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16頁

    也許還有人相信,朱可夫?瓦圖京?誰知道呢……莫斯科的戰鬥還在繼續,仿佛要繼續到天荒地老。

    ☆、1124大漠中的騎兵

    1939是一個好時代,這個時代談判的技巧主要依靠自己國家大炮的性能。大炮的射程之內就是國土,大炮的聲音就是說話的聲音大小,而大炮的多少就代表了說話的時候有多少人會聽——值得慶幸的是,德國人顯然是說話比較硬氣的那一方。

    這裡的大炮顯然不是單純指那些火炮,而是代表那些系統的武器裝備。第三帝國所向無敵的最大依仗,就是它麾下那高素質的750萬正規軍和裝備的數萬輛坦克還有數萬架戰鬥機。這些部隊是這個世界上最高效最強大的殺人機器,就連同樣強大無比的美國人都忌憚三分。

    在阿拉伯地區的滾滾黃沙之中,德國的一輛豹式坦克正在快速的向前行駛著,這種最高時速已經可以達到45公里的坦克為德國裝甲部隊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在阿拉伯沙漠之中受到了德軍士兵的廣泛歡迎。

    跟在這輛德國坦克後面的,是又一輛塗成了淡黃色沙漠迷彩的德國豹式坦克,隆美爾麾下的裝甲部隊更喜歡這種性能平庸但是速度飛快的武器,比起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來,這種武器在沙漠中綜合性能要更好用一些。  

    再往後是一輛六輪的裝甲偵察車,炮塔上的車長靠著天線搖搖晃晃,隨著自己的裝甲車在黃沙中顛簸來回的晃動。這輛裝甲車的兩側,是帶著風鏡騎著摩托的德國偵察兵,這個裝甲分隊正在預定的路線上浩浩蕩蕩的向著自己的目標殺去。

    裝甲車的後面,又是好幾輛坦克,看數量這裡至少有一個坦克連和一個偵查連,還加強了裝載油料的卡車還有步兵,典型的德國裝甲兵配置,在廣袤的沙漠裡擁有非常高的機動性和獨立作戰能力。這些裝甲部隊的車體上在不太顯眼的位置上都用白色勾畫出了一棵椰子樹,那是德國第7裝甲軍的標誌符號。

    當然,雖然他們的標誌是充滿了地域風情的一棵椰子樹,可是和這支部隊交過手的敵人們,還是喜歡叫這支戰鬥力異常強悍的德國裝甲部隊“魔鬼”。“魔鬼裝甲師”這個稱呼成了這個師最高的榮譽,來自敵人的評價似乎比自己人給的更令人舒爽一些。

    效仿另一個時空中二戰德國部隊的光榮傳統,德國國防軍里許多擁有自己光榮傳統的部隊都會被總參謀部授予榮譽袖帶。這種純粹代表了部隊榮譽的袖帶被掛在距離衣服袖口大約一寸遠的地方,上面還繡著屬於這支部隊的座右銘。

    這一世,隆美爾的第7裝甲軍有了自己的袖帶,上面的座右銘更是元首親自授予的——“化身魔鬼為德意志而戰”。此時此刻的德國裝甲部隊那身骯髒的淺色夏季軍服上,那些滿是油漬的衣襟上,掛在短袖邊緣的這個深色袖帶,看上去更是有些顯眼。  

    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因為加里波第元帥返回義大利執政,隆美爾取得了北非德意聯軍的絕對指揮權,他率領整整40萬大軍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橫衝直撞,將蒙巴頓的殘兵敗將趕得東逃西竄。全德國的各大報紙都在宣傳這份過人的戰績,畢竟這些戰績確實有著值得誇耀的地方。

    比起東線戰場上那種每天動不動都只有500米甚至是300米的戰爭進程來說,隆美爾在中東地區動不動就向前推進15公里甚至30公里的數據,實在是更加鼓舞人心一些。就因為這一點,芬妮主持下的宣傳部門,也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報導重點,放在了聽起來數據更誘人一些的中東戰局上。

    如果說在莫斯科城下的朱可夫還有瓦圖京等人是在困獸猶鬥的話,那麼在中東的蒙巴頓將軍只能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來形容了。他手裡的部隊根本無法和隆美爾的德意聯軍相提並論,自從隆美爾打過了蘇伊士運河之後,他的部隊的處境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自從巴頓將軍在北非被德國傘兵於達曼胡爾狙擊戰敗之後,英美兩國聯軍在北非的兵力對德意聯軍就處於劣勢之中了。加上地中海運輸線逐漸被德意聯軍掌控,德意聯軍在武器裝備和人員配置上都處於絕對的領先。

    有了充足的彈藥還有可靠的補給,德意聯軍在埃及境內的決戰打得順風順水,蒙哥馬利雖然儘量堅持結果卻實在沒有扭轉乾坤的本事。開羅被德國占領之後,蒙巴頓接手蘇伊士防線,這個時候的英美聯軍,已經根本沒有多少能力,來阻止德意聯軍的進攻了。  

    點燃油田儲備也好,反擊土耳其也罷,這些都是英美聯軍進行的攪亂戰局的小動作,根本就沒有辦法動搖德意聯軍的戰場優勢地位。當然墨索里尼反水是中東協軍的最後希望,可惜一次行動最終變成了一場鬧劇,中東守軍的希望也徹底破滅了。

    德國人的坦克和飛機顯然比英屬印度的大頭兵戰鬥力更高一些,儘管蒙巴頓苦苦支撐著已經潰爛的中東戰局,可是他依舊還是無法挽回盟軍在中東迅速潰敗的結果。德國在中東和埃及部署了兩個集團軍,超過49萬人,義大利同樣在北非和中東擁兵80萬,雖然戰線漫長以至於前線兵力兩國一共只有47萬,可是這依舊不是盟軍可以比擬的強大力量。

    不要疑惑為什麼如此龐大的兵力前線卻只能維持47萬人的規模,畢竟德國和義大利的部隊是從突泥斯一路上鋪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地方治安還有駐守兵力,加上惡劣環境造成的頻繁休假輪換,以及油料運輸等補給困難,能夠讓隆美爾體驗一次指揮40萬人的機會,已經是德意兩國後勤部門拼了老命在努力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1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