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孫可望在用刑時十分殘忍,充分表現了他作為流寇的本性。十八先生墓區裡有
「忠泉」一方。據傳,當時天色突變,風雨交作,天榜山麓忽有泉水湧出,百姓說是天公流淚,因此,將此泉名為
「忠泉」。在學者們看來,歷史是公平的。把持南明政權的大軍閥孫可望最終還是投降了滿清,而十八先生最終千古流芳,為人們所銘記。
十八先生之獄是南明桂王政府內部激烈的秦晉黨爭白熱化的結果,究其根本是明朝腐敗官僚體制的產物。
南明沿襲了北京朝廷的腐朽氣息和文官集團無休無止的黨爭,加速了風雨飄搖的永曆朝廷的覆滅。
興朝通寶
「興朝通寶」是孫可望入滇以後,於公元1649年(永曆三年、順治六年)稱東平王時的鑄幣。
「興朝通寶」是農民起義軍的鑄幣。鑄行量大,鑄行時間長,開創了一派自己的風格——
「滇派」,其影響十分深遠。
「滇派」錢幣與眾不同,錢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體古拙樸素;內郭、外郭都較其他錢幣為寬,錢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單一,多為銅幣;鑄工較粗糙,但錢體分量十足。
這種風格對後世吳三桂的
「利用」、
「昭武」及其孫吳世璠的
「洪化」諸錢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而直到清朝咸豐、同治朝,滇貴兩省所鑄大錢亦隱約可見其蹤影。
死因爭議公元1660年(永曆十四年、順治十七年)十一月孫可望突然死去。
對於死因,清朝官修史書《清史列傳》及徐鼒《小腆紀年附考》說他是病死。
但自清初以來有些野史就對此表示了懷疑,如戴笠的《行在陽秋》和吳偉業的《鹿樵紀聞》說他隨從出獵時,被人用箭射死。
林時對《荷牐叢談》更是說孫可望被賜毒酒而死的。孫可望究竟是怎樣死的,已難以確定,但孫可望非正常死亡的消息在當時流傳很廣。
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清廷派人招撫台灣的鄭經,鄭經還以孫可望的結局為例來駁斥清政府的種種許諾。
鄭經在回信中不無諷刺地說:「貴朝寬仁無比,遠的不說,拿我見到的來說,像方國安、孫可望等人,哪一個不是竭誠降順貴朝,現在都怎樣了?往事可鑑,足以令人寒心。」無論孫可望死於自己的鬱積,還是死於別人的妒害,或清廷的有意安排,都逃脫不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可憐下場。
孫可望死後,清廷賜諡恪順,由其子孫征淇襲封義王。幾個月後孫征淇病死,弟征淳承襲。
公元1661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吳三桂在昆明縊殺永曆。
公元1662年(永曆十六年、順治十九年)李定國病故,孫可望家族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了,清廷的
「恩典」也就逐步降格,先後降封為義公、一等輕車都尉。公元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規定停止承襲,從此,孫可望家族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史書記載《南明史·第二十七章 ·第五節》顧誠著《粵滇紀略》卷二《孫可望陷重慶》九峰居士編輯《欽定國史貳臣表傳·貳臣傳乙,卷七十九》影視形象2005年《長河東流》盧勇飾孫敏宗(孫可望)1984年電影《雙雄會》馬樹超飾張可旺(孫可望)
第220章
劉澤清,曹縣人。
起初因為他是一個將才,朝廷任用他為遼東的寧遠、前衛防備,又升為山東都司僉書,然後加官為參將。
崇禎三年(1630),大清部隊攻打鐵廠,想占據這裡來切斷豐潤城的糧道。
援守三屯的總兵楊肇基派澤清前來援助,在離鐵廠還有十五里的地方遇上大清部隊,展開一場激戰,從清早打到中午,不分勝負。
後來得到增援,一起轉戰到遵化,然後夾擊大清部隊,就進入了城中。
後來評定戰功,被提升兩級當了副總兵。
五年,因為剋扣軍糧被人彈劾,朝廷詔令他到戰略要地上立功補過。
六年,升為總兵。
這年冬天試任左都督,在恢復登州的戰役中他立了戰功。
八年,朝廷命令他統率山東的部隊保護漕運。
九年,京師戒嚴,他統兵前往保衛京師,莊烈帝讓他駐兵新城作為南北的交通樞紐,後來又命令他留守通州,加封他為左都督、太子太師。
十三年(1640年)五月,山東發生嚴重的饑荒,各地災民相聚為盜,曹州、濮州尤其如此。
莊烈帝命令澤清聯合總兵楊御藩的部隊前往剿捕他們。
八月,澤清被降職為右都督,鎮守山東的海防。
他用自己在山東長大,長久在這裡鎮守不合適為理由,請求辭退這個任命。
莊烈帝命令他立即整頓兵力渡過黃河,聯合各路軍隊星夜奔赴山東援剿。
十六年(1643)二月,賊寇把開封圍困很久了,澤清奉命赴援。
因為朱家寨離開封城只有八里,他便領兵五千渡過黃河,沿河邊在那裡紮下營寨,又開挖溝渠引黃河水環繞在軍營四周,想依次紮下八個兵營直抵大堤,然後修建一條兩側壘砌牆壁的通道,向城裡運送糧食。
牆壁尚未砌好,賊寇過來爭奪,雙方相持了三天,各有傷亡。
澤清就命令自己的隊伍拔營離開,一時間官軍倉皇奔逃,士兵們為了爭船,很多人掉在水裡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