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頁
吳有性思慮一番,道:「那就達原飲再加大黃、羌活、葛根、柴胡、生薑、大棗,以此,為:三消飲。」
「若溫疫之邪已經散漫則又要根據邪氣所在部位予以不同治療。若見脈長而洪散,大汗大渴,周身發熱,則說明邪氣已離膜原,而里熱散漫,其病機已與傷寒病陽明氣分證一致,故仍可用白虎湯辛涼解散……」
吳有性侃侃而談,胡波卻悄然間皺眉起來。果不其然,大多數的陸軍醫生也是紛紛瞪大眼神,顯然能聽懂的並不多。
李中梓倒是接了下來,他順著吳有性的理論道:「這樣一來,若邪氣透於胸膈,而見滿悶心煩喜嘔,欲吐不吐,雖吐而不得大吐,腹中不滿,欲飲不能飲,欲食不能食,那說明膜原之邪已外潰於胸膈,邪氣在上?」
「的確如此……」吳有性緩緩頷首。
李中梓又道:「如此,可選用瓜蒂散涌吐疫邪。」
「善!」吳有性大笑。
但吳有性笑完,卻發現眾人紛紛沉默,彼此對視,眼中餘光都是瞥向角落裡的朱慈烺。
見此,吳有性心中一個咯噔,心道莫不是自己太出風頭,讓這位皇帝惱了?
就當吳有性胡思亂想之際,朱慈烺開腔了:「又可先生一言,可謂是振奮人心啊。就如同兩軍對壘,已然知彼,可以對症下藥,靜待破解。士氣為之振奮!」
吳有性心下一松,道:「賴吾皇厚愛,這才得草民施展之處。」
朱慈烺緩緩斟酌著詞彙,又道:「但朕卻不由悲嘆。世間能有又可先生這般大才者,太少了。這一番理論,玄奧生澀。以又可先生只能,以京師名家之力,以諸位御醫之學。大約能得幾分?」
眾人一聽朱慈烺開腔反對,頓時沉默。不僅是朝中官員,就是京師各大名醫也是紛紛青眼。
龔居中心道:難不成……這位年輕皇帝真要丟臉了?
這位新皇,不像是輕易之輩啊。
第24章 京中名醫
一干京師的名醫們悄然間將目光落在了端坐在太師椅上的一位七旬老者,這時仁濟堂的徐新學。
相比一干在京中各有牽掛的民間大夫,這位徐新學就很有意思了。
徐新學在京師名聲很大,這番名聲不是說徐新學如何為高門顯貴推崇,而是指徐新學年歲名望極高。這名望不僅是醫術上佳,救人無數打下來的。更是因為徐新學的仁心。徐新學治病救人,大多救的都是窮人。而且,救的人裡頭還有許多都是些讀書人。因為診金稀少,甚至不要診金,低價甚至免費發放藥材,於是徐新學在京師里名望極高。這樣的名望不僅在醫學界得到眾人的敬重,更因為不少士子竭力宣傳,以至於徐新學也為京師士林尊敬。
再加上,徐新學而今已經七旬了。這樣的年紀等於是半身都入土了。這個年紀對於一些老者而言或許已經再無精力去顧及什麼,但對於徐新學這樣本就疾惡如仇,關心百姓疾苦的名醫而言,卻是另外一種心情。
在他看來,自己七旬年紀,還有什麼可以顧惜的?若是為了權勢而折腰,那自己這些年也就不至於關心貧苦,以至於到老也未得到多大的富貴。
可若是畏懼權勢而放任權貴摧殘百姓,那他這一把年紀也就活到狗身上去了。
想到這裡,徐新學就要開腔,他打算挫一挫這位新君的銳氣。讓他明白,在醫學這樣專業的事情上,外行指導內行是行不通的。
就當徐新學下定決心的時候,忽然間,有人搶答了。
搶答的是胡波,他開口道:「老夫不才,竭力思索,能得九分便是上佳。」
徐新學一見胡波開口,頓時氣勢一頓。看到開腔的是胡波,他心思又變了。
胡波不是朱慈烺,人家亦是一代名醫。在臨清的時候就創下偌大威名,在外傷之上名氣極大,綠林之中多少重傷都是他所醫治。
讓徐新學氣勢一頓的不止是胡波在外傷醫術上造詣,而是胡波代表的另一個機構:陸軍醫院。
陸軍醫院是朱慈烺在崇禎十五年成立於當時山東鎮裡的隨軍醫院,最初始時只不過十幾人,但伴隨著朱慈烺一會兒五千兩一會兒一萬兩不計工本的投入,陸軍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張,人才也不斷充實,醫學技術以及醫院救治能力也迅速飛漲。
這樣的一系列結果直接就讓陸軍醫院救治的成果突飛猛進,尤其讓徐新學心中讚嘆的是陸軍醫院可不是軍官們的專屬醫院。大多數時候,陸軍醫院都是接受普通軍士治療的。
徐新學知道皇家近衛軍團的軍紀極好,很多人猜想或許是朱慈烺帶兵有方,麾下名將如雲。可在徐新學看來,其中定然是有陸軍醫院功勞的。正是陸軍醫院不計成本地救治士兵,這才會讓士兵歸心。
傷了有醫治,死了有撫恤,贏了有獎賞,士卒還有什麼顧慮不拼命呢?既然打贏了就有獎賞,士卒就不會將心思花在小老百姓的身上。
就此,從軍也就從了一段榮耀的經歷。軍人的身份含金量大增,軍隊對於維護榮譽自然格外傷心。
當然,徐新學關注的也不止是這一點。他還聽說過陸軍醫院對民間的開放,這樣一個軍隊機構,竟然也一樣願意將皇帝陛下投注無數錢財精力的資源給百姓開放,這才讓徐新學為之讚嘆。
最終在台基廠紮根的陸軍醫院規模徐新學是有所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