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09頁

    公元979年7月,宋遼兩軍大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 ,遼軍耶律沙部佯敗而宋軍乘勝追擊,卻遭到遼軍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兩部左右夾擊。此時耶律沙又率兵回擊,配合左右兩部共同攻打宋軍,使宋方大敗,甚至連御駕親征的宋太宗也因臀部中箭受傷而不能策馬,要乘坐驢車倉惶逃走。遼軍追至涿州(今河北涿縣) ,因未能趕上太宗而不再追擊。卒於公元998年(統和十六年) 。

    耶律釋魯,字述瀾(率懶) ,又作室魯、述魯。為契丹(遼朝) 皇族,耶律勻德實第三子,遼太祖伯父。

    遙輦欽德在位時,他和耶律轄底奪去夷里堇之位,自任于越,總理軍國事,北征室韋,西征党項,平定庫莫奚。以耶律阿保機為撻馬。最後被其子滑哥所殺。享年五十七歲,遼興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 ,追封隋國王。後代號仲父房,其孫耶律休哥(耶律綰思之子) 。

    第217章

    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為堯骨,他是耶律阿保機的次子。相貌端莊厚重,秉性寬厚仁慈,軍國大事多由他來裁決。

    阿保機對他寄希望很大,在阿保機的三個兒子當中,他和長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機的喜愛,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親。

    天贊元年(922年),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年僅20歲。隨同太祖參加了一系列征服戰爭,尤其是在南征平州、幽州、鎮州、定州,西征吐谷渾、回鶻、党項期間,曾俘虜趙思溫,大敗符存審,戰功卓著。天顯元年(926年),又隨同太祖滅渤海國,作為前鋒攻克渤海首都忽汗城。  

    天顯元年七月二十七日(926年9月6日)遼太祖死後,述律後稱制,耶律德光總攬朝政,927年12月11日,在述律後的支持下即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應天皇太后,立妃蕭氏為皇后。

    天顯六年(930年),割據原渤海國疆域的東丹王耶律倍南逃後唐,耶律德統一了契丹。

    天顯十年(931年),宰相涅里袞圖謀南逃,事情敗露被拘。

    天顯十一年(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稱子、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對後唐。

    耶律德光遂親率5萬騎兵,在晉陽城下擊敗後唐軍,冊立石敬塘為後晉皇帝。

    唐將高行周、符彥卿率兵前來叫戰,耶律德光假裝退卻。唐將張敬達、楊光遠又在西邊列陣,未及成列,耶律德光以兵逼近之。而高行周、符彥卿為伏兵截斷,首尾不能相顧。張敬達、楊光遠大敗,丟棄的兵仗堆積如山,斬首數萬級。

    其後,更率軍南下上黨,助石敬塘滅後唐。割取燕雲十六州後,耶律德光採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南北兩面官制度,分治漢人和契丹。又改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將燕雲十六州建設成為進一步南下的基地。  

    會同四年(942年),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拒不稱臣。

    耶律德光於是率軍南下,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率領所部二十萬人前來投降。。會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946年1月10日),耶律德光率軍攻入後晉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俘虜後晉出帝石重貴,滅後晉。

    會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東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大同元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東京皇宮下詔將國號「大契丹國」改為「大遼」,改會同十年為大同元年,升鎮州為中京。

    耶律德光率部進入東京,百姓號呼奔走。耶律德光登上城樓,對百姓們講:「我也是人,你們不要害怕,我要讓你們從暴政下得到解脫。我本不想到這裡來,都是你們皇帝引我來的。」後晉百官投降契丹,各鎮節度使也大部分投降。耶律德光以為中原皇帝做定,令契丹兵以牧馬為名,四出搶掠,稱為「打草谷」。

    契丹兵大殺大掠,開封、洛陽附近數百裡間,成為白地,又以犒軍為名,嚴令後晉官括錢,不論任何人,都得獻出錢帛,所得財物,並不分給契丹兵,而且準備運回契丹國內。趙延壽見耶律德光已正式稱帝,很不滿意,請求做皇太子。耶律德光說,皇太子要天子的兒子才能做,你做不得。當時劉知遠在晉陽稱帝,諸鎮和後晉舊將多起兵響應。廣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數萬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縣城,殺死契丹任命的官吏。

    澶州起義軍首領王瓊,攻入州城,圍擊契丹將領耶律郎五;東方起義軍攻破宋、亳、密三州。耶律德光很害怕,準備逃走,任命蕭翰為宣武軍節度使,留守東京。耶律德光則帶著後晉降官數千人,宮女、宦官數百人以及晉府庫所有財物,離開封北行。路過相州,屠相州城,城中人男子被殺,婦女被擄,嬰兒被擲入空中,用刀尖承接,作為行樂,事後查點,凡死十餘萬人。耶律德光被迫退出,殺人泄忿,一路上看到荒涼景象,對蕃漢群臣說,破敗到這個地步,都是趙延壽的罪過,又指一個漢奸張礪說,你也有一份。

    耶律德光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得出所謂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錢財,是第一失;讓契丹士兵打穀草擾民,是第二失;沒有早點遣返節度使去治理各鎮,是第三失。」他當然很懊惱,走到欒城(河北欒城縣)病死了,時年四十六歲。下葬於鳳山,陵墓曰懷陵,廟號太宗。遼聖宗統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奉上尊號諡為孝武皇帝。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0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