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頁
陳飛塵確實很擔心美國如果聯合西歐諸國參戰或者聯合壓制中國的話,那麼將來的結局將是什麼?開戰固然不怕,但是中國崛起將遙遙無期!這如何能讓主席他們甘心?恐怕到時候自己就是替罪羔羊了!
該死的蘇聯人,陳飛塵很清楚,這麼多照片被披露出去,除了蘇聯人沒有其他人有這麼大的本錢了!蘇聯在緬共這裡的影響力是絕對的!緬共與中共反目背後就是蘇聯在指使!主席之所以要對付緬甸而不是其他小國,那原因還是在於緬甸也是共產D在執政,背後更是蘇聯,所以拿緬甸開刀就是首選!
但是緬甸拿下會如此簡單嗎?那肯定不會!沒有什麼好果子吃!當初自己只是想到了戰功,卻沒有想到這些事情!現在事情出來了,那麼自己必須要挽回不利的態勢!陳飛塵邊走邊如此想著。
緬共在緬甸執行白色狂熱高壓政策怎麼會如此輕易服輸呢?自己當初就應該想到!他們戰力固然不行,但是狂熱的背後就是瘋狂的殘酷!事實告訴自己,緬甸已經到了最後的瘋狂階段了,沒有什麼事情他們干不出來!陳飛塵心中低嘆一聲。
“報告!33軍來電!”小夏匯報導。
“哦?給我!”陳飛塵邊說邊接過電報,他看完電報後,他想了想後說道:“告訴郭靜忠軍長,命令33軍安撫住緬甸民眾,武裝華人!給他們發槍,讓他們出來維持治安,還有親華的緬甸人,也就是所謂的緬奸也可以利用!另外33軍沒有必要進行防守,進攻!北與王近山的30軍匯合,西與18軍聯通在一起!必須儘快解決緬甸反抗勢力!總之還是那句話,最大限度消滅緬甸反華勢力!”
“是,我這就去傳達!”小夏快速記錄下來後回答道。
陳飛塵接過記錄看了一遍後發現沒有錯誤後簽上自己名字,小夏接過電文後朝著陳飛塵敬禮後快速離開這裡。
陳飛塵沒有過多想著33軍,他還是繼續方才的思考,他接著想到:必須發動輿論來反擊,既然蘇聯人可以如此做,那麼自己也可以做!
陳飛塵想罷後立刻邁步走向自己的指揮部里的作戰室開始頒布新的命令。
24日。世界新聞報紙再次熱鬧起來,以美國新聞媒體首先刊登報導了緬甸中共占領區的現狀,一張張照片上面清楚顯示了緬甸當局以及其他民眾是如何殘酷屠殺當地華人的。接著中共掃毒總指揮部發出邀請,邀請美國四大新聞報紙來緬甸進行實地採訪!
這麼一個邀請徹底引爆了美國新聞業,大批的美國記者開始想盡辦法從美國出發前往緬甸,而留在中國國內的外國記者也同時申請中國政府前往緬甸採訪。
25日開始一直到28日,三百多名美國等歐美記者雲集緬甸中國占領區,他們開始對著緬甸當地人還有倖存的華人進行採訪!他們都非常的聰明,他們自然要排除中方特意安排的“演員”,所以他們都喜歡自己尋找來進行採訪。
不得不說這些記者的敬業,他們已經不滿足在後方,他們更喜歡跟著軍隊行動,對於他們來說一線的民眾才是最真實的。他們不止一次的讓一線部隊的指揮員頭疼,不同意吧,他們就想著辦法自己過去,最為搞笑的還是在於王近山的30軍,王近山盡然安排記者們配上武器隨軍一起出動,竟然把記者們分散到每個連!
當這群記者都紛紛讚揚王近山的時候,王近山卻有著自己的鬼主意。沒多久,答案揭曉了,當這群記者遭到緬甸方面攻擊的時候,他們在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拿起武器還擊!當王近山部與郭靜忠部匯合在一起的時候,這群記者們已經成了一名經歷戰爭的合格的戰士。
沒有人會預料到這種情況,他們會想到自己來緬甸會遭到中共的刁難,會碰到種種麻煩,但是他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戰士的那麼一天!當他們拿起派發給他們自衛的武器的時候,當他們射出第一顆子彈的時候,他們的命運已經註定。
國際衛隊!這就是記者們在中共部隊裡的番號!這支特殊部隊不是集合在一起的部隊,他們都分散在參戰的所有部隊裡,他們都忠實拿著手裡的相機在拍攝,他們也拿起武器在自衛!當一場場戰鬥下來後,他們看到自己拍攝的照片以及第一手的採訪內容後,他們同樣也在想到自己今天開槍殺了幾個敵人!不錯,是敵人,他們不知不覺中已經把緬甸當作了敵人!
歷經一個多月的採訪拍攝,這群記者也已經越來嚮往這種日子,哪怕有些經歷過二戰的戰地記者都沒有嘗到過的滋味!他們體會到了作為戰士、作為一名忠實記者所帶來的樂趣以及神聖職責!
越來越多的照片以及記者實地採訪的報導內容顯示了一個真實的情況:當緬甸民眾拿起武器無情甚至瘋狂攻擊你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是俯首就擒還是斷然反抗?採取前者那麼你已經成為了一名死人,採取後者那麼你就會成為之前報導上聲稱的“劊子手”!當你看到華人被集合在一起被屠殺後的現場,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在顫抖,同樣也有一股力量告訴你必須把這些情況如實報導出來,告訴全世界的人民,告訴他們在緬甸,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這麼一幕,自己的政府屠殺自己的百姓、自己統治下的子民!
第五百二十二章 返京
“你無法想像一個不怕死的魔鬼朝著一群手無寸鐵的百姓開槍掃射的那種場景,你也無法想像這樣一個魔鬼才是一個孩子,一個只有14歲的孩子!這就是緬甸政府做的事情,他們竟然把這么小的孩子也拉近了軍隊,做著讓我們都無法原諒的事情!”華盛頓郵報記者在曼德勒整休的時候對著剛剛抵達這裡的國內同行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