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
李世民沉思著,夏鴻升也沒有說話,涼亭之中唯有羽毛筆划過紙張速寫的時候發出的沙沙響聲。
“夏卿所言,使朕心中頗為震動。然去十分有理。”李世民沉默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單單是夏卿方才所言,就已然讓朕覺得心中惶恐了。不想,這竟然才是最次的一面?”
夏鴻升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啊,天下的人多的是,國君閉塞,讓國君走出宮門看看百姓便是。朝中奸佞,也總能想出法子來換了這些人去。可有些東西,卻是觸及根源的。其實,最終導致國家覆亡的,昏君和姦臣只是表象,而更加深層次的根源,則是土地。”
“土地?”李世民一愣,很是不解的看看夏鴻升:“夏卿,土地乃是國家之依託,社稷之根本,為何這土地反而成了導致國家覆亡的原因了?這……”
“陛下,無論一個國家的國土有多大,也終歸是有限的。而人口卻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越來越多。”夏鴻升對李世民解釋道:“有了人口,就需要耕種,需要居住,而無論是耕種還是居住,都需要土地。如此一來,隨著人口的增多,每個人所能夠占有的土地就會越來越少。而在當前的制度下,土地卻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對於土地的依賴太過於大了。百姓手中有地,就可以耕種,獲得糧食,就可以蓋房,獲得居所。所謂安居,得先有居,有所居,然後才能樂業。可是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卻越來越少,勢必就會有人得不到自己的那份土地。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這個國家就越容易動亂。因為沒有了土地,人們就活不下去了。他們的口糧需要從地里得到,他們的居所需要從地里得到,他們的賦稅需要從地里得到……可是沒有了地,這一切就都沒有了。於是人就會心中不平,這份不平越積越多,當這個國家的所有百姓都開始有了這種不平的時候,只需要一星點的火花,就能夠立刻成為一場燎原之火!”
李世民聞言一愣,眼中浮現震驚之色,眉頭緊鎖,卻又急切的說道:“可人口有生有滅,我大唐幅員萬里,這土地難道還供養不了百姓?”
夏鴻升搖了搖頭:“陛下,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沒有,土地的占有是不公平的啊。這才是導致百姓沒有土地的根源。一個官員,可以又數百頃之土地,一個富商,也可以有數百頃之地,而有的農戶卻連寸土都沒有。方才微臣已經說了,在當今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下,土地代表著一切。所以有能力的人,自然會大肆的擴大自己所占有的土地。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那些人會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尤其是災年,地主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這就是土地兼併。”
“土地兼併的嚴重,導致大量的土地集中的少數人的手中,而大量的百姓卻喪失了土地。如此一來,必然導致農民戰爭的爆發,天下重又陷入紛爭。王朝更替,莫過如此!”
第286章 侯府門前鬧事者
夏鴻升從御花園中告退的時候,李世民還定定的坐在那裡出神。他的眉頭緊鎖,神情肅然,默默不語。
李世民需要時間,去消化消化夏鴻升從千年之後給他帶來的言說。歷史可以證明夏鴻升的正確性,李世民不會看不到這點。因為過往的歷史便就已經是明證。他更多所思,該是如何避免夏鴻升所言的那種情況出現。
為此,夏鴻升也留下了兩個辦法。
“第一,只要百姓仍舊以土地為根本,那土地兼併現象就無可避免,且一直存在,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唯有擴大疆域,使大唐擁有更多的土地,以延緩土地兼併現象的惡化。第二,設法改變這種嚴重依賴於土地的,自給自足式的小農經濟模式,這才是杜絕土地兼併現象的根本辦法。”
想來這兩句話,要困擾李世民長久的時日了,甚至於終其一生,都可能會為了這兩句話而奮鬥。
夏鴻升自然願意在這過程之中幫助李世民,不過,這也得李世民下定了決心要去改變這一現象才行。而這太難了。不僅僅難在統治者無法決斷,難下決定。更難在於既得利益者,這些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是他們賴以成為統治階級的基礎,他們絕對不會放任有人去動搖這個根基。為此,他們絕對不會吝於改朝換代,去維持一個能夠代表著這一階級利益的統治系統。
想要改變這個問題,就是一場革命。而如今,大唐距離那場革命還太早。資產階級的地位沒有形成,力量更無從談起。若非是今日李世民將話問道了這一步,夏鴻升也不會這麼早就將這個問題拋出來。不過也好,這個大唐有了夏鴻升的干涉,這一步或許是註定的。早些讓李世民留意到這件事情,早做打算,早定對策,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將這個頭疼的問題拋給李世民自己頭疼去,深知如今談及這場革命還為時太早的夏鴻升反而這麼悠悠閒閒的離開了皇宮。回到家中的時候,天色都已經晚了。
這導致第二天早上,當夏鴻升洗漱完畢之後走到後堂中正準備吃早飯的時候,卻先看見了一張肥嘟嘟的,氣惱的小臉。
“你怎能失信呢?我和大哥、三哥一直等到天黑你都沒有去!”李泰仰著下巴,一副質問的口氣沖夏鴻升叫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