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頁
「這個思路就對了。」朱慈烺笑道,又環視眾人,目光藏著期待。
他在等待那個將他全部注意都猜出來的人。
李邦華對視著朱慈烺的目光,試探著道:「聖上……或可推出還遼令了。」
「哦?」朱慈烺有些詫異,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了。李邦華這是另一個方式在理解他的想法呢。
「所謂還遼令便是將遼東土地拿出來分配作為籌碼。一則可以作為復遼大軍的犒賞,二則可以吸引流落天涯各處的遼民回遼。臣了解到,山東、天津、京畿各處都有遼民流落。他們寄食他鄉,境遇悽慘。若能回遼耕種,則不會存在奪食當地的情況。一則能夠緩解各地稍顯激烈的人地矛盾,二則能夠充實遼東,穩固遼東。不會出現漢時朝鮮樂浪郡之舊例。」李邦華侃侃而談,思路十分清晰。
所謂還遼令其實就是分土地。
這一招對於無論哪一個時代的中國人都是極其具有刺激性的。想當年,紅軍能夠招到人馬便有一個頗為有意思的原因:老鄉,加入紅軍能夠分土地。
而朱慈烺的大軍之中,根基是當年的山東鎮。而山東鎮裡頭不少兵源除去一部分京營子弟以外,就是就地募集。這裡頭,朱慈烺頗為一開始就頗為中意的就是遼人。這些人失卻家鄉,流落外地,無所依靠,最是有當兵的意願。而且他們能夠千里逃亡存活下來,大多數身體底子也不錯。
故而,朱慈烺的大軍裡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遼人。
一石這個還遼令推出,毫無疑問,全軍戰意洶湧,請戰的摺子能夠瞬間堆滿朱慈烺的案頭。
其後的好處,便是緩解人地矛盾和開發遼東了。
東三省這年頭開發明朝有很大一段功勞。只不過伴隨著建奴入關,這個開發就趨於停滯。
以至於到現在,遼東之地反而廣袤得仿佛無人區了。等於是要重新開拓一遍。當然,有曾經經營的基礎,難度會更低。
自然,若要殖民關外,寧夏河套是一處,漠南蒙古草原是一處,而遼東卻是比前兩處更加優越的地方。
更何況,跨越遼東往北,就是後世共和國的長子東三省呢。那裡,黑龍江、吉林、甚至海參崴等地都是無主之地。
朱慈烺搶先開發,也能以後有根基與老毛子角力。
一系列的念頭在朱慈烺的腦海里閃過,最終,讓朱慈烺笑道:「集思廣益果然是個好法子啊。諸位愛卿的辦法很好,都很好!而朕的想法呢,卻略有不同。諸位愛卿,可以看看。」
說著,朱慈烺拿出了一幅地圖。
地圖眾人見的不少,各式各樣的都有。
但朱慈烺拿出來的,卻是迥異於之前的。之前的地圖都是大明國內地圖。而現在,朱慈烺拿出來的是一副依靠自己後世記憶還原出來的世界地圖。
「我大明……在這裡。」朱慈烺指著這個紅色地區,道:「這裡,是朝鮮,往東是日本。跨越萬里浩瀚大洋,那是一個不輸於九州廣袤江山的大陸。其土肥沃,可養萬萬子民。當然,跨越大洋或許有些遠。但南下……福建的對面,便是一處大島。也就是澎湖巡檢司下的台灣。這一個大島一樣土地肥沃,若移民此處,百年後可活千萬人。再往南下……那浩瀚大洋的東南,又是一處只有野人的大島。若能據有此地,我又能活千萬人。再往西去……那便是當年鄭和下西洋之處了。也就是古稱天竺之地,這天竺之地,土地肥沃,一樣可活萬萬人。只可惜,已有立國。當然麼,具是孱弱無比,連西南夷都不如。」朱慈烺丟出了一個眼神給眾人體會,便不再接這一點。
眾人自然紛紛領會。
史可法與黃道周聽著,微微感覺有些不對勁。
這似乎與儒家仁義不對勁呢。只不過,一想到朱慈烺的脾氣,兩人便有些踟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李邦華悠悠地說著:「這天下陽光普照之地,就該有我大明王化施行。」
眾人品味著這個意思,紛紛頷首,也不顧什麼仁義了。
一時間,議論之聲紛紛響起。
「這些地方若是能占得,那也是傳揚子孫的好東西了。況且,在關內要占土地不僅價高,一樣還好被指摘。可要是開疆擴土……那想想就是青史留名的事情。」
「不僅如此,我聽說那呂宋之地還是生產黃金之處呢。」
「呂宋產不產黃金不知道,那洋銀可不就是從聖上所言那跨越大海之處的大陸而來?聽說,西人每年都有大船運銀上百萬兩而出。」
……
朱慈烺站起身來,看著這環球地圖,朗聲道:「諸位愛卿,這天下,天高地遠。遼東平復以後,我們的征途遠不會停止。這一場遠征,不是朕的好大喜功。而是為了這大明百年國運所圖。這樣的遠征,絕非是空耗國帑,耀武揚威之舉。這不僅將是一場征服世界的啟航,更將是給與帝國萬萬子民生存空間的拓展。終有一天,當我們進行著這一場永不停歇的征途時,我們會發現,太陽升起的地方,永遠有我大明日月龍旗飄揚!」
第94章 宮內宮外
決定著一個時代開啟的國務會議落幕了。
朱慈烺慷慨的演講過後,對內開發,對外殖民的調子便定了下來。
作為決定國策的高級別會議,更多的談論的是路線,是戰略,而不是具體的實施。於是,調子定完了以後,朱慈烺便離開了。接下來更細緻的任務會有內閣、樞密院、都察院以及各部衙門的首腦進行更加細緻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