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34頁

    對於兩位日本人的來訪,雖然經過了重重審批,但真正進了學校,卻沒有一絲一毫的特殊待遇。唯一稱得上不一樣的,便是陸軍學校的院正傅如圭的接見。

    作為帝國戶部尚書,財政大臣傅淑訓的兒子,傅如圭卸任了軍中的指揮職務,低調地回到了陸軍學校擔任院正。

    而今的陸軍學校不比當年在武漢時期草創的簡陋了。

    陸軍學校建立在京師外城,地方圈的極大,一圈圍牆圍起來,內里就是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全軍的精選出來的優秀士兵與軍官接受著新一輪的學習進修。

    同樣,陸軍學校的老師也不斷地改進著教材,針對每一次爆發的戰爭進行推演,總結經驗,反思教訓,以期成長。

    在這樣的氣氛里,傅如圭感受到了一種充沛的朝氣。

    日本人們也同樣感受到了這樣的朝氣。

    「一二一二、一二一……」

    跑圈的學員們經過禮台,專心操典的士兵們並沒有注意到在角落裡觀察著這一切的遠征以及來訪的客人。

    望著一個個整肅的隊列,年輕的面龐,阿部忠秋與宗義成都是抿著唇,一言不發。  

    「在這一場戰鬥里,先提教訓。攻堅戰攻堅戰,攻打艱難的地方。但這不意味著要魯莽行事,沒錯,我們面對的是戰鬥意志堅韌的敵人,而不是說我們要去送死。要發揮我們聰明的大腦,在這一方面上,遵化之戰在小蒼山戰鬥中三七六團九營的指戰員表現差勁,他們忽略了一線戰士們的發現,固執地認為猛打猛衝就可以解決戰鬥。而忽略了用用腦子!雖然他們順利地攻占了九號高地,但要建奴的騎軍在這個時候衝過來,卻造成了無畏的傷亡!士兵的鮮血不是功勳章的墊腳石。作為指揮官,你的無能,隨時會造成更多的鮮血!」教室里,一個年輕的教官們拿著教鞭,黑板上,滿滿都是畫著的遵化之戰上的戰例。

    「回到這一個案例中,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裡,從偵察員穿回來的情報之中可以得知,這個地方是建奴臨時安置多餘馬匹的地方。通過騷擾馬匹達成突襲效果,這是當年老祖宗在即墨之戰時蠻牛陣的智慧!」

    陸軍學校教室里,所有人鴉雀無聲,唯有教員說話喝水的停頓時分,嘩啦啦鵝毛筆速記在紙上化寫的聲音。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此刻教室外已經突然間有了院正傅如圭與日本訪客的圍觀。

    宗義成低聲看向陳漸鴻:「敢問這位是哪位名將?」

    「在下……不認得。也不似軍事博物館裡的名將錄中的一員。」陳漸鴻面有難色。他也隨同跟了過來。他記性很好,去軍事博物館的時候幾乎記下了每一位名將們的表現。  

    但這一刻,他可以很確定,這一位教員並不是那些名將之中的人。

    「這是當日輪值的教員,蘇松,他的文化課表現非常優異,也在軍中來回調任,現在是作戰指揮系的見習教員。」果然,傅如圭說出名字,宗義成皺著眉頭,並沒有認出這一位。

    「這般英才,才只是一個見習教員……」阿部忠秋心在吶喊。

    他想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

    但一連走過去,偷聽了一堂又一堂的課,阿部忠秋發現每一堂課都非常精彩。更加讓他們驚嘆的是,所有的課程毫無花哨,都是實戰之中經驗在推廣,在總結,在反思。

    當然,這也並非意味著沒有高級將官在講課。

    在這裡,阿部忠秋見到了炮兵將領柳泉講解炮兵的運用。只不過,講到關鍵之處,阿部忠秋就被人不著痕跡地拉走了。

    離開了教室,阿部忠秋似乎回過神,道:「等等,方才,至少上千名學員。他們……他們都認字?」

    一千名士兵能夠認字,這樣的發現,讓阿部忠秋回想起來,無比驚恐。

    望著阿部忠秋驚恐的表情,傅如圭忽而有些異樣的暢快,道:「沒錯。他們,都認字。這是皇帝陛下在四年前就已經決定的事情。沒有完成基礎識字學習,不能夠達標的,都得不到晉升。」  

    與晉升捆綁在了一起,不難想像士兵們對於此事的積極性程度。

    更何況,還有更多的獎勵計劃。

    聞言,阿部忠秋環顧一眼,看到了宗義成眼中的不安,也看到了陳漸鴻與王夫之眼中的平靜。

    對於王夫之與陳漸鴻而言,這的確算不得什麼奇怪的事情。

    也許,他們已經更加接受一支榮耀威武的軍隊,而不是粗魯野蠻,毫無軍紀的匪徒。

    「在下……明白了。」阿部忠秋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他不得不承認,這一回徹底被震動到了。

    第36章 東亞唯一強國

    後世,總有人拿中國與印度對比。兩者都是有龐大人口的國家,而且印度的國際環境顯然要優於中國。尤其是印度在gdp超越了舊的宗主國英國以後,印度人直追中國的言論開始發酵增多。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都是印度與中國相似的龐大人口。

    人多力量大,低人權優勢無疑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也可以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從而開始經濟的騰飛。

    但是,如果只是這麼想,勢必是忽略了一點至關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教育。

    不識字,就意味著只能做最最基礎的苦力,稍稍複雜一點的工作都完成不了。而且,如中國人一樣勤勞忍耐的民族是稀少的。印度人的確是忍耐了,但形容他們勤勞顯然是一種昧著良心的做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3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