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災民們倒是沒什麼,很快就時熱火朝天的做了起來,但那些鹽杆子的子弟都不想做,覺得害臊。
後來有一個嘻嘻哈哈不停的人被邵勇毫不留情的一腳踹了出去,就連帶他來的鹽販子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求情,最後也沒讓那小子繼續考較,直接失去了做鹽丁的機會。
其餘的人這才是反應過來,在自己眼前的可都不是什麼好相與的角色,鹽丁也並不是只有自己想做。
“前面那個,你要是不想當鹽丁就別擋著路,還有大把的人在後面排著!”
“是啊,到底是哪家杆子的,這麼膽小還要到王大人手下做事!”
這些動作看似簡單,但你要是想達標就很困難,等到幾天後都考較完了,足足淘汰了一半的人手,剩下的人都是既興奮又慶幸。
算上原來一百多的老鹽丁與兩百多的文登老兵,王爭手下的人手頓時多了幾倍,足要有千把人,可是這人手多起來花銷也就大了,王爭掙的雖然多,但這銀子註定是攢不住。
最後選出來的鹽丁有七百五十人,這些人便是嫡系了。
王爭把他們分成五個大隊,絞盡腦汁的也相出一個等級制度。
每個大隊長帶著一百五十個鹽丁,手下有兩個大頭目;每個大頭目帶著七十五個鹽丁,手下有五個小頭目;每個小頭目帶著十五個鹽丁,互相統屬。
一隊由王爭掛著名,其實是讓邵勇去帶,都是原來的那批老鹽丁,經過多年洗禮,也有搏殺的洗禮,戰鬥力是五個隊中最強的,就留在文登。
剩下的四個隊王爭也沒給他們訓練時間,都是把老鹽丁分散開擔任各隊的大小頭目,讓他們以老帶新,這也是戚爺爺所說最快形成戰鬥力的方法。
剩下的幾天,邵勇與其餘四個大隊長上了個名冊,是各嫡系鹽丁隊大小頭目的人選,王爭批准的當日,直接就是將其餘四隊派了出去。
這四隊嫡系分別前往金山左、五龍河、靖海、成山地區設關口,一方面更好的把控鹽路,一方面起到震懾那些地方鹽丁的作用。
這些地方始終有王爭的嫡系鹽丁駐紮,每日都要向文登飛報狀況,一方遇事,其餘的大隊立刻支援。
駐紮在各地的嫡系鹽丁大隊都是兩月輪換一次,地方雖然不固定,但始終都能保持間隔不遠,一些重要的地方都是慢慢的建起了莊子。
第七十章:循序漸進
當然了,除了五隊嫡系鹽丁以外,這次也從為數眾多的災民中篩選出五百多人,加上原來的老兵,現在王爭手下的戰兵足有七百六十八人。
王爭仍是按照四四編制劃分,將新兵們分成四個哨,與原來一樣,每哨都是一百九十二員戰兵,若是算上一些鼓手旗手就要達到二百多人。
仍然是戚帥以老帶新的法子,不過新兵們還不能和老兵一樣力度的操練,這次招募的新兵多是各地來的災民,食不果腹已久,即便是往常身強體壯的也不行,起碼要養上半個月,才能慢慢的加大操練力度。
時間不等人,招兵結束的第三天後,王爭就發出了第一道軍令,讓新兵們開始操訓。
文登營的營盤之中響起此起彼伏的喝令聲,繼而便是一隊隊的戰兵列隊操訓,在外面莊子內聚著的那隊嫡系鹽丁見了都是議論紛紛。
劉大亮等幾個哨官那日並沒有去迎接王爭,事實上他們得知這個消息後,就已經是又震驚又擔憂。
也不怪他們如此驚恐,眼下王爭握著五隊鹽丁與四哨戰兵,加在一起足有一千五百人,這還不算所能召集的地方鹽丁與鹽販。
反過來看,他們手中的可戰之力就是不足一提,文登營除了王爭手中近八百的戰兵外,高山要有兩百多人,劉大亮等其餘的實權軍將加在一起也才兩百多人,現在他們與王爭的距離可是越來越遠。
其實話說回來,這其中少不了吳惟忠明里暗裡左一把右一把的幫襯,王爭也看出來了,吳鎮台現在好像有那麼些個要放權的意思。
回想起來,其實也並不意外。
本來吳惟忠也不是王爭這樣的本地人,一年前到文登營來也是臨危受命,想要個功勳好進一步提拔而已,自然不能在這坐營官的職務上待久了,早晚登萊巡撫楊文岳都是要把他調回身邊的。
吳惟忠一走,自然是放心不下待了一年多的文登營,還是想讓自已人繼任,眼下最好的選擇便是橫空出世的王爭。
最近王爭也是發現,吳鎮台經常把自己叫到官廳里,一些大事小情都來詢問,甚至有些時候還直接讓自己拿主意。
王爭只是稍微一想就是明白個大概,心裡也是有些高興,來到這明末若是想對抗滿清自然需要權,官越大權也就越大,對抗的把握就更大一些,這文登營坐營官的位子也是必爭的。
既然吳鎮台有這心提拔自己繼任,那自己也沒必要虛情假意,兩個人雖然沒有明說,但都明白各自的意思。
見到王爭沒有要拒絕的意思,吳惟忠這才放心。
崇禎十年的一月二十日,距離春節還有六天,天氣在轉暖,家家戶戶的年貨都備的差不多了。
文登不同其他地方,現在地方安平,王爭的巡檢司署搬過來後,這裡便成了各地鹽丁鹽販聚齊的場所,來往出入的人終日不絕。
周圍也興建起了幾座莊子,有的住著嫡系鹽丁,有的被用來安置那些投靠過來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