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那倒好辦,村口那座青石頭山連草都長不好,也沒人要,價格也便宜,要不我明天去里長那去給你問問?”王德貴說道。
柳亞夫自然沒有異議,荒山更合適他,能節省不少銀子。
“既然如此,王叔也幫我問問那山周圍的土地怎麼賣,如果價格不是太高,我想儘量把周圍的地也買下來。”他便說道。
那石頭山柳亞夫大概明白怎麼回事,那裡的石頭的成分應該是白雲石跟方解石,因為有少量雜質,所以呈灰色。本來那些石頭可以燒制石灰,但這個年代人們燒石灰大多是用方解石,白雲石含有大量碳酸鎂元素,比較硬,顏色跟方解石也不一樣,所以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石頭也可以燒制石灰。
不過如果到了他的手裡,就能把這石頭山變廢為寶了。
柳亞夫手上現在有一點銀子,是在揚州城裡的當鋪當機械手錶換來的,他今天早上進城,把機械錶當了60兩銀子,買了不少東西,現在手上還剩下一半多。
不論是他今天上午買的東西,還是現在要買的土地,都是在自己的發展計劃當中,即是賺錢計劃。
他現在打算製作的,便是小說中的穿越者大多都會做的神器——肥皂。
而且是後世的肥皂。為什麼選擇肥皂,他經過了反覆的計算後,發現這是他現階段能製作的,也是能最快獲得收益的項目。
製作肥皂的反應原理很簡單,把油脂,燒鹼(或苛性鉀),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加熱保溫,經過充分皂化反應,生成高級脂肪酸鹽——也就是我們所用肥皂的主要成分,然後經過鹽析,過濾,成型,乾燥,便能製作出各種類型的肥皂。
如果是在現代,想要製作出來無疑非常簡單,需要的原材料燒鹼跟油脂在市場上都能買到,但是明末年代,卻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在市場上根本買點不到需要的鹼原料。
現代學術上把化學發展史一般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化學萌芽時期(公元1500年前),煉丹與醫藥化學時期(公元1500-1650年),燃素化學時期(公元1650-1775年),定量化學時期(公元1775-1900年),科學相互滲透時期(20世紀至今)。
在西元1642年的明末,不管東方還是西方,還處在【煉丹與醫藥化學時期】,在這個時代,人們連酸與鹼的理論和稱呼都還沒有。只有等到17世紀末期,英國化學家波爾才會根據實驗的理論提出了樸素的酸鹼理論。
便是天然純鹼的利用,翻遍歷史記錄,這個時期也沒有記載。在中國,有確切記載的天然純鹼利用,是在18世紀(清乾隆年間)時伊克昭盟地區的天然鹼湖的開採。制鹼工業的發展,更是在進入【定量化學時期】的1791年,路布蘭發明‘路布蘭制鹼法’之後,才進入了的人工制鹼時代。
所以要想要得到製作肥皂的鹼,柳亞夫只有自己通過實驗室的辦法,少量製取,再利用純鹼與石灰製得生產肥皂的火鹼。
而他上午購買的東西,多數就是用來製取純鹼用的。
天色漸暗,王家眾人洗漱後都早早上床休息。
柳亞夫便開始挑燈幹活,當然,這個幹活不是農活,而是他要整理資料。
今天上午在揚州的當鋪里活當了自己的機械手錶,得銀子60兩。然後購買原材料的清單:
原料:120斤油脂重的豬下水跟邊角料豬油,邊角料豬油平均單價每斤12文,豬下水平均單價每斤4文,共花費白銀1.4兩;豆油60斤,單價每斤近30文錢,加上2個木桶,共花費白銀1.6兩;粗鹽100斤(鹽買這麼多是備用),單價每斤100文,花費白銀8.4兩;硫磺30斤,單價每斤30文,花費白銀0.75兩;硝石100斤,單價每斤50文,加上罐子花費白銀4.3兩。蒸餾酒30升,單價每升50文,加上裝酒的瓷罐,共花費白銀1.35兩。在原材料方面,共計花費白銀19.8兩。
(因到了明朝後期,社會動盪,物價變動大,崇禎年間,一些制錢因為成色等原因,1兩白銀甚至可以兌換到2400文錢。但是銀子的購買力的波動要小一些,為了方面計算,本書以銀作為基本計算單位,並跟銅錢兌換價統一為:1兩白銀=1200文,其他換算:1明斤=16兩,1兩=37.3g,1石=153.5明斤=91.6Kg)
工具方面有:7個帶蓋子的大型陶瓷缸子,加上一些大大小小的陶瓷碗罐子,花費白銀2兩;2000張質量不錯的紙,花費白銀1兩;再加上五口厚實的大鐵鍋,花費白銀1兩。買工具總共花費白銀4兩。
另外購買煤炭100斤,大米20斤,10斤豬肉,花費白銀約1.5兩。
共計消費了25.3兩銀子。
他現在手上還有超過34兩銀子。
做好帳目統計工作,他又審視自己的規劃。
他買的原材料是為了生產肥皂,但生產肥皂的原材料還需要經過加工,首先便需要得到鹼類物質。而要自行生產鹼,那需要的流程與步驟就太多了,他便是在把生產鹼的工藝流程儘量面面俱到,同時對生產圖紙進行最後的審核。
時間流逝,三更時分,各項理論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現在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明天就要開始正式生產了”
柳亞夫站打了個哈欠,站了起來,來到這個世界每天早起早睡,他都已經開始習慣了,今晚才熬夜到半夜11點,眼睛便有些睜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