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頁
眾人聽楊文岳如此說起,紛紛便是嗡嗡鬧鬧了一陣。
但很快,眾人便平靜了下來。
楊文岳接下來便開始提及的是軍銜制。
一名新兵入伍,首先授銜列兵軍銜。半年期滿,在完成三百個識字要求後,便可以獲得二等兵的軍銜。完成全部識字課程並且服役半年無處分後,便可以獲得一等兵軍銜。其後經過年限不一的要求或者擁有軍功便可以從下士、中士、上士、軍士長、護軍以及上護軍一路升上去。
這是士官系統。
其後便是軍官指揮系統。
從初級尉官的少尉、中尉、上尉。
然後便是少校、中校以及上校。
最後便是上將、中將、以及少將。這是將級系統。
對於近衛軍團系統而言,虎大威、陳永福以及夏晨等人都是瞭然。
但孫傳庭卻皺眉了,他輕咳一聲,有些不甚適應地看了看座椅,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個禮節發言。畢竟,崇禎年間可是沒有大臣有椅子做的。
朱慈烺笑道:「舉手示意便可。孫卿家但請直言無妨。」
「那老臣就多嘴幾句。」孫傳庭起身,笑道:「軍銜之制,榮於將士,分明指揮體系。這是大善。然則,若不能讓將士明白上下等階之分,則恐怕會出很多誤會,甚至笑話。尉,軍尉乃晉國古稱,為初級軍官無不妥。一軍之將,少中上之分亦是無礙。唯獨這軍校,還請商榷一番。畢竟……軍中小校,多為尋常之稱。以數千將士之長,以校官論,恐怕不妥。一家之言,諸位評判。」
楊文岳緩緩頷首,不置可否。
眾人一陣翁鬧,也都反應了有這些擔憂。
李邦華沉吟了一下,道:「既然說起晉國古制,那我也想起來了六卿。晉文公回國後建立了新軍。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不如改為,少軍佐,中軍佐以及上軍佐。當然,亦可簡稱為少佐,中佐,以及上佐。」
又是一陣嗡嗡鬧鬧的議論之聲,這一回眾人聽著這個陌生的古稱,倒是紛紛有些不明覺厲的感慨。
就如同後世不少人聽了日本人的地名都紛紛覺得很厲害,很有含義一樣。
其實,也只是對陌生不太理解的東西有一種不明覺厲的先決印象。反而對已經熟悉的名字覺得漸漸俗氣。
朱慈烺心中倒是覺得這些有些像是後世的日本軍制。但轉念一想,日本人設置這些還不是從中國學來的?弟子用的,老師還用不得?
更何況,往後日本是行省還是加盟國都說不定呢,哪兒還有什麼大日本帝國的事兒。
一念及此,朱慈烺便笑著點頭:「如此上佳。」
楊文岳刷刷改了一下,軍銜制便就此取得了共識。
其後,便是軍制上的細節部分了。近衛軍團的將官們都很淡定,其實,全軍的改革都是以近衛軍團作為主幹進行的擴充調整。
比如第一團,全團滿編一共有八千人。按照近現代的軍制,這哪裡是一個團,分明是一個師。各營兩三千人,實際上反而更像是加強團或者一個旅。只是朱慈烺一直苦於沒有足夠的軍官這才不能進行更精細化的調整。
眼下朱慈烺掌權兩年,陸軍學校亦是在兩年時間裡輸送了上千名優秀的軍官種子,原本的短板也就漸漸補齊了。
最關鍵的是,伴隨著獲鹿鎮一戰以及遵化戰役的勝利,全軍上下都培養了足夠優秀的老兵骨幹以及在戰爭之中脫穎而出的功臣。
如果是別的朝代恐怕還要頭疼怎麼去賞,有沒有位置,有沒有銀子。
夏稅過後朝堂當然不缺錢,戰利品亦是格外眾多。那就只有一個問題:有沒有位置。
但聯想剛剛,朱慈烺原本還苦於沒有足夠軍官種子,這一回功臣如此之多,自然原本擔憂都不在。
真可謂是:正瞌睡著有人送了枕頭。
第83章 升職加官
有了足夠的人,建制便可以漸漸完善了。故而,朱慈烺便參考了後世法國的軍隊系統,重新精簡基層擴充了指揮層。
在大明嶄新的軍制之中。
每個軍擁有兩個師,每個師擁有兩個旅,每個旅擁有兩個團。每個團有三個營。一個戰鬥營下分配六個百戶,故而,一個百戶下約莫有一百四十人。
如此一來,每個營有八百四十人。
改革後,每個百戶下就有一名上尉百戶,一個中尉軍師,以及四名少尉總旗,八個士官小旗。以及大約一百二十名左右的普通士兵。除此外,每個百戶旗下總會有數量不一的隨軍醫護兵。以及直屬於軍師的文職士兵,負責統計戰功核對軍餉等庶務以及安排後勤的炊事班,除此外還有傳令兵、旗手等專職或者兼職士兵。
改革軍制後,一個團會按照此前戰功如何以及補給等階序列擁有兩到六個步兵團。
而這,便有設計到樞密院這一回設計的兩個等階。甲種軍以及乙種軍。甲種軍便是意味著齊裝滿員,後勤補給投入最佳,平時保持全部訓練的主力軍隊。而乙種軍隊則是保留骨幹以及編制的普通部隊,平時訓練也並不按照最高的強度進行訓練。遇到戰時,則迅速填充人員,對前線軍隊進行補充。
顯然,最強的主力會擁有較多的戰鬥團,而乙種軍則很可能只擁有兩個或者保留架子一般的三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