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頁
山東軍幹的事情,只要你趟了渾水,那就別指望著能下來,若是失敗,也別指望著誰能獨善其身,唯一活命的希望就是拉下臉跟著一起干。
當然了,以上這些還只是穩定河間府的權宜之計。
若想真正的將河間府控制在手裡,除了派兵駐守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將山東內推行的聚耕農莊和鹽莊政策逐步推廣過來。
這種方法在開封府和歸德府等地已經用過,現在這些地方的百姓對山東軍好感愈發身後,不知不覺的都成了山東軍的附庸。
還有那些外系,在山東軍不斷的改編和抽調之下,幾乎所有的基層軍官都換成了王爭的死忠,最底下那些兵士的親人都在為山東軍整個集團賣命。
沒有王爭的命令,就算主將想要叛變,那也是痴心妄想。
至於那些豪族士紳,最開始那段時間的提防期過去後,慢慢和山東軍進行一些看似絕對穩賺不陪的買賣。
這些買賣他們的確是在銀錢上穩賺不賠,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這種買賣將自家利益和山東軍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起初不少人還在竊喜,因為根本看不出什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依附關係愈發的明顯。
到了現在,就算他們想抽身而退,都是絕無可能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
說起來這事委實讓人感覺吃驚,山東軍以往都是異常低調,無論崇禎如何的刁難,王爭更是對朝廷一向是百般順從。
可這次,山東軍二十萬戰兵,沒有任何徵兆的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兵諫。
王爭忽然下令出兵北上,山東軍在幾天之內就收編了滄州城內的殘餘明軍,並且牢牢將南北漕運控制在手中,速度之快,進軍之無可阻擋,都是令人嘆為觀止。
很多人聽到這件事之後才忽悠一下子想起來,在王爭手底下的,其實山東軍是一隻猛虎!
往常很多人因為它的蟄伏而將其當成病貓,沒成想,一旦這隻猛虎起身,整個大明都要為之戰慄不安。
兵諫之事風一樣的傳遍了各地的大街小巷,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回事的時候,王爭其實已經占據了滄州。
得知這支兵馬就在距離自己二百里不到的滄州,北直隸的重臣、勛貴們總算是坐不住,開始商討應對之策。
可是究竟要怎麼應對,山東軍頭上頂著的還是朝廷官軍的旗號,就連京師中也起了風言風語。
說什麼從前忠君為國的王大帥,卻屢屢遭受朝廷的猜忌和打壓,無論五城兵馬司的人怎麼抓,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扔進大牢,謠言依舊還是對朝廷不利。
從沒有一個地方武將能做到王爭這般威脅朝廷的地步,這種威脅朝廷不只是實力上,最主要的還是從百姓心中看出。
若是一般的兵馬進入北直隸,就算是朝廷官軍,百姓往往是惶恐不安,但這次卻恨不得山東軍直接打到京師。
要說這種輿論的轉向不是王爭所為,就連崇禎都不會相信,可除此之外,更讓人畏懼的還是王爭這個人。
此人年歲不到三十,但這種種明里暗裡的手段委實太多了些,真叫人防不勝防。
從前山東軍一萬多人的時候,就已經不斷大勝,南擊闖賊,北拒韃虜,而且尚無敗績。
眼下王爭揮軍二十萬進駐滄州,真正目的究竟為何,誰又能清楚。
雖然不知北上的山東軍到底有多少實數,但能確定的是,山東軍兵馬就算只有十萬人,天下間又有誰能抵擋。
北直隸明軍聽聞滄州之事後,早已是驚懼難安,有滄州守備那樣想法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
誰都知道,以山東軍眼下的實力,就算直取京師,怕也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為什麼王爭就心甘情願的替明朝賣命?
滄州一戰,山東軍以近乎為零的傷亡代價,便擊潰收編了附近的幾千明軍,並且成功掌控了河間府重鎮滄州。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朝堂之上的重臣勛戚們,更是人人自危,有不少人甚至在想,王爭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真的只是為了更換爵號?
不過你要是仔細來看就會發現,其實王爭從發跡到現在,對於朝廷一向都是“尊奉”。
即便是這次兵諫,也並沒有什麼要造反的傳聞,只是給人一種受到猜忌,不得不這麼去做的感覺。
要說現如今的大明,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無非便是山東軍。
像王爭這般手握重兵,雄據一方的人物也就剩下沿海鄭氏,可鄭氏卻和山東軍無法同日而語。
鄭氏主海,替朝廷阻擋海盜、倭寇和洋人,步兵雖然在江南也很強,但卻並不能做到如今山東軍至強的地位。
相比之下,山東軍則不然。
首先,王爭的大本營在山東,距離北直隸那是非常近,若是以昔年奇襲建奴興京的速度來看,山東軍在一月之內便可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占得先機。
當然,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崇禎,正是看到這點,朝廷才會屢屢刺激,試探王爭是否忠心。
這也得到了一個結論。雖說這位山東總兵看似中規中矩,但卻並不是死心塌地為朝廷辦事。
儘管王爭隱藏的深,但也能有人隱約發現他暗中包藏的野心。
到了崇禎十五年的下旬,王爭以爵號不妥為由,發動滄州兵諫,以雷霆之速拿下了滄州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