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頁
畢竟趙風常年領兵在外,很多內政,都是以田豐為主,其他人為輔,在處理。
他們不敢反駁趙風,還不敢反駁田豐嗎?
田豐也不可能一有問題,就送文書來告訴趙風,打他們的小報告吧。
另外,拋開這些顧慮,如今戰事頻發,各位將軍的功勞,都是積累的越來越多。
趙風總要為這些將軍們,預留一些職位吧,否則這眾多的將軍,以後如何安置?
一時無法決策,趙風看向哨騎:「你暫且在軍營待幾日,我想好後,你在回去復命。」
哨騎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轉身便退出了中軍大帳。
等哨騎走後,趙風拿起文書,看向熊大:「派人手持文書,去范陵跑一趟,把文書交給魯肅。」
熊大雙手接過文書,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轉身就退出了中軍大帳。
等熊大走後,趙風揉了揉太陽穴,覺得最近魯肅不在身邊,自己應該再調派一人過來,協助自己。
否則遇到類似的難題,總要讓人去范陵跑一趟,也有點不像話。
而有人在旁,只要稍微商議一下,說不定趙風很快,便能想出應對的辦法了。
當然入夜前,一哨騎跑進中軍大帳,對趙風一拱手:「啟稟主公,魯太守讓屬下,送來文書一份。」
說完,便把手中的文書,雙手呈上。
熊大走到哨騎身前,雙手接過文書,然後轉交給了趙風。
趙風打開文書,上面只寫了四個大字,便是『以德服人』!
看完後,趙風便沉吟了下來。
估計這事,魯肅也不好提出,什麼相應的政見,所以才說出以德服人的辦法。
簡單來說,還是要趙風自己解決。
另外,也可以看出,因為目前戰事頻發,也不好隨意讓某些將軍,退居二線。
否則就是『以軍功論處』了。
當然,重點還是要服人!
但轉念一想,這個『德』,應該不是指自己的德,而是指其他人的德。
要以其他人的德行、德操,來讓其他人服。
加上還要為將軍們預留職務,趙風瞬間就有了理想人選。
只是這兩人,從來不理政務,有點讓趙風不好辦!
但為了大局的穩定,趙風轉頭看向熊大:「熊大,去通知午時來哨騎,讓他回去後,告訴田豐。」
「任命王烈,為青州搖籃書院的總院長,負責推廣青州搖籃書院,另兼領青州刺史之職。」
「任命邴原,為徐州搖籃書院的總院長,負責推廣徐州搖籃書院,另兼領徐州刺史之職。」
「另外,讓徐庶來河南尹,處理墨家書院分院之事。」
熊大對趙風一拱手:「喏!」
說完,轉身便退出了中軍大帳。
------------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潛伏勢力
趙風之所以讓王烈和邴原來任青州、徐州刺史,也是有幾層用意在裡面的。
一是,從名望上來說,王烈早年拜潁川人陳寔為師,與陳寔的兩個兒子結為朋友。
當時一些潁川名士如荀爽、賈彪、李膺和韓融都跟隨陳寔學習,亦都佩服王烈的性格和行為,都與他交往,王烈當時在全國都很有名氣。
而邴原則是與管寧、華歆,號稱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是龍腹。
二是,王烈、邴原,在并州教書育人快十年了,趙風治地內大量的基層官吏,都算是他們的門生,擁有相應基礎。
而王烈與邴原,卻不以此為資本,在朝會上獲得話語權,甚至都不參與政事,德行方面,大家都比較佩服。
三是,王烈和邴原,能力方面不用說,那絕對是大才,只是不知什麼原因,不參與政事。
趙風這樣,也算是強行逼迫他們二人,來為趙風服務。
畢竟王烈是青州平原人,青州百姓,與他有鄉土之情。
王烈哪怕再不想插手政事,也必然要管管自己的老鄉吧。
尤其是青州百姓,飽受了這麼多年的苦難,趙風不信王烈去了青州後,會不管政事。
而邴原則是青州北海郡朱虛人,離徐州非常近。
所以邴原在徐州的相關情況,用不了多久,便會傳到朱虛。
為了不被鄉里鄉親說成是無用之人,總會有些作為的。
四是,王烈今年已經六十多歲,邴原也快到六十歲了。
從漢朝的平均年齡來算,他們已經屬於高壽之人。
換個意思來說,他們可能活不了幾年了!
畢竟能活到七十歲的,都是古之稀有。
也就是說,王烈與邴原,在刺史之位上,待不了幾年,就要換人。
這樣對於那些有心刺史之位的人來說,也就是稍微多等幾年而已,不算是完全沒有機會。
何況,幾年後,某些人準備的也越發充分,他們對此,肯定也是勢在必得,不算毫無希望。
對於趙風來說,也可以利用這幾年,來緩衝一下。
至於把徐庶調來建立墨家書院分院之事,那也只是名義上的說法。
實際上是因為,趙風需要有個人,來商討一些問題,這樣能開闊思維。
畢竟一個人獨自思考,有時候容易陷入死胡同。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