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頁
隨後在法國,德國用一次有效的側翼突破完成了揮鐮行動,在敦刻爾克全殲了英法聯軍的全部精銳。這些部隊也是在荒郊野外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德國主力追殺到滅亡的。
緊接著就是在波蘭東部,在烏克蘭,在白俄羅斯,一系列的“德國式殲滅戰”,打得蘇聯丟盔棄甲。最終蘇聯開始大規模的運用防禦工事來拖延德軍進攻,這種在快速機動中合圍對手的戰例,才逐漸消失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東線似乎永無休止的塹壕防禦戰,城市攻堅戰,大規模的坦克遭遇戰。而這些戰術,無一不是以互相消耗作為前提進行的。雙方為了某一個防禦節點或者某一個戰略目標,動不動就投入近百萬人反覆爭奪,以至於戰線幾個星期都紋絲不動一下。
可是在莫斯科以北的地方,德國人再一次抓住了機會,他們在那裡合圍了來自列寧格勒的50萬蘇軍步兵,而且是用裝甲部隊還有精銳的機械化步兵合圍住的——這讓倫德施泰特非常舒服,因為這是典型的德國節奏。
“派去的信使帶回了什麼消息沒有?”此時此刻,這位德國的陸軍元帥心情非常不錯,雖然他的部隊孤軍深入,可是敵人也確實沒有什麼反擊的力量了。所以他可以在虎口輕鬆的拔牙,而且他這一次鉗形攻勢,似乎已經為德國在東線奠定了勝局。
蘇聯明顯已經沒有後備力量展開對德軍的反擊了,莫斯科以南地區,朱可夫的南下集群損失慘重仍然苦苦支撐,而莫斯科以北的全部兵力,都被A集團軍還有E集團軍以及芬蘭兵團合圍在了特維爾以北地區。
德軍雖然預計伊萬科夫水庫附近的幾座大橋會爆發激烈的爭奪戰,事實上卻並沒有。這充分的說明了蘇軍正在急著收縮兵力,甚至連營救列寧格勒集群的打算都沒有。
莫斯科周邊的防禦陣地里,蘇聯紅軍組織起了一支超過100萬的防禦大軍,不過這個數字明顯帶有浮誇的成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另一個時空中德國防禦柏林的時候也號稱擁兵百萬,可惜實際有戰鬥力的部隊,估計連30萬人可能都湊不齊。蘇聯動員起的老弱病殘,其實和另一個時空中,大名鼎鼎的國民師差不多,都是只有步槍的平民而已。這些部隊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面對久經沙場的德國精銳,連幾分鐘都堅持不了就會崩潰。
指望這麼一支部隊在廢墟里找點吃的,還有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去維持陣地上的兵力總數,還勉勉強強,但是指望這些部隊反擊並且在德國坦克的履帶下面,奪回丟失的大橋,那就連史達林本人,都覺得是在開玩笑了。
“元帥!派到敵軍列寧格勒集群的信使並沒有見到他們的指揮官戈沃羅夫將軍!接待我們信使的蘇軍將領拒絕了我們的勸降,他們說戈沃羅夫決心與自己的祖國共存亡。”倫德施泰特元帥的副手遺憾的匯報導。
他們奉命派遣信使去勸降蘇軍,畢竟超過50萬的大軍在野外全部殲滅也是需要時間和犧牲的,本著節約的考慮,德軍總參謀部還是決定先安排信使去勸說一下蘇軍,嘗試讓包圍圈內的蘇軍自己投降。
看來這個計劃是失敗了,戈沃羅夫並沒有投降的打算。蘇軍雖然被德軍合圍在了荒郊野外,可惜還遠沒有到彈盡糧絕的地步。不過德軍推算過蘇軍的物資,最多也就能再撐一周左右。
“一周的時間麼?寧願讓數十萬人餓死在陣地上,也不願意投降……”倫德施泰特元帥看著地圖上,那個已經被代表己方的藍色箭頭,徹底包圍的一個環形標誌上:“比起戈沃羅夫這個死人,我現在更關心的是,元首究竟怎麼安排接下來的東線戰事。”
不僅僅是倫德施泰特,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太多太多了。德軍的幾個主要進攻方向,包括莫斯科北部,莫斯科以南到庫爾斯克地區,庫爾斯克以南地區,巴庫方向一共四個。除了倫德施泰特親自指揮的莫斯科北部戰區之外,任何一個方向上的動作,都有可能讓陸軍誕生一個新的元帥。
古德里安、曼斯泰因、克盧格都是這個元帥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不過在倫德施泰特的眼中,這些將領背後可都是貼著一個“元首嫡系”的標籤的,就和另一個陸軍元帥隆美爾一樣。
一旦這個元帥誕生,那麼在帝國陸軍的構成里,元首派系的勢力可就要徹底壓倒原本的參謀本部貴族軍官了。這也是最讓人痛苦的事實——元首派系裡的能人實在是太多了,隨便挑一個出來,塞個陸軍元帥的軍銜,都不算過分。
他們這些老將們明里暗裡維持平衡的局面終究要在某一個節點被打破,元首派系的將領們最終還是會站到德**事部門的關鍵崗位上,成為元首控制整個德國的重要棋子。想到這裡,倫德施泰特苦笑了一下,然後無奈的搖了搖頭:他自己不也是元首一路提拔起來的?在外人眼裡,他也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元首派吧?
在陸軍內部的意見是,儘可能的促成曼斯泰因將軍指揮的南下M集團軍奪取近在咫尺的巴庫油田,讓這位有貴族身份的“元首派”率先晉升為元帥,好制衡陸軍內部的各方勢力。
另一個聲音是提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凱特爾將軍還有李斯特將軍,畢竟這兩個將軍包括在後方的莫德爾將軍,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將,鎮守一方也應該獎勵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