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40頁

    鑑於甘肅一帶回民習武成風,而從文應試者很少,福康安為朝廷的長治久安考慮,上奏皇帝,提出「教導回民」的善後事務,清朝在循化廳設學校,以資訓迪,得到乾隆帝的讚許,學校之設,在福康安是為了馴化民眾,利於統治,而對邊遠地區的文化教育之事必定會產生實際效用。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轉為戶部尚書,第二年又轉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福康安受到皇帝倚重,並被授予了相當重要的權力。

    轉戰台灣

    在甘肅發生回民事件之後,東南的台灣又爆發了領導的漢族、高山族農民的大規模-,以天地會的教義相號召,形成了強大的勢力。起義者在林爽文領導下,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與清軍展開激戰,連克數縣。清廷命閩浙總督常青為將軍前往台灣府鎮壓民變,兩相接觸,農民軍處於主動地位,聲勢更加浩大,連常青所駐府城也處於包圍之中。

    常青鎮壓不力,乾隆又在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改派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贊大臣海蘭察同赴台灣作戰。當福康安從征金川為領隊大臣時,是參贊大臣海蘭察的下級,這次赴台灣作戰,事隔十多年,福康安竟成全軍主帥,海蘭察仍是參贊大臣,但福康安能謙謙自下,又善於周旋,很好地發揮了海蘭察的軍事才能。十一月,福康安一行渡鹿仔港(今台灣彰化西南鹿港),登岸後,由新埤進兵,以主力進攻包圍諸羅縣城的農民軍,雙方交戰至侖仔頂,農民軍從竹圍0而抵禦,福康安令軍隊原地不動,自領巴圖魯侍衛沖入起義軍中,起義軍不幸戰敗。清軍又攻克俾長等十餘村莊,起義軍-撤離諸羅。清兵追至大排竹,決溪水渡兵,焚燒了農民軍的營寨。諸羅一戰,福康安以扭轉戰局、解除城圍,被封為一等嘉勇公,賞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以示優異。  

    同年十二月,清軍繼續對起義軍進行圍剿,起義軍寡不敵眾,大小首領多人被俘。福康安又統兵由內山搜至打鐵寮諸社,分兵堵截海口及各要隘。為防止林爽文見追急自戕,福康安密令巴圖魯侍衛十人及屯練兵數百人,改換裝束,深入高山密林,終於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於老衙崎俘獲林爽文。林爽文被解往京師後,慷慨就義。

    前此諸羅被圍之際,福州將軍恆瑞在鹽水港(今台灣台南縣西北鹽水鎮)觀望遷延,擁兵不救,請朝廷另派援兵。乾隆知情後遂命福康安-恆瑞,問其妄請添兵,搖惑軍心之罪,但福康安並未問及此事,而且在奏疏中為恆瑞多方開脫,稱他打仗奮勉,仍請將恆瑞留於軍營。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乾隆帝嚴厲責備福康安袒護親戚,本想從重治罪,但因平定林爽文有功,從寬免其深究,只傳旨嚴行申飭。等到福康安俘獲林爽文本人之後,乾隆帝念其軍功,仍親解佩囊賜與福康安。

    林爽文失敗以後,福康安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繼續督兵赴南路鎮壓農民軍餘部,將農民軍追至台灣最南端的郎嶠,水陸並發,將南路起義軍首領莊大田俘獲。至此,台灣的農民軍被全部鎮壓下去。

    清廷以福康安為主帥,成功地鎮壓了台灣林爽文的起事,有效地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福康安因此再次受到乾隆帝表彰,上諭稱他「用心周密,真能不負任使。「賞黃腰帶、紫轡韁、金黃辮、珊瑚朝珠等物,並命於台灣郡城及嘉義縣為他各建生祠塑像,在紫光閣繪二十功臣圖像。當年,福康安即調任閩浙總督。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因安南國滋擾廣西邊境,乾隆又將他調任兩廣總督。七月,和珅之弟、巡漕御史和琳參奏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用湖廣糧船私運木材,由此訊得福康安捎信索購一事,乾隆嚴旨令福康安自劾,罰其三年的總督養廉銀,加罰公俸十年,革職留任,但馬上即減免。可見和珅、和琳兄弟與福康安居對立之勢,乾隆帝對此自有處理辦法,使這一文一武之臣都在寵渥之中。

    驅逐廓爾喀

    十八世紀中葉,清朝的鄰國尼泊爾建立起廊爾喀族統治的新王朝,新國王蓄意向外擴張勢力,於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廊爾喀以西藏當局徵收貿易稅太重為由,派兵入侵西藏邊境。

    乾隆五十六年(1790年),廓爾喀又再次興兵,直犯班禪額爾德尼駐錫的日喀則,洗劫了札什倫布寺,掠走大批珍寶財物。而駐藏大臣保泰臨陣退縮,竟想把0和班禪移至青海。清廷聞報,即派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贊海蘭察、奎林(福康安堂兄)率巴圖魯侍衛入藏,迎擊入侵者。行前,乾隆帝對福康安面授方略。乾隆決心對廓爾喀大張撻伐,以求邊境永遠安寧。九月二十九日,福康安自京啟程,由山西、青海一路馳驛赴藏,海蘭察因率兵眾多,由河南、陝西、甘肅分別行走至青藏。十一月,福康安收到乾隆諭旨,因青海口外時值隆冬,如果由此入藏,必然險阻叢叢,命他改道而行,該路均有驛站,只是稍遲於指定日期抵藏。福康安素性勇猛,認為軍情緊迫,仍從西寧一路入藏。此時一路。青草未茂,馬皆瘠疲,因福康安行走疾速才未至困境。十二月一日,福康安在西寧停留四天之後即輕裝簡從,由當噶爾東廓爾(在今青海西寧市西面)一帶啟程入藏,翌年正月初三到達青藏邊界,正月二十日抵拉薩。從西寧至拉薩,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4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