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可以說,這一戰。
趙風直接減員三千餘人。
等死傷了一半的人。
這還是守城。
如果是野地戰。
不管勝負。
趙風這邊估計都沒幾個人了。
沉吟了一會。
趙風開口道:「陣亡將士以後的餉錢。」
「按月發放給他的親屬。」
「優先父母妻子兒女。」
「生前是多少,陣亡後就是多少。」
「發放五年,五年後減半,發滿十年為止!」
這是之前沒有的規定。
看到眾人開始小聲議論。
趙風接著說道:「根據常規。」
「陣亡的將士,一般一次性發放安葬費,三千錢到五千錢。」
「根據先前的餉錢制度。」
「這些人經過三次大戰,起碼都是三百五十錢一個月。」
「一年就是四千二百錢。」
「五年就是二萬一千錢。」
「十年就是三萬一千五百錢。」
這句話說完。
眾人都是一驚。
以這些人的算術水平。
先前肯定以為趙風給的錢太少。
如今等趙風一說完。
才發現,居然多了十倍。
張遼馬上走到大廳中央,一拱手:「這樣會不會太多了?」
「長久下去。」
「會嚴重影響到以後的軍費支出。」
趙雲也馬上走到大廳中央,一拱手:「我也認為不妥。」
「根據兄長教的算術。」
「這次陣亡一千二百三十三人。」
「十年的撫恤金。」
「就要三千八百八十餘萬錢。」
「再加上之前陣亡的人數。」
「每年至少需要五百萬的餉錢。」
「而按照正常發放安葬費的標準。」
「大概七百萬錢,就可以全部解決了。」
「多出的三千餘萬錢,足以購置十四萬石糧食。」
十四萬石糧食是個什麼概念?
整個九門賦稅、雜稅加一起,都只有八萬左右。
現在才陣亡一千餘人。
一年就可以省出一萬四千石糧食。
這些省下來的糧食。
可以再多養一千餘人的軍隊。
隨著以後的規模擴大。
陣亡一萬人。
一年就可以省出十四萬石糧食了。
遠的不說。
反攻反賊張純,起碼就會死一萬以上的人。
這些省下來的糧食。
可以再多養一萬餘人的軍隊。
以後還會和袁紹對上。
以袁紹和曹操打官渡時的標準來計算。
袁紹五、六十萬,曹操二十五萬。
隨隨便便就要死個十幾萬。
一年就可以省下一百四十餘萬石糧食。
這些省下來糧食,足夠趙風再養十萬大軍。
薛俊也走到大廳中央,一拱手:「此令確實不妥!」
「其他不談。」
「這條安置陣亡士兵的軍令。」
「朝廷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除非趙縣令願意自己出這筆撫恤金。」
看了一下趙風的表情:「就算趙縣令願意自己出這筆撫恤金。」
「朝堂上的有心人。」
「也會藉此機會。」
「抨擊趙縣令,此舉意在收買軍心。」
趙風看到還有人想站出來。
內心一嘆。
看來還是自己的權利不夠大。
妥協道:「好吧!」
「那就依你們。」
「一切照舊。」
「這件事不許外傳。」
「以免動搖軍心。」
眾人一拱手:「遵命『喏』。」
這件事和先前糧餉的事不同。
先前是幫朝廷省錢。
本來一個士兵就要七百錢到一千錢的餉錢。
趙風修改的制度。
等於只要兩百錢了。
然後打十場勝仗,才加到七百錢。
同樣都是七百錢餉錢。
一邊是能不能勝都不知道的隊伍。
一邊是打了十場勝仗的隊伍。
還需要對比嗎?
根本不用。
就算有一些人,拿幾千錢的餉錢。
但肯定也有隻拿兩百餉錢的人。
這樣一平均,就和先前差不多了
但戰鬥力就不同了。
朝廷肯定樂得如此。
不過。
趙風能實行這條制度的主要原因。
一是,現在是烏合之眾,屬於雜牌軍。
各種制度都不同。
二是,趙風、周倉、薛正、尉蘊、牛志、董高、樊鵬、洪向明、步和怡等人的隊伍。
都是沒有一分錢糧餉的。
而這些人占據整個隊伍的四分之三。
只有薛俊的隊伍是有糧餉拿的。
這些人都是少數。
三是,以典韋為例子。
兩場戰鬥後,糧餉就達到了兩千三百餘錢。
給這些少數人看到了,能拿更多糧餉的可能。
所以才可以實行。
如果單獨在薛俊的隊伍里實行。
呵呵,那就不要想了。
肯定引發兵變。
朝廷方面或者其他有心人。
是照搬不了的。
PS:今天下午坐車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