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
當時的臣民,這樣稱讚文治武功的松贊干布:上有首領如棄蘇農贊(即松贊干布)之深沉,下有大臣如東贊(即祿東贊)之賢明,為首領者替天行道,為大臣者澤被大地,權位威嚴,治理有方,外蕃咸服,內政修明,黔首黎民,尊卑有次,征斂有則,居處受益,春秋有序,心愿有償,強橫則囚,頑抗是懲,凌犯者抑,善良者彰,賢明稱讚,勇武蒙恩,為官稱職,為民淳樸,普皆利樂。吐蕃昔無文字,松贊干布此時始命制定;建立法律官服,權別大小,職分高低,獎勵忠貞,懲處悖逆。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評價:舉凡吐蕃之一切純良風俗,賢明政事,均為此墀松贊王者(松贊干布)之時出現也。[38]
7世紀,松贊干布的大臣吞米桑波扎創建藏文後,首次在古卡爾瑪日宮殿向松贊干布講授藏文。松贊干布很快學會,並應用自如,先後撰寫了三部著作(說法不一)。其中一部著作早已失傳,另一部由於當時落後的印刷技術和經歷的長遠歷史,到阿底峽大師時期,基本已殘缺不全,後來被人整理時根據記憶增加了不少內容,使其本來的面貌蕩然無存。
《嘛呢全集》相傳為松贊干布所著,但從書中所反映的密法修持和中觀思想分析,《嘛呢全集》是松贊干布所著的可能性極小。《嘛呢全集》內容涉及廣泛,包括松贊干布的傳記及拉薩祖拉康(大昭寺)修建的歷史過程;從唐都迎娶文成公主及迎請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的歷史過程;觀世音菩薩之瑜伽修行法;告王妃、大臣、民眾的遺教等。是一部聚歷史、宗教、法律、傳記等為一體的珍貴文獻史料。
(本章完)
第240章
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知名人物,了解他們的生平和事跡有利於我們增長見識,同時對我們掌握中國歷史也有幫助,為了增加大家對古代名人的了解,下面學大教育網為大家帶來人物百科-欽陵簡介,希望大家能夠認真閱讀。
欽陵,全名(噶爾·欽陵贊卓)吐蕃大臣、將軍。是藏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祖世代為吐蕃貴族,姓薛氏。父親祿東贊「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並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曾赴長安為松贊干布求親,遂有文成公主西嫁吐蕃贊普的盛事。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松贊干布逝世,芒松芒贊繼贊普位。因為贊普年幼,由祿東贊攝理政務。唐乾封二年 (667)祿東贊去世,即由欽陵掌握朝政。吐蕃語稱宰相為論,而欽陵實為吐蕃宰相,故史稱為論欽陵。祿東贊父子掌吐蕃朝政長達七十年之久。
欽陵兄弟五人,兄早亡,弟弟分別為贊婆、悉多、於勃論。他們長期領兵在邊境,「皆有才略」。贊婆在青海東部專主戰事幾十年。而欽陵自攝政後,總攬大權,對內將吐蕃王朝的政治組織進一步整頓完善,對外則進行武力擴張,兼併諸部,抗衡唐朝,使吐蕃國勢力迅速發展壯大。
一,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四月,欽陵攻占了龜茲(今新疆庫車)、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等安西四鎮,切斷了唐朝到西北一線以至中亞的交通,對唐王朝造成了極大威脅。在此之前,吐蕃早將原居住在今青海西部的吐谷渾擊潰,占據其地,進逼河湟。此刻又占據安西四鎮,唐王朝深感不安。於是以薛仁貴為邏逤(今拉薩)道行軍大總管,以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帥,率兵五萬前來青海,借護送吐谷渾主回國的名義,征伐吐蕃。這年八月,薛仁貴進抵大非川 (今海南州切吉草原),留郭待封領兩萬兵屯於大非嶺上保護軍需輜重 ,待命而進。薛仁貴自率大部倍道去烏海(今海南境之黑海),欲圖給吐蕃以一次奇襲。這時,吐蕃方面早有準備。欽陵親自從安西移部青海,統所部四十萬駐紮於大非川的西南,以逸待勞。