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遼都統耶律余睹、蕭干率兵平叛。郭藥師等人殺了羅青漢數人,接受招安。
遼從中選出2000人編為四營,任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各自統領。
剩下6000人分送各路為禁軍。為了徹底解決怨軍的問題,耶律余睹向蕭干建議:「前年兩營叛,劫掠乾州,已從招安;今歲全軍復叛,而攻錦州。苟我軍不來,城破,則數萬居民被害。所謂怨軍,未能報怨於金人,而屢怨叛於我家。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殺淨盡,則永訣後患。」[2]但蕭干不同意,認為
「亦有忠義為一時脅從者,豈可盡誅殺之?」[3]郭藥師等得以保全性命。
於此,郭藥師性善多變,反覆無常的特點已初露端倪。而怨軍也確如耶律余睹所說,成了遼的後患。
保大二年(1122)三月在金兵的進攻下,天祚帝逃奔夾山,耶律淳留守南京,改元建福,史稱北遼。
耶律淳改怨軍為常勝軍。因
「藥師年少壯,貌頗偉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眾,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軍薦授殿直,從征女真,積前後功」,[4]故升郭藥師為都管押常勝軍、涿州留守。
四月,宋以太師領樞密院事童貫為陝西、河東、河北路宣撫使率兵10萬進攻北遼政權。
由於徽宗的牽制及宋將的無能,宋楊可世部及辛興宗部先後為北遼耶律大石、蕭干所敗,
「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籍不可勝記」。
[5]六月,耶律淳病死,其妻蕭普賢為皇太后稱制,北樞密使蕭干專政。
七月,宋以劉延慶為都統制,率軍20萬再次向北遼用兵。這時,北遼政權已內外交困,此前太尉李處溫父子潛通童貫被處死,而
「當燕王僭號之初,漢軍多而番軍少,蕭干建議籍東、西奚二千餘人及內外南北大王、乙室王、皮室猛拽剌司」。
[6]已對漢人不再信任。至此,蕭後和蕭乾等人惟恐漢人尤其是常勝軍為變,
「將謀之」。[7]郭藥師急召所部,鼓動他們投宋。於是
「萬口喧呼,無不響應,遂囚監軍蕭餘慶等,乃遣團練使趙鶴壽帥精兵八千,鐵騎五百,一州四縣奉使來降」。
[8]郭藥師的降宋,使北遼失去了一支重要武裝。經文武百官的商議,蕭後迫不得已向宋、金同時奉表稱臣,以維持苟延殘喘的局面。
宋之厲階郭藥師降宋之時,上了一道極富感情的降表。他首先表達了自己對宋的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同時說自己本來對遼忠心耿耿,但蕭後卻報之以怨,降宋實在迫不得已。
由於郭藥師對遼情況的熟識及他擁有常勝軍這樣一支重要武裝,故宋任命他為恩州觀察使並依舊知涿州諸軍事。
同降的常勝軍首領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趙鶴壽等也各升遷以撫之,隸屬於劉延慶部。
接到北遼的降表後,徽宗以為收復燕京在即,迫不及待地改燕京名為燕山府,並促令劉延慶從速進軍。
劉延慶採納了郭藥師的意見:趁蕭乾的主力在前線,以輕騎突襲燕京,必能得到城內漢人的響應,燕京必取。
於是命郭藥師率常勝軍千人為先鋒,楊可世、高世宣等隨後。藥師部將甄五臣率了解燕京情況的常勝軍50人夾雜在入城的城郊居民中奪取迎春門,大軍繼入,燕京7個城門分別派將領2人率兵200守之。
這時似乎燕京歸宋必矣。但在這關鍵時刻,宋將非但未安撫城中百姓,反而下達了一條錯誤命令:盡殺城中契丹、奚人。
並且宋兵紀律紊亂,到處酗酒搶劫,引起了強烈反抗,而蕭後也命令蕭干火速回援。
這樣,宋軍苦戰三晝夜,外無援兵,僅郭藥師、楊可世及數百士兵僥倖得脫,高世宣等大部將士戰死城內。
這次奇襲燕京,郭藥師的計謀不可謂不高,但是由於宋兵的紀律紊亂,錯誤的民族政策,將領之間重重矛盾及主將劉延慶的懦弱無能,致使功敗垂成,收復燕京成為泡影。
隨即劉延慶燒營自潰,遼軍進擊,宋兵大敗。至此,宋的兩次攻燕之役都告失敗。
儘管戰爭失敗,但徽宗仍對郭藥師恩寵有加,
「進安遠軍承宣使,十二月,拜武泰軍節度使。(宣和)五年(1123)正月,加檢校少保,同知燕山府。」[9]六月,召其入朝,賜給宅第姬妾,又在後苑延春殿親自召見,
「藥師拜廷下,泣言:『臣在虜,聞趙皇如在天上,不謂今日得望龍顏。』帝深褒稱之,委以守燕,對曰:『願效死。』又令取天祚以絕燕人之望,變色而言曰:『天祚,臣故主也,國破出走,臣是以降。陛下使臣畢命他所,不敢辭,若使反故主,非所以事陛下,願以付他人。』因涕泣如雨。」[10]郭藥師的這番表演,深得徽宗讚賞,賜給他兩個金盆及一件御珠袍,並官加檢校太傅。
宣和五年(1123)三月,依照原宋金
「海上之盟」的規定,金向宋交割燕京及附近六州,金依據原約
「將松亭、榆關外民戶歸國數內,索取常勝軍帥郭藥師等八千餘戶,元系遼東人也」。
[11]而宋認為將燕人代替常勝軍歸金,則不但常勝軍可以保留,而且又得到了燕人的土地田產,用來供養常勝軍,不用國家再出錢糧,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