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萬曆四十年(1612年)吳三桂出生於關外的漢鎮中後所,祖籍江蘇高郵。出身於遼西將門望族,自幼習武,善於騎射。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天啟二年(1622年)如何丟失廣寧,遼東經略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
吳襄奉旨調進北京,娶了的妹妹為妻。是世居遼西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親率五、六萬大軍,避開明朝構築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直趨北京。崇禎帝中皇太極的反問計,將逮捕入獄。祖大壽驚恐萬狀,攜吳襄與吳三桂父子及遼兵一萬五千人自北京倉皇撤軍。急返寧遠,以圖自保。這一年吳三桂17歲。
崇禎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戰中,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餘往援大凌河祖大壽,結果吳襄臨陣逃脫,被削職。
鎮守遼東
崇禎五年(1632年)六月,為平息山東登州參將等兵變,吳襄隨副將祖大弼出征山東,最後從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後金,而吳襄恢復了總兵職務。隨著吳襄官復原職,吳三桂也在當年任游擊,時年20歲。
崇禎八年(1635年),吳三桂被擢為前鋒右營參將,時年23歲。
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任前鋒右營副將,相當於副總兵,時年26歲。
崇禎十二年(1639年)薊遼總督、遼東巡撫方一藻、總督關寧兩鎮御馬監太監高起潛,報請朝廷批准,吳三桂被擢為寧遠團練總兵,時年27歲。
崇禎十三年(1640年),明軍與清軍在杏山(今遼寧錦縣杏山)附近的夾馬山一帶發生了一場遭遇戰。吳三桂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出了其高超的戰鬥技能,他拼命衝殺,與清軍血戰,但因清軍勇猛異常,最終以雙方互有傷亡收場。
崇禎十四年(1641年)初,清軍逐漸形成對錦州的包圍之勢。薊遼總督與遼東巡撫、吳三桂等再三商酌,決定冒險向錦州、松山、杏山三城運米。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壽在盛京收到吳三桂的來信,祖大壽將來信轉交皇太極,皇太極回信道:「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吳三桂在動搖中,雖然沒有降清,但是已經給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後路。春天,吳三桂奉命入關,馳援京師,抵禦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軍。行軍遲緩,到達時清軍已退,但是崇禎還是很器重他,感謝他來北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禎帝在武英殿宴請來勤王的吳三桂等,賜吳三桂尚方寶劍。九月,清軍繞過寧遠,打下後所,前屯衛,中前所,前後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吳三桂的寧遠,成為山海關外一座孤城,已經失去戰略意義。
獻關降清
崇禎十七年(1644年)初,面臨覆亡命運的明朝便把賭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吳麟征等先後上疏,要求撤寧遠之師以入衛京城。大順軍直指京師,崇禎詔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三月十九日吳三桂率軍到達山海關,繼而率兵西進京畿。二十二日吳三桂兵至玉田一帶,這時突獲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明朝的滅亡使吳三桂失去倚靠,為了尋找新主,此後一個多月,吳三桂在各種政治勢力間進行投機活動。
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據傳後來聽說其愛妾被李自成部下擄去而作罷。兩面受敵的吳三桂,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多爾袞。和吳家親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質。為保全家人性命,吳答應與李自成議和,為防李自成有詐,又私下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率六萬大軍奔向山海關。此時,被年初以來的一系列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李自成,對當時軍事對峙的嚴重性是估計不足的。吳三桂得知李自成親自率軍東征的消息後,即派山海關士紳、儒生李友松、譚邃寰、劉泰臨、劉台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輕身紿賊」,迎候李自成大軍於北京之東不遠的三河縣,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時日,等待清軍。在派赴清軍求援的使者攜帶多爾袞的覆信返回山海關後,吳三桂馬上又致書多爾袞,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李自成直至行抵關門之時,吳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圖脫逃,才發現吳三桂假投降的真實意圖,但已貽誤了輕兵速進奪取關門的有利時機。而多爾袞卻在接到吳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後,經過一晝夜的強行軍,於二十一日抵達關門十五里之外。
四月二十一日,多爾袞利用吳三桂所處的危急局面,逼迫吳三桂放棄聯清擊李的政策而徹底投降清朝。四月二十二,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多爾袞將計就計,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之機,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在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清軍入關後,攻入北京,多爾袞把年幼的順治帝以及朝廷由東北的盛京遷都至北京,封吳三桂為平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