當薛仁貴率軍進到河口,遇到一支蕃軍,大敗之。郭待封聞薛軍已有捷,遂不聽薛仁貴將令,提前率領所有軍隊輜重向烏海而進,欲圖爭功。中途,欽陵指揮蕃軍二十萬截擊,俘獲全部軍糧輜重及許多唐軍將士,郭待封大敗而走。薛仁貴聞警,率部急退回大非川。欽陵集兵四十萬圍殺,唐軍大敗,薛仁貴「與欽陵約和而還」②。此一戰,欽陵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大敗了薛仁貴,青海西部被吐蕃所控制。欽陵之威名則又大大地擴揚開來。關於大非川之戰唐軍的人數,資治通鑑670年沒說,有些資料說率眾十餘萬,《冊府元龜》《舊唐書本紀第五》《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說領兵五萬,有人根據作戰過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軍為5萬:大非川之戰的過程,薛仁貴出擊帶的是戰兵,輜重兵留給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萬人,所以輜重兵應該不多於2萬。按照李靖兵法,唐軍每1萬人中輜重兵3千,按照這個比例,10萬的話輜重兵超過2萬,10萬之說有誤;5萬的話,輜重兵1.5萬加5千戰兵守輜重正好2萬。所以5萬之說正確。675年安西四鎮、西域重新被唐朝控制。
二,劉仁軌想要害李敬玄,故意推薦無將帥才的李敬玄領兵出戰。劉仁軌鎮洮河,每有奏請,多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軌知敬玄非將帥才,欲中傷之,奏言:「西邊鎮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軌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儀鳳三年(678)春天,唐朝以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檢校鄯州(今樂都)都督。李敬玄上任後意欲出伐吐蕃。而此時的欽陵也已作了不少防備工作。這年九月,李敬玄與工部尚書劉審禮統兵十八萬抵青海湖,欽陵即率蕃軍迎戰。一戰即將唐軍前鋒部隊打敗,劉審禮戰沒,李敬玄聞聽後「狼狽卻走」③,屯兵於承風嶺(今拉脊山一帶),靠泥溝而守寨。欽陵指揮蕃兵從高崗往下壓,唐寨岌岌可危。後來幸虧左領軍員外黑齒常之率五百人乘夜襲擊吐蕃營寨,驚退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返回鄯州。唐朝方面派監察御史婁師德出使吐蕃去講和,欽陵的弟弟贊婆在赤嶺(今日月山)迎接這位唐使,並相約互不相犯。《資治通鑑》公元678年:「師德收集散亡,軍乃復振。」④《資治通鑑》:儀鳳三年(戊寅,公元六七八年)劉仁軌鎮洮河,每有奏請,多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軌知敬玄非將帥才,欲中傷之,奏言:「西邊鎮守,非敬玄莫可。」敬玄固辭,上曰:「仁軌須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辭!」丙子,以敬玄代仁軌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仍檢校鄯州都督。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孝逸等發劍南、山南兵以赴之。孝逸,神通之子也。丙寅,李敬玄將兵十八萬與吐蕃將論欽陵戰於青海之上,兵敗,工部尚書、右衛大將軍彭城僖公劉審禮為吐蕃所虜。時審禮將前軍深入,頓於濠所,為虜所攻,敬玄懦怯,按兵不救。聞審禮戰沒,狼狽還走,頓於承風嶺,阻泥溝以自固,虜屯兵高岡以壓之。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夜帥敢死之士五百人襲擊虜營,虜眾潰亂,其將跋地設引兵遁去,敬玄乃收餘眾還鄯州。李敬玄之西征也,監察御史原武婁師德應猛士詔從軍,及敗,敕師德收集散亡,軍乃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