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頁
夏鴻升一聽便當然明白,當下一喜,連忙行禮道:“小婿明白了!小婿之後便與王玄策有所交代!”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問道:“第二件事情,朕聽說你在涇陽書院之中劃分學科,分出來不同之……那叫甚子……專業?朕對此倒是很是好奇。涇陽書院現如今之成就,有目共睹。甚至於民間還有了‘得入國子監,不若上涇陽’的說法來,朕也是有所耳聞的。你為何又要大費周章?”
“回岳父大人,這專業,取專精於一業之意。選擇了某一種專業之後,日後之所學,便只有這一樣東西,將這一樣東西往極深處去探究,去鑽研。這是書院劃分專業的意圖所在。”夏鴻升對李世民答道:“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同時去學習、研究許多東西。十分精力專心於一道,則一道可通達,十分精力分心於數道,則數道皆知而不深,雜而不精。學子們剛開始的時候,所學的東西比較淺顯,而學過四年,往後再學,就比較深入,比較艱難了。此時若是再很分心其他,那便不能深入。隨著學科的精深,對學子所投入的精力的多少也要求提高了。所以這時候劃分專業來,學子選擇其中一樣,繼續深研下去,將全部精力投入此中,方能在這一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樹。這就是術業有專攻。就好比閻立本閻國手的畫作,閻大人將畢生之精力投入其中,揣摩精研,方能有如今在繪畫上之成就,有了國手之美譽。若是他今日畫畫,明日射箭,後日習武……那又如何能有今日之成果?小婿在涇陽書院劃分專業,就是這個道理。”
“術業有專攻……這話倒是在理。”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多則雜,雜則亂,亂則只得粗淺,不得精深。專供一道,方能於此道有所建樹。不過,既是如此,那為何不一開始就分開專業,各自為學?為何反又要拖到今日才分?”
“這也是辦法的事情。”夏鴻升搖了搖頭,說道:“請容小婿先給岳父大人說一個聽來的笑話來。”
“笑話?”李世民有些意外,點了點頭,笑道:“講來聽聽。”
“是!多謝岳父大人!”夏鴻升點頭說道:“說有一愚人,朝出墾田,午時而返。腹中大飢,取飯而食。連食六碗而不覺飽,乃食七碗,腹猶果然。大喜,謂眾人曰:吾有妙計,可節糧而飽腹。眾人奇之,問其何策,乃曰:唯食其七碗而已!眾人哂之而去。”
李世民聽之,不禁啞然失笑,搖了搖頭,說道:“果真愚人……賢婿之意,朕明白了。先前所學之物,便相當於那前六碗飯,有它們墊著底兒,往後面去的那‘第七碗’才能吃飽。”
“正是如此!”夏鴻升點頭說道:“凡入涇陽書院之學子,都無半分基礎。故而初入書院,只得從基礎學起。學得四年,根基既成,方能分選專業,繼續精研。涇陽書院如此好的條件,卻要花費其中的四年來學習基礎,當真是有些浪費了。若是學子們能在進入書院之中,就已然學完這些基礎的東西,那麼進入書院之時,就可以直接選擇不同的專業來專門學習。就能將不同之專業,更加深入的去研究了。”
李世民聽了夏鴻升的話,微微一愣,繼而又笑道:“故而,賢婿才會讓涇陽書院的學子去你那莊子裡的學堂上面教授,就是想要學堂中那些稚子,在達到可以進入涇陽書院進學的年歲之前,就將那些根基部分的學問給學完?”
“什麼都瞞不過岳父大人!”夏鴻升一笑,答道:“小婿正是這麼個心思。倘若這些淺顯的基礎的學問,能夠在普及教育的階段學完,那麼進入涇陽書院之時,就可以直接選擇專業。考入涇陽書院的,直接進入所選之專業就學,專研一道。沒能考入的,卻也都有了這些基礎的學問,有同現如今在涇陽書院讀罷四年的學子一樣之水平。在涇陽書院專研幾年,再行選拔,若是考上,則可以留下繼續更加深入的研究某一領域,成為這一領域中最最拔尖的。而沒有考上的那些,相較於常人,要已經在某一方面擁有了較高的學問或技能。如此一來,可以形成三級之結構。普及教育階段完成,卻沒有再繼續向上讀者,這部分人最多,是社會中的基礎,是直接實施勞動的人。涇陽書院四年結業者,因其擁有比常人更高的專業水平和技能,故而在社會中帶領那些直接實施勞動的人。涇陽書院七年結業者,其為學問和技術的革新的主要人手,深入研究並突破現有,使學問和技術進步。簡而言之,三級學子中,第一級者知何用,會使用現有的學問和技術。第二級者懂何故,明白這些學問和技術背後的道理和緣由。第三級者知何去,突破現有的學問和技術,探究更深入,更進步,更先進的學問和技術。比方說第三級者研究出來了一種新的技術,第二級者去學習這種技術,然後帶領第三極者在實際中應用這種技術。反過來,第三級者在實際中檢驗這種技術,將問題反饋給第二級者,第一級者繼續完善它。三級之學子無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第888章
其實,夏鴻升所言的三級學子,就是類似於後世里的高等教育階段的三級教育,即是職業技術教育、本科教育,還有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三者。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實際應用人員,本科教育培養專業理論技術人員,以上的碩博等高等教育,培養該領域中高精尖人才。高精尖人才革新技術,本科教育學習和推行技術,職業教育培養技術的實際應用者,反過來,實際應用者將技術在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反饋,改良。一個代表實踐,一個代表推行,一個代表突破,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才能有技術的革新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