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頁
一戰過後,百廢待興。
別看打李自成與多鐸斬獲驚人,但只要算上全軍的犒賞,軍隊改制前後所需的預算都能料到,這必然是個驚人的無底洞。
當然,軍隊改制過後,原本成本巨大的九邊軍陣、關寧軍以及衛所軍原來的開支都能省下來。但今年為了推行順利,定然是不會不發軍餉的。就算能省下來龐大經費,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李邦華與傅淑訓等人聽了朱慈烺的抱怨,也是紛紛輕笑了起來,殿內氣氛微微寬鬆了下來。
但傅淑訓顯然是沒打算讓大家輕鬆,他沉聲道:「還好有賴於聖上這一戰斬獲。不然,光是這一場大婚,戶部就得當掉褲子。」
在後世,一場婚禮往往就會耗費一家人一輩子的積蓄。在大明,哪怕以皇帝之尊貴,這筆開支也十分肉疼。
神宗皇帝朱翊鈞娶皇后王喜姐的婚禮僅織造費用就花掉了九萬多兩白銀,其後全部開支高達千萬。
朱慈烺的婚禮因為管理效率高,既沒有巨大的貪污浪費,也沒有那麼不該多濫賞,饒是如此最終開支也攀升到了七百萬兩白銀。按照後世的購買力,這是約莫五十個億人民幣的概念。
如果單單一場大婚,或者單單兩場大勝,這都是喜事。
可兩件事情都碰到一起去,對於戶部,對於國庫而言,那就不是喜事,而是要讓人絞盡腦汁的頭痛了。
聖上大婚用了七百萬兩,此前京畿各處修橋鋪路以及獲鹿鎮一戰、遵化一戰用的軍費卻高達一千一百萬兩之多。再算上戰後撫恤、戰後犒賞以及陸陸續續各種開支,國庫之中一下子便用不到了。
「朝堂開支缺口將高達至少五百萬兩銀。」李邦華沉聲地說著。
傅淑訓加了一把火:「這還是將軍隊改制之中,衛所、邊鎮、關寧軍上下士卒都能順利裁汰安排下來的結果。」
仿佛是為了擔心朱慈烺不懂實情,傅淑訓又道:「按說,眼下安排將士們退出軍務,可以授予田地。畢竟此番連年戰亂,天災人禍,空地極多。然則,要讓將士們能夠安心退養不發生譁變之事,光發田還不夠,還得準備耕牛、農具、種子以及屋舍。這都是大為耗費之事。」
朱慈烺緩緩頷首:「這方面,我知道了。」
屋內一下子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朱慈烺閉上眼睛細想了起來,隨後,眾人便只好裝作認真地盯著手頭上的記事本發呆。
一陣沉默過後,朱慈烺道:「財政的問題,不外乎開源節流。節流,暫時還是不要動主意了。開源吧。」
「聖上要加派?莫不是再如三餉一般?」聽朱慈烺說開源,傅淑訓嚇了一跳,登時站了起來。三餉就是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項賦稅的合稱。
遼餉亦稱新餉,明朝後期加派的稅賦名。始征於萬曆四十六年,終於萬曆四十八年,全國除貴州等少數地區外,平均每畝土地加征銀九厘,計五百二十萬零六十二兩。天啟時,並征及榷關﹑行鹽及其它雜項銀兩。崇禎四年,又把田課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銀六百六十七萬餘兩,除兵荒蠲免,實征銀五百二十二萬餘兩,另加關稅﹑鹽課及雜項,共征銀七百四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八兩。
剿餉為鎮壓農民軍的費用,總數兩百八十萬兩,主要也征自田土。原議只征一年,實際上從崇禎十年起,直到十三年才被迫停止。練餉是崇禎十二年根據楊嗣昌的提議征派的,名義是訓練「邊兵」,加強九邊各鎮防禦力量,實際是為了對付農民起義。此餉共征銀七百三十餘萬兩,其中田賦每畝加一分,約占總數一半以上。
正是這三餉才支撐了明末糟糕財政情況下對遼東的戰事。
但同樣,也大大加劇了國內農民破產的情況,惹得造反蜂擁而起。
是以,一聽朱慈烺要開源加稅,傅淑訓就驚得站了起來。
就是李邦華,也不由失聲道:「聖上年初登基這才剛剛宣布取消三餉,眼下國內叛賊只剩下四川一隅,建奴亦是重創短時間內絕無來犯之理。若是如此便要加派,恐怕……恐怕……」
李邦華一時間激動得都有些要控制不住了。
朱慈烺一聽兩人的表情頓時連連擺手:「朕如何不知道李自成是怎麼起來的?裁汰驛站,惹得李自成造反,三餉加派,惹得盜賊四起。這都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眼下要裁汰老軍,當然不會再來加稅於小民的頭上。況且,大明在父皇手上會逼得不得不加稅與小農上是為何……真當朕不知道嗎?」
李邦華與傅淑訓對視一眼,一種更加震驚的表情顯露了出來。
他們聽出了朱慈烺的意思,更是一想到這個念頭,不由感覺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這甚至比起他們當初聽到朱慈烺率軍殺死多鐸,傳首京師的時候還要震驚。如果說,一時間戰爭的勝利還可以在想像之中。但這個念頭升起來,他們甚至都想不到要敢於如此去做!
只見此刻朱慈烺拿著一桿鵝毛筆,隨意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八個字:亡國之因,士紳免稅。
第85章 加稅漲工資
後世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最直接最明顯的,便是大明的財政系統。
或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是小農民出身,對財政這種專業性極強的政策有著片面的認識。總之,大明的財政水平可以說是非常簡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