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頁
「掌柜掌柜,我也有遠征公司的股本不是?雖然耗盡了咱們家財才購得一成股本,可如此,我也覺得已經足夠了。這是聖上看好的事業,我能錯過?況且,大丈夫不得一日無權。權力,不是拿來作威作福的,那是來做自己一生事業的。從前,我祖大壽的事業在軍旅。眼下,軍中的事情已經結束了。這海外開疆擴土,就是我祖大壽的事業。這等開創事業的事情,是做在床榻之上睡覺可以得來的嗎?」祖大壽說著,臉上重新綻放出了無限生機。仿佛枯木逢春,老樹生枝。
「在關內買田置地,也一樣是事業呀。」吳三桂不理解。
「所以,你應該當兵,而不是學你父親那般,經商呀。實話與你說吧,其實,你父也在這一回遠征公司里入了乾股,只不過他拿不出多少銀子罷了。」祖大壽頓了頓,又道:「買田置地,那是致仕老翁銀子沒處花做的事情。更何況,這幾年戰亂慘烈,人丁凋零。買田置地又哪裡是什麼好注意?也許千百年來,祖宗們的經驗是對的。但現在,恐怕不是了。」
如同那治亂循環一樣。
亂世度過以後,因為人口死了一茬,國內重新趨於平靜。這樣的結果是人地矛盾得以緩解,尤其是華北地區,許多州縣都是大片大片的無主之地。這種情況下買田固然便宜,可買了以後怎麼耕種?
要找佃戶的話,那卻是難了。
因為朝廷不僅戰亂地區的田賦,更是將那些無主之地直接重新分配。這些人可是未來的稅源,而今基層治理能力極大提升的朝廷當然不會錯過。
如此一來,想要找佃農可就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了。
更何況,各地工坊如雨後春筍冒出。進工坊里做事可比種田賺多了。這樣一來,想要在各地尋找流民做佃農也不容易。
仔細算起來,買田置地可就不划算了。
「再者……去海外開疆擴土,可比在國內逍遙自在多了。國內的田地能傳家,海外難道就不能?一百兩的銀子,國內能買一百畝水澆地都難,可放到海外去,開墾個上千畝,那就是世代是咱們的。更能……立院牆,置部曲,如何不比國內逍遙?再攻當地土人,索奴隸,圈田野……哼哼……這才是事業吶。」祖大壽說著,臉上眉飛色舞。
看著祖大壽臉上的神情,吳三桂雖然心中還有幾分不以為然,可還是不由感覺動容。
至少,祖大壽是在這裡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尤其是聽到那咯立院牆,置部曲的時候,吳三桂更是隱隱明白了祖大壽的心志。的確,與其在國內與人搶食,何不到海外去開拓?
想到這裡,吳三桂不再堅持,躬身一禮:「外甥,在這裡祝舅父凱旋歸來。」
祖大壽大笑,轉身登上海船。
……
「親征……親征……」朱慈烺坐在回宮的馬車上,喃喃的想著,思緒越來越飄得遙遠。
他又不由再度想起了之前在六藝居里與皇后閒談時說過的話語。
在宮內,的確是呆的太久了呀。
思緒飄過,車馬回宮的時候,朱慈烺這才重新驚醒,從思緒里回來。
回了宮,朱慈烺不由深呼吸一口氣。
又要面對繁忙的政務了。
沒錯,李邦華正準備一堆事情找朱慈烺談呢。
「聖上,這是我準備的還遼令,還請聖上過目。」李邦華拿著一封公文,遞給朱慈烺。
朱慈烺聽到是這件事,打起了精神,仔仔細細的看了起來。
還遼令就是此前李邦華所言,將遼東土地提前分割出來作為賞格的計劃。當然,這還只是第一步,最終這個計劃的全貌,就是將遼東收復。
開疆擴土固然是國策。
海外殖民也是未來的長久戰略。
但這個戰略里,此刻最重要的顯然就是收復遼東,對清全面開戰。
「遼西已經準備一年了,遼南的旅順口也一樣堅守下來。漠南蒙古經過土默特部與鄂爾多斯部的教訓,光是面對河套上駐守的李定國部就戰戰兢兢,已然有重新臣服大明的趨勢,除了鐵桿的科爾沁部寥寥幾部,蒙古側翼的問題已經解決。而今,是時候收復遼東了。而這個機會,臣的準備,是三年復遼!」說話的是楊文岳。
還遼令里的軍事部分顯然就是樞密院所為。
說到三年復遼,朱慈烺心中一下子便滾燙起來。
但他反應也很快,想起了袁崇煥。
「卿家可不要給朕學袁崇煥吶。朕,耐心是有的。」朱慈烺笑道。
如果是換一個時候提起袁崇煥,那恐怕氣氛就要一下子沉重起來。
但此刻提起袁崇煥,楊文岳與李邦華卻是紛紛輕鬆的笑了起來。
崇禎時代,流傳的是袁崇煥賣國的定性。但朱慈烺卻不這麼看,袁崇煥固然有問題。可大義之上沒有問題。
此刻說起袁崇煥,其實也就是袁崇煥為了安崇禎皇帝的心提出了五年復遼。而現在,李邦華與楊文岳二人缺失更加激進,直接就提出了三年復遼。比起袁崇煥還要少兩年呢。
因為崇禎皇帝朱由檢還在世,故而,袁崇煥的平反還未進行。但實際上,朝廷對於此前這一樁公案已經有了態度改變。
這樣的改變,首先就從朱慈烺的身上開始。對於袁崇煥,朱慈烺的態度很明確。這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將領,寧遠大捷更是舉國振奮的大勝,對於大明士氣之提升,信心之凝聚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其個人才能固然欠缺,但若說什麼賣國通敵,那委實是過於牽強,亦是沒有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