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起初,太宗封斜也為諳班勃極烈,天會八年(1130),斜也去世,這個職位長時間以來一直空著。熙宗是宗峻的兒子,也是太祖的嫡孫,宗乾等人不向太宗提議,而太宗也沒有立熙宗的意思。宗翰朝進京師,對宗干說:「儲嗣的位子空虛了很久,合剌是先帝的嫡孫,應當立他,如果不早定下來,恐怕會授位給不應得到的人。宗翰日夜不曾忘了這件事。」於是他與宗干、希尹計議確定,入朝向太宗說了,再三請求恩准。太宗由於宗翰等人都是重臣,道義上不能強奪,於是聽從,就立熙宗為諳班勃極烈。由此,宗翰成為國論右勃極烈,兼做都元帥。
熙宗即位後,任命宗翰為太保、尚書令,管三省事,並封他為晉國王。他上書乞求辭官,熙宗不准許。天會十四年(1136),宗翰逝世,終年五十八歲。他被追封為周宋國王。正隆二年(1157),按慣例他被封為金源郡王。大定年間(1161~1189),改贈為秦王,諡號「桓忠」,纎祭於太祖廟廷。
第208章
金太祖武元皇帝完顏旻的次子——金宋桓肅王魏王許國王晉國王遼燕國王完顏宗望
王世東 王彥觀止
完顏宗望(?—1127年),本名斡魯補,又作斡離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次子,金朝宗室,名將。完顏宗望經常跟從金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屢建殊功。宋人稱之為「二太子」,是「四太子」兀朮之前的金軍化身。
完顏宗望一次攻遼,兩次攻宋,俘宋徽宗、宋欽宗二帝。戰功赫赫。
天會五年(1127年)六月病逝。天會十三年(1135年)追封魏王。皇統三年(1143年),進許國王,又徙封晉國王。天德二年(1150年),贈太師,加遼燕國王,配享太宗廟廷。正隆二年(1157年),例降封。大定三年(1163年),改封宋王,諡桓肅。
破遼立功
完顏宗望,本名斡魯補,又作斡離不,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二子。宗望經常跟從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屢建殊功。
都統杲攻克了中京,完顏宗翰在北安州,抓獲遼國護衛習泥烈,得知遼主在鴛鴦濼,宗翰請求奉命去攻襲。杲離開青嶺,有三百多遼兵擄掠投降者的家中資產。宗望說:「若我抓到這些人,就可以審問出遼主所在地的情況。」於是他與宗弼率上百騎兵進發。騎兵大多疲乏,他獨自與馬和尚追趕越盧、孛古、野里斯等人,留下一個騎兵去催促後面的軍隊,於是他們奔馳而來擊敗敵軍,活捉五人。從而審問出遼主還在鴛鴦濼沒走,確實無疑,於是才進兵。宗翰日夜不停加速行進,追趕遼主直到五院司,沒有追上。婁室等人追到白水濼,遼主逃往陰山。遼國的秦晉國王捏里自己在燕京立位。新近歸降的州部,人心不穩固,杲派宗望去請太祖親臨軍隊。
宗望來到京師,百官入朝恭賀。金太祖說:「宗望與千餘名騎兵跋涉數千里追殺敵寇,應該嘉獎。」金太祖宴請群臣,十分歡快。宗望啟奏說:「現在雲中剛剛平定,各路遼兵還有數萬人,遼主還在陰山、天德之間,而捏里卻在燕京自立帝號,新歸降的民眾,人心不穩固,因此諸將期望陛下駕臨軍中。」金太祖說「:朕掛念軍隊遠征,把已定計劃交給你們,又怎麼能全部符合戰時機遇。朕在六月初啟程。」等到了大濼西南地方,杲派希尹奏請把西南招討司的各部族遷徙到內地。金太祖轉向群臣問道:「遷徙各部應走哪條路?」宗望回答說:「中京殘敗,糧食供應不上,從上京走為好。然而,新歸降的人突然騷動起來,還沒歸降的人必定都會疑惑恐懼。勞動軍隊而又對人有害,損失太多。」上京也就是臨潢府。金太祖於是把宗望的建議傳達下去,命令軍帥思量在適宜的時候行動。
追擒遼帝
金太祖聞知遼主在大魚濼,親自率精兵一萬人去襲擊。蒲家奴、宗望率四千軍兵做前鋒,晝夜兼行,馬匹大多疲乏,在石輦驛追上遼主時,軍兵才到了一千人,遼軍則還有二萬五千人。正修築營壘,蒲家奴與諸將商議計策。耶律余睹說:「我軍還未齊集,人馬十分睏乏,不能作戰。」宗望說:「現在追上了遼主卻不及時出擊,等太陽落山後他逃掉,就來不及了。」於是出戰,短兵相接,遼兵把他們包圍了好幾層,士兵都殊死作戰。遼主以為宗望兵少必定失敗,就與妃嬪們都從高處的土山下到平地來觀戰。余睹指示給諸將看,說:「這是遼主的旗幟華蓋。如果聚集起來衝過去,就可以達到目的。」騎兵飛馳過去,遼主望見大驚,隨即逃走,遼兵跟著潰敗。宗望等人回兵。太祖說:「遼主逃得不遠,趕快追擊。」宗望帶一千多騎兵追擊,蒲家奴相繼其後。
太祖已經平定燕京,斡魯任都統,宗望任副都統,在陰山、青冢之間攻襲遼主。宗望、婁室、銀術可帶領三千軍兵分路進攻。快到青冢時,遇到泥濘道路,眾軍兵不能前進。宗望與當海的四個騎兵用繩索捆住遼國都統林牙大石,讓他做嚮導,一直來到遼主的營盤。當時遼主到應州去了,他的各個妃殯一見敵兵將至,都驚恐得要跑,宗望命手下把她們抓住。不久,後面的軍隊到達。遼國的太叔胡盧瓦的妃子,國王捏里的次妃,遼國的漢夫人,以及他們的兒子秦王、許王,女骨欲、余里衍、斡里衍、大奧野、次奧野,趙王妃斡里衍,招討迪六,詳穩六斤,節度使孛迭、赤狗兒等等這些人,全部投降。繳獲車輛一萬多乘。只有梁王雅里和他的長女趁軍中混亂時逃走,婁室、銀術可獲得他的左右車帳。軍隊行進到掃里門,宗望寫信招降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