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15頁

    朱慈烺的出現與戶部得出來的那筆錢糧好歹鼓舞了一下崇禎皇帝堅持抵抗的勇氣,並未繼續那個本來就不靠譜的議和之舉。

    議和會不會成,皇太極並不太關注。真議和了,敲詐一筆明朝廷是好事。議和不成,清人也並不畏懼戰爭。只不過,松錦大戰斬獲極眾,收穫巨大,現在尚未消化完畢。戰事不輕,傷亡也不少,善後撫恤補充兵源都是壓力。戰與不戰。皇太極還有些糾結。

    現在,唯一有些讓皇太極不開心的便是……議和尚未成功,倒是結果降臣開始惴惴不安。

    方才,皇太極便收到了洪承疇與祖大壽等降臣上奏的文書……內容麼。卻也簡單:請死。

    話語是真切的,什麼請死以促明清議和。可皇太極是這種沒氣度的人麼?他這個虜酋不知多少人恨恨得日夜詛咒,卻是所有敵人都不得不承認的一個雄主。

    少不得,現在得一番安慰的功夫對這文武降臣代表使上去。

    「聖上。洪承疇、祖大壽求見。」殿外,當值的老太監聲音柔和。

    「宣!」皇太極道。

    不多時。洪承疇與祖大壽步入八角殿。洪承疇身材消瘦,臉上卻不再有當初的堅持。祖大壽卻是個黝黑粗壯的漢子,步伐沉穩,每一步都踏的噹噹作響,只是在進了八角殿後便悄然放輕了腳步。  

    仿佛是演練過一樣,兩人步伐一致,動作規整,拜見這位清國皇帝:「臣叩見皇上。」

    「免禮。兩位愛卿,何必這般多虛禮。」皇太極笑著,胖乎乎的臉上一臉和藹。

    兩人戰戰兢兢起身。便齊齊高呼:「微臣請死,已全明人議和之事。」

    皇太極聽完,便大大搖頭:「陣亡將帥因為窮困走投無路而投降於朕,那便是朕的臣民,絕無交還之例。崇禎皇帝連宗師被俘都置若罔聞,這般冷血之人,朕豈會信任,還讓你們請死。真是荒謬。」

    洪承疇輕嘆道:「此前的確沒有這般例子。只不過微臣知悉明廷有此議論,故如此請奏。」

    「明廷君臣昏聵,難不成朕的大清也是一般的昏聵不成?」皇太極沉聲著:「兩位愛卿留在大清只管放心做事。我大清絕不是大明那般君臣昏聵之世。」

    「皇上仁慈,微臣叩謝天恩。」兩人又是連忙叩謝。

    皇太極笑著說免禮,又喊來了都察院祖可法、張存言兩人。這才正式議論起了與明朝議和之事。

    見皇太極並不對兩人避諱這軍國大事,雖然知曉多半是裝的。但洪承疇與祖大壽還是一臉感動地跪在一旁細心聽著。  

    「那陳新甲派了個叫做馬紹愉的道是要議和,但這般四個月過去了,卻未見到人,只是傳來一封書信。幾位愛卿言下之意如何?」皇太極看向幾人。

    「皇上,臣以為這是明廷的拖延之法!」祖可法道:「大明內外交困,賊寇四起。國內壓力極大。調兵遣將,頻頻敗績。聽聞連皇室太子都出征了,可謂是窮困潦倒到了極點。現在我大軍又松錦大戰全勝,大明自然是要尋求解脫之法。眼見交戰不成,便以圖議和這般沒本錢的事情。若是真議和,我大清可以移文要求以黃河為界,索要河北之地,試探明廷決心。」

    皇太極點點頭,沒有說話。

    張存言繼續道:「黃河之北的土地恐怕明廷不會認可。朱家皇室有不求和之祖訓,如此說去,主要是試探。若是明廷真有心求和,索要金銀糧米,承認我大清疆域便可。或可與遼東互市,解國內愁困。」

    此刻的大清雖然大勝無數,繳獲了極多的金銀人口,兵甲器械。但巨量的金銀卻並未讓大清經濟繁華,文明昌盛。極多的不事生產只知破壞的八旗軍隊消耗極大。加上國內治安敗壞,對汗人殘酷欺壓而導致生產低效而艱難,以至於通貨膨脹,時常要發愁糧荒。就算是全勝,也有沉重的撫恤善後壓力。

    聽此,皇太極看向洪承疇道:「亨九先生以為呢?」  

    「微臣以為……明廷有拖延不誠之嫌。聽聞那朱家太子頗多戰績,有轉圜國內局勢之機。臣祈皇上切莫坐視,或可遣一偏師入塞!」洪承疇深呼吸一口氣,仿佛是什麼東西沉沉墜落進深淵一樣,沉聲說著。

    一旁,祖大壽看著洪承疇將滿腹心智用在一國同胞身上,雙目看去,全是陌生。但轉而,祖大壽便響起了自己的身份,目光一陣黯然。

    皇太極大笑:「好!擬旨!命饒餘貝勒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鑲白旗固山額真圖爾格為副將,集結大軍,征明!」

    第2章 首輔的憂慮

    「聖上,不欲議和了。」位於南熏坊,周府的書房裡,周延儒聲音嘶啞:「不僅陳新甲白忙活一早,連我也受了點掛落。還好那田弘遇還算講究,說是找田貴妃去了。接連失措,都說說,如何是好吧!」

    房間裡,周延儒的兩位心腹相顧對視,都是看出了大大的不妙。

    這裡,坐在左邊的是復社組織者,而今吏部文選司郎中吳昌時。這是個身材微微發福,面常含笑的青年官員八年前中進士,而今便是京中第一郎中,掌考文職官之品級與其選補升調之事,以及月選之政令。中層官員里再也沒有比他更有權勢之人。就是小部尚書,大部侍郎也未必有其得意。

    位於右邊的則是董廷獻,是周延儒的心腹幕僚,不知多少陰私之事與奇謀軌跡都出於他的腹心,同時也是周延儒的一個錢袋子。畢竟,堂堂一個帝國首輔,收受賄賂總不能還親自出手。相比而言,沒有官身只是私人幕僚的董廷獻就方便許多了。已經掛掉的劉澤清與侯恂,走的就是董廷獻的門路。比起吳昌時,董廷獻的門路性價比顯然更優。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1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