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09頁

    說到這裡,鄭芝龍盯著鄭成功的眼睛,輕聲道:「相信在台灣的荷蘭人也一定擋不住我兒!」

    顯然,鄭芝龍並沒有自己下定決心將力量都轉移到台灣上去。畢竟,荷蘭人在海上之強大他是深有感觸的,與荷蘭人掀翻臉未免會讓自己的財源受到大大的波動。而且,他雖然不希望歸順朱慈烺,卻不代表他打算離開明國國內。沒有這麼一個超級大市場與貿易地如何維繫海上霸主的力量?

    聽完鄭芝龍前頭的話,鄭成功臉上露出了微微一點失望的神情,但此刻聽著鄭芝龍殷切期許,他又頓時開心了起來:「父親大人放心,那便我去做好了!孩兒定為父親大人打出一片新天地!」

    ……

    鄭成功走後,鄭芝龍臉上和藹可親的笑容緩緩收了起來,左右踱著步子,最終還是思緒落到了而今局勢里。

    荷蘭人強大,鄭成功亦是年幼,這便意味著成果遙遠。太晚的事情只能算得上一個長遠的布局。哪怕這個布局在如何英明果斷卻也解決不來當下的問題。

    「朝堂……」

    「太子……」

    「建州……」

    鄭芝龍看著一副海圖。忽然將指頭劃到了平壤上。  

    「沒記錯的話,朝鮮人親清派的金自點是鄭彩打過交道的。至於平壤,亦是在丁卯胡亂時被清軍占據,眼下依舊是清人的勢力範圍。不管如何……先去看看。先看看……」這般想著,鄭芝龍喃喃自語了起來:「只是先看看。畢竟老了,若是沒那般嚴重,還是不打為好。」

    鄭芝虎一直沉默不語,此刻見了。不由道:「大哥,莫要多想了。不如讓四弟鴻逵去一趟南京罷,先探探風聲。再讓彩侄看看殿下在南京如何景象?」

    鄭芝龍道:「也是。芝虎想的是,趁著殿下還沒出海,先讓鴻逵在南京看看。他考了武舉人,也算是朝堂裡面的一份子了,找些關係問問……也跟著買他一艘飛剪船!既然這飛剪船能賣給松江徐家這種私商,那又為何賣不得我們?大不了,多出一倍的價格!這也是試探啊!」

    ……

    嘩啦啦……

    海浪聲拍打在礁石上,聲音清脆。

    朱慈烺背著手。走到了濟州島的一處海邊荒地上,看著一個隆起的小土包,不由失笑道:「這就是光海君李琿的墳墓?倒也真是夠寒酸的。」

    沒有陵園,沒有守兵,也沒有壯觀的屋舍,這就是曾經朝鮮國王李琿身死的地方了。  

    他的身邊,隔著不遠處的地方,幾個身形矮小一張大餅臉的男子不住地解釋道:「天朝上使容稟,我等本欲將光海君葬到楊州赤城洞松陵里,只是錢糧缺少。海船太少,以至於久久未能成行……實在是……實在是……」

    朱慈烺掃了一眼這幾個嘰里咕嚕的朝鮮人,微微有些不耐。

    他對這個光海君的情況倒是有些了解,但正因為了解。所以才絕對不願意為他出頭。

    儘管這一位也算得上有些能耐的一代國王了。

    1575年,恭嬪金氏誕下光海君,是為朝鮮李昖的庶二子。李琿出生兩年後生母金氏辭世,光海君與其大2歲的同母兄長臨海君由嫡母懿仁王后撫養長大。由於懿仁王后不育,直到她在1600年過世前,宣祖沒有任何嫡子。所以李琿也算得上儒家觀念中繼承權最正統的王子。被大臣們一再上書請求宣祖冊立世子,只不過李昖卻遲遲沒有應許。直到壬辰倭亂爆發,豐臣秀吉領兵由釜山登陸大規模侵略朝鮮,來自大臣和各地儒生的奏摺層出疊現,紛紛要求即刻立儲,穩固國本,李昖在壓迫下終於同意冊封光海君為世子。

    萬曆二十年,壬辰倭亂爆發,臨海君李珒被俘,當時朝鮮國王李琿倉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歲的李琿攝國事。李琿收集流散的軍隊和義兵,號召通國勤王,以圖恢復。李琿的這個舉措振奮了朝鮮民心軍心,對全國團結一致打擊倭寇很有作用。萬曆二十一年,日本撤出漢城,退守釜山,並將虜獲的臨海君和順和君兩位王子送還,倭亂暫時告一段落。李琿也漸漸鞏固了地位,萬曆三十六年,李琿病逝,世子光海君嗣位,也就是眼下的朝鮮前任國王。  

    只不過,繼任朝鮮國王后李琿卻算不得合格。李琿即位後,按照朝鮮仁祖後史書的說法,是「昏亂日甚,幽廢母后,屠兄殺弟」。其後七庶獄事、廢黜大妃等等都可以說黑歷史滿滿。

    其任下,國內矛盾日益突出,政治上上升渠道被關閉使得朝內腐敗,經濟上因為逃稅越來越多使得財政不斷匱乏。

    最讓朱慈烺知曉後惱火的當然就是對外關係了。1618年夏季,朝鮮收到3封來自遼東指揮使丘坦和廣寧指揮使汪可受的信函,要求朝鮮出兵支援。大多數官員提議立刻出兵,光海君則表示反對,直到大明皇帝降詔書,朝鮮才勉強出兵。其後的戰爭之中,光海君李暉也是十分不看好明朝,出工不出力,陽奉陰違。

    「行了,殿下正在靜思,諸位都走吧。」這時,倪元璐開腔趕走了這幾人。他明白了朱慈烺的胸中所想。

    第91章 北征朝鮮

    待眾人離去,倪元璐輕聲道:「殿下,此輩背離宗主,得罪天下士紳,以至於掀起李倧發動政變死在此處,委實罪有應得。如此算起來,亦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了。」

    「哈哈,汝玉總結得精闢啊。」朱慈烺聽倪元璐的形容頓時笑了起來:「大明為天朝上國,可不僅僅是從刀兵上爭來的名位,更不僅僅是因為每年朝貢的賞賜。與武力一樣重要的還有大明的軟性力量:文明,是儒教。儒教傳揚四海,朝鮮為我大明藩屬,儒教自然也是根深蒂固,士大夫奉五倫為正論,視大明天子為君為父。李琿對於明清戰爭的形式是判斷對了,也意識到了朝鮮本身的嬴弱,試圖組建強大軍隊。但其『不背明,不怒金』之策就是一個牆頭草,兩邊被出氣啊。眼下就是說其不義或邪論,至朝鮮王朝滅亡,也無人會提出異議。據我所知,其在位最後的5年裡李琿完全孤立,群臣不分黨派對李琿群起而攻,甚至表示寧得罪光海君也不願得罪明朝。李琿背叛大明,又與士大夫交惡,同時失去這兩股支撐朝鮮君王王權的力量,他被廢,也就是個時間的問題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0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