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頁

    “就是,娘,你怎麼還不相信我,你看看我買的荒山,打理的多好,不也沒浪費嗎?再說了,也要不了多少銀子的,實在不行,算我借你的還不行嗎?”子晴繼續磨叨。

    何氏心疼孩子,對沈氏說道:“我看這孩子都魔症了,你就答應了她吧,依我說,這燈籠也有點意思,未必孩子就做不成。橫豎你說這家底也是靠這孩子搗鼓出來的,你就再給她幾兩銀子,能有多大的事?”

    子晴見沈氏好不容易依了,忙跟沈氏要了五兩銀子,說要雇三堂叔做燈籠架,兩文錢一個,主要是砍竹子剖竹子費事,自己一家人根本做不了,做這個架子三堂嬸在家也能做,剛好給他家也找點進項。

    沈氏同意了,笑著說:“有了這筆銀子,你三叔家也能過個好年。”

    曾瑞玉家的第四個孩子剛滿月沒多久,沈氏去送滿月禮的時候,三堂嬸還說今年多虧了沈氏的幫助,要不這孩子還養不起。

    子晴做了個樣品拿過去給三堂叔看,問:“三叔,你看這樣的架子做兩千五百個,到臘月前能做完嗎?就是砍竹子剖竹子費事些,做起來倒不費事,這架子我三嬸娘在家也可以做,很簡單的,兩文錢一個,你看可以嗎?”  

    “不用兩文錢,一文就行。不過你要這個幹什麼?還要這麼多。”曾瑞玉接過去仔細看過了說。

    “就兩文一個吧,我要的比較急,你每天晚飯後就把當天做好的給我送來,你會記數嗎?”

    曾瑞玉摸了摸頭,憨厚地笑了,“只會數到一千,不會記。”

    子晴告訴他自己來計數,並且還說了,做一個,配一塊直徑一寸見方的小竹碗,就用廢棄的竹子簡單摳一下就可以了。說完,子晴遞過去五兩銀子,誰知她三叔死活不接,非要做完了再給,說沒見過這麼大的銀錠,還是銅板看著安心,花起來也順手,子晴笑了,說:“那就一天一結帳吧,你送多少來,就給你多少的工錢。”

    曾瑞玉也笑著說:“還是這樣好。”

    次日一早,子晴就央沈氏陪她去城裡,左右無事,沈氏讓何氏也去逛逛,子喜快兩歲了,走路很穩當了,再說,有這麼些人看著,也不怕的。於是老老少少五個人坐了驢車到城裡,先去周掌柜那送雞蛋,一般沈氏都是攢好了兩筐就送來,送完雞蛋,一行人又去菜場轉一圈,這次子晴又買五十來只小雞,還買了六隻羊羔,看到有賣橙子的,子晴先買了一個嘗嘗,一看味道還可以就買了三十來個。  

    把東西寄放在周掌柜那,幾個人才去了布店,沈氏看一匹大紅的綢緞,要一兩六銀子一匹,又看細紗,要八百文一匹,沈氏有些嫌貴,問:“掌柜的,還有便宜點的嗎?不用最好的。”

    掌柜的說沒有,誰知旁邊的夥計說:“掌柜,庫房裡不是還有那些布嗎?”

    掌柜的一愣,瞬時反應過來,說:“這位大嫂,庫房倒是有一批大紅紗料,送來的時候受了些潮,有的地方顏色不大正,不知您打算做什麼?倒是可以便宜處理的,二百文一匹你就拿走吧。這批布,東家可真虧大了去。”

    說完讓小夥計抱來一匹,沈氏打開一看,顏色一尺淺一點,一尺深一點,做衣服確實不適用了,怪不得掌柜說削價處理,對子晴來說應該正好,燈籠分成八瓣,正好一瓣深一瓣淺,子晴拽了她娘的手讓她娘俯下身來,低聲耳語幾句,然後沈氏問:“掌柜,您有多少匹布?我們都要了能便宜點嗎?”

