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頁
“在下才疏學淺,不能堪當此重任。”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言簡意賅的拒絕了皇帝的聖旨,連個謝字都沒有。
當然不是武植狂拽炫酷叼炸天,敢和皇帝對著幹,而是因為,按照宋朝的傳統,對於各種任命都要禮節性的推辭三次,最後再“勉為其難”的接受,方顯得志趣高潔,不失為孔聖人門徒。
連皇帝登基都推三次,武植哪能免俗?
黃門小監對武植微笑了下,他一進門的時候就收到武植暗暗塞的十足份量的利是,自然對武植客氣,而且這第一道聖旨本就是走個過場,大家都心知肚明。
請辭了武植,黃門小監被武植安排到得意樓住了幾日,又到武植府上宣讀了第二份聖旨。
汴京距離青州路途遙遠,其實他身上是帶著三份聖旨的,第二次念完,武植再推辭一下,到了第三次就是正式的了。
“在下才疏學淺,不能當此任。”
武植說完,黃門小監會心一笑,將聖旨往袖口一塞,躬身告辭了。
武植也在笑,只是武植的笑頗有些狡詐的味道。
又過了三五日,這次小太監十分隆重的來到了武植的府上,第三次宣讀了官家的聖旨。
“茲聞武植自創素描一派畫技……朕觀之不禁拍案驚奇………其愛徒謝清,朕甚愛之……特賜武植同進士出身,招為翰林圖畫院執教翰林,謝清天資獨厚,允入太學,並為翰林圖畫院侍讀童生。欽此!”
聖旨內容和前兩次沒什麼兩樣,微笑的聽完聖旨,武植抬起頭,看著一臉輕鬆要將聖旨遞給自己的黃門小監,悠悠道:“在下才疏,不敢接!”
言語沒有半點猶豫。
小監捧著聖旨的細膩小手頓時停在了半空,他臉上也滿是驚愕。
“武…武大官人,這…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小監以為武植忘了次數,提醒道。
“我知道是第三次了,但是我真的不想接這道聖旨。”武植聲音平靜,後略帶歉意道:“勞煩公公回開封復命吧!”
小監睜大著明亮的眼睛,不解對武植道:“大官人,到底為什麼不接呢!這可是多美的差事啊,不妨向你透露一句,官家最愛去的地方,除了內宮的御花園和城外的艮岳,就是這翰林圖畫院了,而且官家對你十分欣賞,你若領了這旨,以後可就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啊!這是多少人盼都盼不來的!”
武植不以為意道:“我說了,在下才疏學淺,不能擔此重任,公公只需要如實回稟就好。至於榮華富貴,對我如浮雲也!”
“然而我就喜歡陰天多雲的時候。”――這句話自然是武植在心裡加上的。
小監見武植心意已決,只好嘟囔了兩句告退了。
“只是個執教而已,不是什麼重任啊……”
小監走的時候,武植自然不會虧待他,雖然旨意原封帶回,但是他個人肯定是滿載而歸的。
望著小監的背影,武植輕輕的搖了搖頭,這個黃門小監太年輕,還是個菜鳥,還需要多鍛鍊啊!
若是換成李彥那樣的老油條來傳旨,聽到武植三次回復後,肯定不會多問半個字的,更不會這樣疑惑。
------------
第438章 去還是不去
武植三拒皇帝的施恩聖旨的事情沒多久就在青州沸沸揚揚的傳開了,百姓們茶餘飯後提到此事都會對武大官人的不媚皇恩小小的讚揚兩句。
歷代百姓對於那些朝廷招之不得的人都會不自覺的高看幾眼的。
而武植拒絕皇恩這件事情傳到汴京,就不算什麼事情了。
因為皇帝的旨意被拒,實在太正常不過了。不說武植這樣的平民,就連朝廷大臣如果使起性子,都敢不接皇帝的聖旨。
不過朝廷大臣的方式沒有武植這麼直接,大臣們若是想不遵旨意基本都是窩在家耍賴,不會明著拒絕。
而武植能明著拒絕,是因為他雖然有個榮譽官銜,卻並非朝廷體制內的官員,皇帝的這道施恩旨意是屬於招攬民間能人隱士的性質,所以即便是直接拒絕了,也在禮法範圍內,不會讓皇帝難堪。
武植不接旨只能說明兩點原因,一是武植確實不想入汴京的翰林畫院;二是皇帝給的價碼不夠高。
後者也是歷代隱士抬高身價的一種常用手段,如果朝廷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那樣誰還看得起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三顧茅廬可謂是讓劉備好一番辛苦,可也間接抬高了諸葛亮在他心中的地位。
武植自然就是這個想法,翰林畫院他太想去了,同進士出身他太想要了,但是他必須端的住架子,給皇帝幾次小挫折,他才會得到更多的好處。
讓黃門小監傳的話“才疏學淺,不堪重任”暗示的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暗示的很直接。
…………
之所以敢這麼明目張胆的暗示,是因為武植有信心,徽宗皇帝看過那些素描和油畫後肯定興趣十足,甚至會欲罷不能,放縱如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提高價碼招攬武植去開封的。
武植的估計完全正確,幾天過後,汴京那邊就飛鴿傳書報來消息,從青州回去的小監剛復命後,皇帝又立即派黃門內監帶著新旨意出汴京城前往青州傳旨了,中間幾乎沒有任何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