯科,也要保住史達林格勒。這至少能讓他有機會恢復蘇聯的資源供給,讓蘇聯有資本在遠東或者在西線組織反擊,奪回戰略上的主動權。本著這個想法,蘇聯紅軍的主力開始全面南下,在庫爾斯克地區與德國主力部隊爭奪蘇德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  

    可惜的是,史達林和朱可夫都沒有想到,德國最主力的g集團軍竟然是這麼難啃的一塊硬骨頭,蘇軍全線出擊竟然一時間沒有吞下這個集團軍的能力。要知道蘇聯高層有過對德軍李斯特e集團軍的攻堅作戰經驗,他們普遍認為即便是g集團軍比e集團軍更加精銳一些,今非昔比的蘇軍也有把握全殲這支德軍精銳。

    千算萬算,他們還是估計錯了德軍裝甲部隊的強大,蘇聯高層眼中已經過高估計的德軍裝甲部隊作戰能力,在戰鬥打響了之後才被證明——他們依舊還是低估了德國人的逆天戰鬥力。

    也正因為如此,想要速戰速決保住西線巴庫油田的作戰計劃徹底破滅了,戰爭在一個月內都不見得會分出勝負,按照現在的戰況判斷,甚至有可能拖入第二個冬天。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東線的遠東地區怎麼辦?

    中國東北北部興安嶺地區連綿不絕的群山中,昏暗的光線透過茂密的樹林裡,照在一名日本關東軍的普通士兵臉上,他端著自己的三八式步槍,蹣跚的走在鬆軟的*落葉堆砌成的道路上,警惕得望著四周。

    他的身邊,另一個日本士兵同樣端著手裡的步槍,踩著富有彈性的腐葉,向前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著。再往遠處,更多的日本兵,密密麻麻似乎看不見盡頭,他們正在跨越中蘇邊境,或者說,他們正在跨越自己口中的那條危險的“滿洲邊境”。  

    木村是一名關東軍的標準步兵,他身後背著自己的行囊箱還有一枚反坦克地雷,一身標準的大日本皇軍步兵裝備。他口袋裡的子彈從來沒有如此充裕過,竟然有一百多發,唯一讓他感覺到遺憾的是,這些東西都要他自己背著,畢竟日本軍隊的後勤補給問題,一直處於“極不成熟的初級探索階段”。

    不過對於基層士兵來說,這麼草率的發起對強大敵人的進攻,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所有人聽說自己要進攻蘇聯的時候,都戰戰兢兢的,他們聽說過在諾門坎地區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也知道那場戰鬥事實上日本陸軍輸的那叫一個相當難看。

    所以這一次大家端著槍又來這麼一次,顯然都是非常忐忑的,沒有人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也沒有人知道對面的蘇聯人會用怎麼樣可怕的姿態跳出來,把他們都給幹掉。

    “我聽中隊長講解進攻路線的時候說了,聽說這一次我們專門走山路,不和蘇聯人的坦克作戰。”每一個軍隊裡都有那種八卦之火熊熊燃燒的存在,這種人即便是在戰鬥的時候也可以做到喋喋不休,能阻止其閉上嘴巴的辦法,就是卸掉下巴或者打碎腦袋。

    不用和敵人的坦克作戰?這個消息聽起來不錯。可是每個步兵必須背著的一枚反坦克地雷是怎麼回事?聽說各個部隊還加強了工兵,不少人還培訓了用反坦克地雷做炸藥包,與敵方坦克同歸於盡的作戰方法……反正聽上去挺恐怖的,讓人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嘿!我說……藤原……”木村吞了一口唾沫,小心翼翼的用前面的一棵大樹來擋住了自己的身影,然後對身邊的八卦男開口問道:“地圖上,不是說這裡有一個村子麼?村子呢?”

    “那群作訓部的蠢材們畫的地圖究竟什麼樣,你還不知道麼?他們說這裡有條公路,你一路走過來,看見了麼?”叫藤原的八卦男撇了撇嘴,似乎一臉的不屑一顧的模樣。他用槍托將腳邊的植物撥弄到一邊,然後繼續不以為然的往前走去。

    “突突!突突突!”不遠的一處茂密的植物後面,突然噴出了一股淡淡的白色煙霧,那是機槍在不停開火的時候,擴散出來的氣體。顯然那裡有一座精心偽裝過的火力點,正在向對面靠近到了幾十米遠的日本兵,猛烈的傾瀉著密集的彈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51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