    “一百匹,你們要全要了,我也好說話,一百八十文一匹,不能再少了。”

    沈氏沒帶那些銀子,就先要了五十匹,說剩下的哪天再過來,買完布,沈氏又從店裡要了些彩線,東西太多,掌柜的讓兩個夥計把布給送到雜貨店,周掌柜還特意派了輛驢車送他們回來。  

    晚上,瑞玉送來了二十個燈籠架,子晴給了他四十文錢,便央何氏裁剪,子晴fèng,沈氏打絡子,幾個人分工做起來,子晴的工序最慢,等他倆都做完了,子晴才做了七八個。好在也不著急,慢工出細活,子晴的要求是務求精緻。

    第七十一章、賣燈籠

    接下來的日子,曾瑞玉有時送五十,有時送三十,子晴每日都記帳,燈籠架完成了多少,子晴又做完了多少等等,月底曾瑞祥和曾子福回來,子晴就讓他們在燈籠上題字,什麼“恭賀新春”,什麼“萬事如意”,什麼“年年有餘”,什麼“吉星高照”等等,隔一瓣寫一個字,晚上的時候,子晴特意點了截蠟燭試試效果,大家都說不錯,尤其是每個燈籠底下都掛了一個沈氏打的黃絡子,還真是有那麼點意思。

    “我家晴兒還真是能幹,舊年元宵那天哥哥還說要扎一個花燈給你,哥哥的花燈沒紮上,你倒是準備賣上了,你比哥哥強。”子福笑道。

    “大哥,這第一個燈籠是我和妹妹一起做的,我還幫了妹妹不少呢。”子祿說道。

    “是,小二也越發能幹了。”子福摸了摸子祿的頭,笑道。  

    忙碌的時光最易過,期間家裡的洋薯、黃豆等收進來,子晴跟著忙了幾日,收成還是可以,只是晚稻減產厲害,穀子基本是癟的,沈氏只要了一半來餵雞,剩下的讓瑞玉拿去餵豬了。

    到臘月初八曾瑞祥他們放假回來的時候,子晴翻看了記錄,居然完成了三千一百多個。初十那日,子晴和子福拿了一對燈籠去找周掌柜,對周掌柜說有筆買賣想跟東家商量,想見東家一面。

    “還真是巧了,我們老爺正準備回京呢,你要晚兩天來還真見不到,這樣吧,我去通傳一聲,見不見的我就沒法做主了。你們半個時辰後再過來瞧瞧。”

    子晴聽了後,拉著子福又去菜場轉一圈,仍是買些小雞苗還有兩隻羊羔,倒是找到了幾棵桃樹,別的沒發現什麼新的東西。回到雜貨店,東家已經到了,他旁邊還站了個十來歲的男孩,一看就是個大戶人家的少爺,棗紅色的綢子長衫,隨身還帶著玉佩,旁邊還有一個十一二歲的長隨,不苟言笑。

    子晴一進門還未看清屋子裡的人,東家就問:“老周說你這次又有什麼新東西送來了,我瞧瞧。”

    子晴拿出摺疊好的燈籠,當他們的面打開,東家看了看頗有些失望地說:“不就是燈籠嗎?你這燈籠倒是夠喜氣,可也沒什麼特別的,要說是元宵節花街用吧,樣子也太簡單了些?”  

    子晴說:“誰說元宵節才能用?我這燈籠是專為過年準備的,過年在家裡掛上兩個大紅燈籠,你不覺得特喜氣特有年味?而且,我這燈籠是可以摺疊的,不用的時候,你看,這樣摺疊收起來一點也不占地方,特別好保管,明年還可以接著用。還有你看這個。”

    子晴走到光線暗一點的地方,點上蠟燭放進去,子晴轉動籠頂的拉線,燈籠一轉動,上面的字跡在蠟燭的流光里顯得特別的清晰,“您不覺得整體的感覺不僅喜慶,而且溫暖嗎?過年時在家裡的院門上掛上兩盞燈籠,客人上門看了上面的吉利話心情肯定會舒暢,晚上給路過的人看了,還可以照亮了他們眼前的路,對遠行的遊子來說,那就更不一樣了,這燈籠也能照亮他們心裡的路,燃起他們對家的那份濃濃的渴望。”

