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頁
只是,伴隨著清軍徐徐調集兵馬,最終金志達起義失敗,只餘下九江生員就義的結局。
在這個時空里,建奴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和平發展,日新月異的大明。
短短六年的時間,金志達感覺這個世界變化了好多。曾經,窮秀才窮秀才,當了秀才並不意味著人生就熬出了頭,還得繼續苦熬到舉人才行。因為,只有舉人才能做官,才能免大幅度的稅收。現在,不僅是秀才,就連舉人也都不再免稅了,連進士也是如此。
但有得有失,聖明無過天子,他怎麼會苛待讀書人呢?
於是,又出來了一個秀才與舉人可以直接做官的途徑。原本,舉人是可以做官的。只是南京銓選早就人頭攢動,很多人苦熬十數年都等不到一個合適的職位。
當然,金志達是不挑的。
他一直想著,自己要是真的考不上進士,當了舉人就得迅速去做官。
為啥?因為有錢拿呀,不用再空耗父母急需了。
不過,迅速當官的夢想倒是一蹴而就,迅速完成。因為,南京竟然開放了選官考試,他因此得了一個從九品的稅務主事之職。
今時不比往日了,過去,當小官小吏只有實惠沒有前途。但現在,哪怕是人盡皆知清苦的教諭之職也變得體面。
無他,朝廷有了錢糧,足額發放俸祿了。
不僅足額發放,更因為改鈔法以後,實際上給官員漲了許多工資,終於在百年不動搖的低工資以後,跟上了時代的水平。
官員可以只靠著俸祿就獲得體面,這在大明曾經是不可想像的。此前,所有人都覺得,官員那點俸祿只是添頭,真正能發家致富的,自然就是手中的權力變成現金。
而現在,再也不用提心弔膽昧著良心害人撈錢,只用秉持本心,即可堂堂正正衣食無憂,生活體面。
這樣的天下,如何能不說一聲變化劇烈呢?
當然,也有人酸話很多,說什麼「此非儒臣」待遇,隨後掛冠而去。
這樣的人,金志達見得不少,也都是嗤之以鼻。現在的生員,若是不接受縣學的安排去各個蒙學教習幼童讀書認字,那是決計別想再拿到膏火銀的。
哪怕就是想考科舉,也得先過一關州縣的實習安排,沒有基層實習履歷,那是別想獲得通過下一關科舉考試的資格審查。
當然,也不用擔心地方衙門刻意針對,因為全國各地,乃至邊境大軍的實習履歷都可以認可。
現在的科舉考試,已經不再是以進士作為最高要求。
進士分官的固然很高,能當一縣正印官。但難度實在太大,許多人熬不下去。眼見秀才與舉人都可以考上官做,無數老秀才老舉人都煥發了第二春。
故而,現在的科舉考試更像是一種學歷考試,證明你的智商與本能的憑證,不再是千軍萬馬獨木橋,只為每三年那幾百個進士名額。
朱慈烺對此的設想亦是很簡單,他更希望秀才、舉人以及進士變成大學本科、碩士、博士這種學歷證明,而不是讓天底下聰明的讀書腦袋終日只曉得圍繞著那點文章功夫浪費心思。
這一點,在朱慈烺大改科舉試題的時候就已經明了。
朱慈烺登基第三年,很快就要舉行下一屆會試了。這一場會試里,朱慈烺早已敲定好讓禮部公開科舉內容範疇。
採取百分制,增加了超過二十分的算數內容,十分的社情內容,以及十分的格物內容。這些題目朱慈烺出的都十分簡單,基本上只要不是那種讀書讀死了腦袋的人都能拿到。但這是一個信號,一個意味著皇帝陛下重視方向的信號。
在朱慈烺的設想里,慢慢地再過幾年,科舉就會從一個選官考試變成一個學歷考試。可以有算術進士,可以有歷史舉人,也可以有物理秀才。
只有這樣,才能讓讀書真正回歸讀書本來的意義。
畢竟,天下變了。
皇帝陛下要的不再是一個只知道維持著權力與帝國萬世不朽的內耗帝國,而是一個開明進取,氣吞寰宇的日不落超級強國!
……
金志達當然是不曉得朱慈烺那些心思的,他分外慶幸自己當初老老實實在蒙學裡當了三個月的算術老師,若非這個經歷,他未必能答的對那些複雜而燒腦的算術題。
畢竟,這個可是一個稅務主事的官兒呀。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收稅的職司,若是算術不好,分分鐘被手底下的胥吏糊弄得找不著北。
懷著各樣的心思,金志達終於在大明二八零年的二月十三抵達了崑山縣。
蘇州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繁華大城,盛事氣象在北方也許還在醞釀,但在蘇州,已然初就。這裡百商匯通,商貿發達,更簡則這裡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紡織工業中心,於是伴隨著以紡織業為中心的服裝業在整個蘇州迅速繁茂,工坊林立,百姓安居樂業,人人走在街道上都洋溢著一種平安喜樂的表情。
這是一種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現在充滿珍惜的表情。
金志達一路看過去,還發現了許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蘇州城外的東南方向,白煙與黑煙直衝雲霄,但路人對此卻見怪不怪。一番詢問,金志達明白了,那是蘇州三大鋼鐵工坊的所在。
蘇鋼,這是在京師煉鐵廠之前精品鋼鐵的代名詞,就連佛山鐵也未必能超越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