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頁
建立宮室、攻滅一國、醉心萬物、痴迷美色。這些都要用錢。
但朱慈烺顯然不一樣。
第8章 新制度
對於我們的皇帝陛下朱慈烺而言,每年國庫撥給內庫的錢糧已經足夠紫禁城花銷還有結餘。作為恆信商行的東家,朱慈烺更是擁有足夠的私財,以至於可以揮手就給太上皇五十萬兩進行對北美大陸的探險。
要知道,這筆銀子對於朱由檢而言,很可能就是他執政時候一支十萬大軍一年的軍費了。
但朱慈烺隨手就給了。
朱慈烺既然不缺錢,自然就不需要擴張自己的權力從國庫里拿錢。沒有衝突,自然就不會有鬥爭。
但是,朱慈烺是要出國的。
那就意味著皇帝陛下無法長期在京師處理國務。大臣們守規矩,自然是老老實實地幹活,沒人批覆那些大政要務頂多是耽誤了事情。
但人性之複雜讓朱慈烺完全可以預料到,一旦皇帝陛下的威名隨著長久不見以及遙遠的距離淡漠下去,定然會有人搞事。
貪污、受賄……
對於掌握巨大權力的官僚們而言,不做事反而壞事實在是太容易太簡單了。
這個時候,反而是朱慈烺替代了歷史進程之中的那個新興貴族以及資產階級……有了對政府制衡的需要。
這個時候,預算制這個格外管用的工具被朱慈烺拿出來也就順理成章,更會效果出眾了。
當然,對於朱慈烺而言,他並不會提這些帝王心術的東西。
朱慈烺只是單純地講好處。秩序、公開以及效率。
對於在權力場裡浸泡數十年的官員們而言,朱慈烺提及的這幾點可謂是一縷清新的春風淨化了爾虞我詐的大明官場。
這幾年雖然因為皇帝陛下的登基,官場風氣有所扭轉,但百年頑疾,非一朝一夕可改。
人亡政息的例子實在是並不少見。
但預算制度這一點,卻是可以超越人亡政息這等規律的。因為,這是制度。得宜的制度,就如同六部一樣,代代傳承。
首先,預算制度的建立代表的是秩序的價值。
前文所言,朱慈烺用預算制度控制政府,但反過來,浸淫官場的官員們難道就不會用預算制度制衡皇帝陛下?
而今的皇帝陛下不在乎錢,是皇帝陛下控制朝堂,但下一個又會誰知道呢?
而預算制度的建立,便是代表著一種新的秩序,新的規則在建立。更加關鍵的是,因為皇帝陛下的首肯,這意味著這樣的秩序顯然也是可以約束皇帝陛下的。儘管,這個秩序與規則是由朱慈烺劃定,定然是百般有利於朱慈烺。但既然能約束朱慈烺,那就顯然可以約束下一個皇帝。
況且,既然皇帝陛下沒有獨斷專行,直接宣布預算制度運行,而是事先與諸位大臣們溝通。那顯然意味著他們也有參與的份兒。
如此一來,自然是讓眾人感覺到了安全感。
這意味著秩序的穩固,意味著規則的尊嚴。
這對於過於尊崇權力的中國人而言,實在是先進與進步。
至於公開的效果,那更是立竿見影。
恐懼來源於未知,誤會也大多來源於誤解。
預算制度一旦建立,顯然各級預算開支也會公開。更加容易讓人監督。
至於效率的問題,那更加簡單明了。別的不說,預算制度配合明定國是,推諉扯皮等內耗便可以極大降低,效率自然是極大提高。
明白了這些好處,傅淑訓的態度很快就變化了下來。
很快,傅淑訓便開始細細地詢問起了朱慈烺預算制度的構建細節。
而朱慈烺也很有耐心。
「對於明定國是與財政預算兩件大事,我打算召開大會。往後,每半年朕還是會在南北二京呆一趟的。這個時間裡,會舉行國是大會,審定國務。同樣,每年也會舉行規格更高的全國國務會議。這些重要會議,如無極端情況,朕都會親自主持。不同級別的國務,都會在不同級別上審定。其中,財政預算會在每年舉行的最高規格的會議里由朕親自審定……」朱慈烺拿起紙筆,開始比劃了起來。
顯然,朱慈烺是在給財政預算制度披上一層金衣,高規格,自然高級的法定性。
同樣,財政預算也是一個推進朝廷規範管理的極佳辦法。帝國各部門依據國法享有職權。同樣,也可以完善律法劃分事權與財權。通過對預算的管理與控制,從而消除各部門的盲目性以及隨意性,讓朝廷管理更加透明、規範並且穩定。
再以此根據「事權與財權相一致」的原則劃分預算資源,便可以使得各級部門各級衙門不得不在自己的財政開支、責任劃分以及收入劃分上進行適應匹配,而不是恣意妄為,留下巨大虧空讓下一位要麼繼續瞞報,要麼自行填補幾乎完成不了的虧空。
「朕還打算建立國庫單一帳戶……」
「陛下說的是,財政收入各入他門,實在太零亂了。」
「還有朝廷採購制度……」
「若是如此,貪腐舞弊可大為減輕,妙啊!」
「健全預算監督……」
「當然,預算也不能隨意設定。也要考慮投入與產出,這個也是要考核績效的,權責一致……」
朱慈烺與傅淑訓你來我往,大多數時候都是傅淑訓請教,朱慈烺答,然後傅淑訓亦或者其餘官員紛紛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