    “嘿嘿。”子晴見那少爺模樣的人在瞅著子晴偷笑。子晴橫了他一眼。

    “東家老爺,我妹妹在家素日和我們掰扯慣了,說話有些不著邊際,不過這燈籠過年掛著確實喜氣,過年嘛,不就圖個熱鬧,圖個喜慶。”子福說道。

    “無妨,我也不是第一次見識了,小女娃嘴還挺能說的。不過,你們打算賣多少錢一對呢。”東家問道。  

    “二百文一對,你瞧,這都是上好的紗料和綢料,是我親自fèng的,fèng起來特別費事,這還有我娘親手打的吉祥如意絡子,大過年的,寓意多好啊。這是我爹特意題的字,一百文一盞,真的不貴,還有裡頭的架子,都是新砍的竹子做的,花了好多功夫,一副紅紙寫的對聯還要賣到十文呢。”子晴細說道。這個價錢是昨晚和子福商量好的。

    “你就不怕我不買了,拿了你的樣品自己讓工人做去。”東家問道。

    “哪能呢。您那麼大的老爺,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那麼多,哪能看上這區區幾兩銀子的利,我這也是為了您能拿出去自己用、或送人都有個新意不是?”子晴狗腿地溜須。

    “我想知道的是這是誰的主意做成的?”

    “誰的主意有什麼打緊呢?是我們全家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子晴說。

    “結晶?結晶是什麼意思?”

    “就是,就是結果的意思。”子晴摸了摸自己腦袋。

    “我倒沒聽說過,結果還能叫成結晶。不過這兩年,小丫頭,你家的西瓜還真沒少掙吧,大房子也蓋了,小丫頭,我還真想知道,你家的西瓜為什麼能比別人早十多二十天成熟,還有,你小小年紀這麼費勁地想輒掙銀子,上次說是為了蓋房,這回掙到銀子你最想做的是什麼?”東家一臉好奇地瞅著子晴。  

    子晴有點糾結,想了想還是說道:“第一,西瓜早熟的問題不能討論,屬於獨家機密,我家就指著這個養家呢,所以無可奉告,第二,我說了你們可別笑話,掙了銀子當然買田買鋪子,然後等著收租,再然後就是等著做米蟲,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銀子數到手抽筋。”

    “米蟲?為什麼是米蟲呢?”

    “米蟲多好啊,什麼也不用干,整天躺在米堆里,不用擔心挨餓,有吃有玩的,多清閒。”

    子晴的話音一落,大家都笑起來,有嘿嘿的,有撲哧的,有哈哈的,總之,子晴的話娛樂了大家。子福強忍著笑意揉了揉子晴的頭髮。

    “好,就沖你這個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銀子數到手抽筋的偉大的米蟲目標,我就要了你這批燈籠吧。”又問了有多少盞,又叮囑老周拿了三百兩銀票和一些碎銀,就便把閹雞一塊運回來,準備送去京城。說完東家就走了,兩個小孩還回頭看了子晴好幾眼。

    子晴還沉浸在掙錢的喜悅中,跳起來拉著子福慶祝,“哥,我成功了,哥,我成功了。”兩眼笑眯眯的,還以為要多費一番口舌的,沒想到這麼容易就出手了。

    她哪裡想得到,正是她的那一句或自用或送人也有點新意打動了人家,這點小錢人家哪裡會放在眼裡?當然令文老爺沒想到的是自己家燈籠一掛起來,再送出去一些,整個京城到處尋找大紅燈籠了,倉促之間,他手裡的這批燈籠倒以一兩銀子一盞脫手了。當然這些,子晴是無從知道的,不然還不得後悔沒多賣貴一些。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