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75頁

    而自然,孫傳庭便要用百倍的氣力來投注進去,尋找一個理由。

    畢竟,這是三朝皇帝都未做到的事業。

    「飛熊團當然的稱號已經有了。自然不用提了。」楊文岳道:「這一戰後,樞密院會優先調配飛熊團的新兵以及陸軍學院種子軍官的分配工作,幫助飛熊團恢復軍力。同時……」

    楊文岳賣了個關子,眼見眾人巴巴看著,這才朝著朱慈烺一拱手,道:「遵照吾皇聖命:帝國軍隊即日起『涅槃計劃』。」

    所謂涅槃計劃,實際上就是帝國軍隊體系要重新開始調整。

    在座的任何一人都深切明白,帝國軍隊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地步。從前是沒有希望,而現在,一切都有了可能。

    有賴於朱慈烺在河南的治理越發鞏固,最大的難民源地終於不在產出難民。同事,又因為陝西順軍的造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被剿滅,來回鏖戰的戰爭讓當地人口銳減,客觀上又降低了糧食的短缺,從而沒有在醞釀大範圍的平亂。

    故而,當中央政府免稅的政策下達以後,陝西、山西以及河南這三個農民起義的策源地都就此平靜了下來。

    沒有了內亂,外敵又在遵化戰役之中被朱慈烺打了一場漂亮的圍殲戰。國內的戰爭就此消停下來。  

    其後,便是來自江南財源地的稅賦開始經過成熟的海運體系運送入京。

    帝國的財政機器得以順利運轉,加上獲鹿戰役與遵化戰役之中繳獲的戰利品,負責而今帝國財政的傅淑訓眉開眼笑,難得讓戶部這個衙門有了幾分寬鬆。

    在這樣的基礎之下,改革也有了條件。

    更加重要的是,帝國軍隊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地步。這在遵化之戰帝國主力只有萬餘人追擊的現實下顯得格外迫切。

    當然,要論及大明帝國的軍事改革,則又不得不從1368年開始帝國的軍師變革說起。總體而言,大明的軍師變革從衛所軍制到募兵制、京營以及邊軍不斷演化。而一切的改革,都只是在既有基礎上增加新的東西。

    礙於祖制,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擁有足夠的權力以及能力可以根本性地改革軍制。不過,到了朱慈烺手上時,一切顯然不一樣了。

    朱慈烺要全面的變革。而這一切,則要從衛所軍制開始說起。

    衛所兵便是洪武年間太祖時期建立的衛所軍制。衛所制的構想是來源於唐朝的府兵制度。太祖皇帝朱元璋也寄希望於衛所制度,希望可以讓大明朝廷往後不費龐大軍費便可以有百萬大軍。事實上,在大明的後來,光是雲南一地,最多的時候就有20衛、3御、18(守御)所,共有133個千戶所,衛軍約148960人。在洪武二十三年時,大明全國範圍內就一共有內、外衛547個,所2563個。足足有百萬大軍。  

    只可惜……

    第82章 革新與擴軍

    衛所制下的明軍的的確確是不需要大明朝廷額外撥款軍費的。

    只可惜,這衛所制度經歷了太祖皇帝以及成祖皇帝過後,便迅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糜爛。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並非說明唐朝以後整個天下歧視軍人,而是因為當兵既是沒有好待遇,又做下許多壞事。

    至於作惡的原因也簡單,生活貧苦。

    衛所制度在朱元璋的設想之中頗為自得。劃撥一塊地方,讓軍隊和平時期種田,戰爭時期打仗,世世代代為軍人,這個構想仿佛十分完美。有農田生產,也不需要國家負擔。

    可實際上,一到和平時期,承平日久,軍隊的重要性就降低。軍官開始侵吞土地,將軍戶壓迫為農奴。整個衛所制度成為一個大號的農奴世界,戰鬥力轟然倒塌。軍戶也紛紛變得十分窮困。

    窮困極了,自然就有惡向膽邊生的人。縱然是老實的,也會逃兵。洪武初年至洪武三年十一月,衛所制下逃亡者計47986人,因此不得不根補、勾補等方法彌補。根補即抓回逃軍,勾補則由其戶中以丁補,但此舉既擾民又擾官,亦有軍官藉此貪污,迫害百姓,使鄉裡間痛苦不堪。最後逃兵有增無減。  

    在國朝初年之前,鑑於衛所兵不斷糜爛。大明開始建立京營。

    京師京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右哨。軍士除來自京師衛軍外,又調中都留守司及山東、河南、大寧三都司衛所馬步官軍輪番到京師宿衛和操練,稱為班軍。

    依靠抽調全國精銳組成京營的做法,朝廷保持了對北面蒙古人的攻勢。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一直在土木堡之變前,大明對蒙古都是優勢的一方。

    只可惜,土木堡之變,五十萬京營精銳付之一炬。京營元氣大傷,骨幹折損殆盡。後來雖然時有恢復,但大明軍力在崇禎年間已經潰散殆盡。

    尤其嘉靖年間倭寇為患,曾經在國朝初年時抵抗倭寇的沿海無數衛所毫無作用,甚至讓百餘倭寇橫行到了南京城門前。就是原來的京營,也是不堪一用。

    而這個時候,衛所兵已經糜爛到了最慘澹的時候。最終的結果便是讓衛所制度事實上成為一塊膿瘡,誰都不去碰他,但朝堂也再也失去了以衛所軍製作為國防倚靠的打算。

    為此,大明朝堂便開始改為募兵法。戚繼光用募兵法在義烏募吃苦耐勞的礦工為軍,就此打造了天下赫赫威名的戚家軍。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7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