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73頁

    看朱勉早就準備好的奏摺,說明他早就準備這一手了,武植暗暗咬牙,這一手確實高明,一旦奏摺通過,朱勉舉手之間就無差別劃掉了武植以及勢力範圍內所有商人一大筆錢財,大大削弱了武植的勢力。

    …………

    這種關乎國家稅收的大事沒有武植說話的份,他只能靜觀其變,不理周圍官員投來的幸災樂禍的表情。

    ――誰都知道武植是富可敵國的大商人。

    梁師成走下去接過朱勉的奏章呈給趙佶,趙佶拿到奏章後也沒看,而是直接問了起來。

    “朱卿以為該加多少商稅為宜呢?”

    趙佶是個雅人,向來對金錢完全不在乎,甚至毫無概念。

    “臣以為………”

    朱勉左右看了看百官,微不可察的朝武植那邊陰冷的笑了下,繼續道:“臣以為如今的商稅三十征一實在是太低了,應該提高到盈十征一。”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頓時譁然,稅率每升降一點都是關乎國運的大事,就拿農業稅來說,自千年之前始皇帝一統六國後,農業稅率基本就沒怎麼變過,但凡盛世必減稅,但凡加稅必激民變,這點所有士大夫都心如明鏡。  

    商業稅收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面雖然不如農業稅那麼重要,但是宋朝這會商業稅收已經超過農業稅收,成為大宋國庫主要的收入來源,也變的十分重要了。

    所以,商業稅率變動,百官們還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的,現在一聽朱勉一開口就要提升三倍的稅率,這難免讓他們驚訝不已。

    朝堂上只有龍椅上的趙佶和堂下的武植面色依舊波瀾不驚。趙佶是因為對這種事情不在意,而武植則是暗暗冷笑了一下,他當朱勉多心黑呢,原來不過爾爾。

    “眾卿以為如何?”趙佶懶散的問了一句。

    趙佶的昏庸只是在任用奸臣以及個人享樂方面,對於國事,他還是懂得處理的。

    “臣以為萬萬不可!”

    慕容彥達身為戶部尚書,自然要第一時間站出來說話。

    “如今我大宋商業正在蓬勃發展中,尚處幼苗期,應當加以放任保護,加以重稅無異於殺雞取卵,只能毀掉商業之繁榮!”頓了下,慕容彥達繼續道:“何況,稅率雖然是死的,但卻是跟著商業走的,商業越蓬勃發展,稅收就會隨之水漲船高,國庫也會越充盈,不必抬高賦稅!”  

    “國舅此言差矣,我大宋國稅自幾十年之前商稅就已經高於農稅了,商業已經興盛幾十年之久,如何還是幼苗?”朱勉顯然是有備而來,反駁道:“如今我大宋國庫雖然不虛,但依舊不充盈,每年收支基本持平,盈餘不多,多征商稅,方能力保我大宋達到唐朝貞觀盛世之銅錢堆積庫房繩斷之奇景。”

    聽到這裡,武植不由的鄙夷的看了看“義正嚴辭”的朱勉,後世隨便一個高中生都知道,國家財政最健康的發展狀態就是收支基本平衡,甚至有點小赤字這是最好的。

    因為國家的錢可不像老百姓的錢,存的越多日子過的越舒坦,國家稅收的根本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只有收支平衡,百姓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國家也才會更蒸蒸日上。

    宋朝這會國庫裡面的稅收雖然也有不少賞賜給了官僚階級,但根本上還是遵循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比如在全國大修官道,補充軍備,建立各種福利機構……還有開封城的下水道疏通,環衛工人,城管,這些服務百姓的支出都要從國庫里拿錢。

    宋朝歷代總管財政的三司使可是宰相級別的高官,儘管這時已經取消這個職位,但是百年積累下來的財政行政經驗比之後世現代化國家也不遑多讓,財官們自然懂得收支平衡的道理,所以宋朝廷花錢向來大手大腳,每個部門甚至都有花錢的指標。  

    ……和後世政府部門一到年末就突擊花錢一個道理。

    武植知道,朱勉混跡官場這麼久,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他之所以這麼說,主意是對趙佶獻媚,趙佶自詡為一代明君,自然嚮往唐太宗的豐功偉績。

    “這麼說,倒有些道理……”

    果然,龍椅上趙佶悠然的點了點頭。

    “陛下!臣也以為不該加稅!”

    這次跳出來的也是唐耿,他勸諫道:“稅收乃是國之根本,怎可妄動?”

    “確實不該加稅,賦稅是國計,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慎重啊!”

    …………

    這時,有很多官員都出面表了態。

    “為何不能加稅?我大宋商稅不高,那些商人們個個富的流油,是該讓他們出出血了!”

    “就是就是……”  

    …………

    朱勉派系的官員們立刻跳出來反駁道。

    “哼!人家商人們富裕就該出血,爾等絕大多數不是比商人更為富裕,怎麼不見出血?”慕容彥達瞥著那些官員冷冷道。

    那些官員們頓時噤若寒蟬,他們工資高,還搜刮民脂民膏,又經常受到賞賜,所以個個也富的流油。

    “國舅大人這說得是哪裡話?我等蒙受皇恩,和那些商人們能一樣嗎?”朱勉陰陽怪氣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7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