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16頁

    實學,源起於宋代的「事功學派」。強調經世致用。

    就這樣,五年前,崇禎十一年朱之瑜被推薦到禮部,以文武全才第一的名號第一次走上歷史的舞台。那年,朱之瑜三十八歲。

    三十八歲的朱之瑜已經很成熟了。他沒有被功名沖昏頭腦,他看清楚了當今世道日壞,國勢維艱。官為錢得,政以賄成,朝政紊亂,官場惡劣。此時入仕,只能陷入泥潭。

    此刻,奔向南京的朱之瑜想起了自己當年對妻子說過的話:「我若第一進士,作一縣令,初年必逮系;次年三年。百姓誦德,上官稱譽,必得科道。由此建言,必獲大罪,身家不保。自揣淺衷激烈,不能隱忍含弘,故絕志於上進耳!」

    當年的他看透了世道,明白自己銳意進取進入官場妄圖改變這個世界,只能給自己招禍。

    所以朱之瑜說:「世俗之人以加官進祿為悅,賢人君子以得行其言為悅。言行。道自行也。蓋世俗之情,智周一身及其子孫。官高則身榮,祿厚則為子孫數世之利,其願如是止矣。大人君子包天下以為量。在天下則憂天下。在一邦則憂一邦,惟恐民生之不遂。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朱之瑜不重權欲,他只想一展胸中報復。他明白民生是國本。所以沒有入仕也在民間奔走,關心民生,希望用自己一點微末的努力將胸中的那番韜略施展多一點,將這世界多往好的地方改變一點。  

    顯然,朱之瑜是不甘心自己被埋沒的。

    而這個時候,北國消息傳來。突然間,年輕的太子驟然崛起。肅清戶部混亂,理順財計政策,練一方強兵平定內寇,舉艱難之力鏖戰建奴,殺虜酋阿巴泰雪大明國恥。

    一時間竟然讓朱之瑜有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當他聽聞朱慈烺正在星夜兼程南下南京監國的時候,朱之瑜坐不住了。他買了好馬,風雨兼程地從浙江餘姚拼命朝著南京趕過去。

    一路上,朱之瑜還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同仁志士被這樣一個驚喜所吸引。

    有了朱慈烺的大明,就如同在寒冷的冬夜之中,於草原上燃起了一點火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朱慈烺的火種點燃了散亂如沙的這些大明志士的火種。

    就如同,朱之瑜一出餘姚就看到了一同前去的黃宗羲。

    同在餘姚,更年長的當然知道這個小自己十一歲的黃宗羲學識淵博,胸中有大韜略,是不弱於自己的才學之士。

    而這樣的才學之士,一樣也如自己一起被朱慈烺吸引,喚起了挽救蒼生的希望,這如何不讓朱之瑜感慨難忘?  

    「現在再去,一樣不晚!」朱之瑜說罷,便打馬狂奔,朝著前方衝過去。

    看著興沖沖的朱之瑜打馬衝去。

    跟在後頭的黃宗羲卻是有些沉默。

    十五年前的黃宗羲就已經揚名海外,被稱之為姚江黃孝子。對於推崇忠孝的古代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崇高的榮譽。

    有這樣的一個基礎在,黃宗羲拜名師,苦求學,師從大儒劉宗周,得蕺山之學精髓,續鈔堂於南雷,以承東林之緒。

    只可惜,黃宗羲時命乖蹇,屢試不第。去年北京科舉黃宗羲又是名落孫山,只能在去年冬月初十回到餘姚。唯一可以稱得上慶幸的是黃宗羲沒有遇上兵亂。

    只不過,這一回去南京投靠太子。黃宗羲卻不全然都是那般純粹的激動。

    他雖然對這位戰功赫赫的太子抱有希望,卻擔心這位強勢南來的太子會讓江南格局大變。

    任何變動,都是對既有利益的格局。

    黃宗羲雖然只是一個落第的士子,卻是這個時代當仁不讓的參政者。也就是說,他擁有遠不止於官面上身份的實力以及影響力。

    而這,便涉及到了東林之後的另外一個關鍵性存在——復社。  

    崇禎元年,張采中進士,張溥以覃恩選貢人京師太學,廷對高等,名滿京華。很快,張溥與杜麟征、王崇簡結燕台十子社,隨後又結識在京士子米壽都、陳肇曾、楊廷樞、徐汧、羅萬藻、艾南英、章世純、朱健、朱徽、張采、宋征璧等人。

    張溥高呼:「我國家以經義取天下士。垂三百載,學者宜思有以表彰徽言,潤色鴻業。今公卿不通六藝,後進小生剽耳傭目。幸弋獲於有司,無怪乎椓人持柄,而折枝舔痔,半出於誦法孔子之徒。無他,師書之道虧。而廉恥之途塞也。新天子即位,臨雍講學,丕變斯民。生當其時者,圖仰贊萬一,庶幾尊遺經,砭俗學,俾盛明著作,比隆三代,其在吾黨乎?」

    一眾士子為張溥所言振奮,結社入內。彼此交厚。

    戊辰會試,只有受先、勿齋兩人及第。落第的士子們抱團取暖,彼此痛訴失意。趁此時機,張溥喊出了復興絕學的口號,開始聯絡天下士子。

    燕台十子之盟包括了江右和松江文人集團的核心人物。江右文人張、羅、陳、艾四家,有三人在盟,即使艾南英日後被復社所擯棄,但羅萬藻、章世純、陳際泰都成了復社中的著名人物。松江文人夏允彝、杜麟征與陳子龍,是幾社六子中的三人,陳子龍在天啟七年(1627年)已與張溥、張采相交。嚴子岸即嚴渡。其父嚴調御與弟嚴武順、嚴敕曾成立小築社,稱餘杭三嚴。小築社後來與張岐然(秀初)、江浩(道暗)所辦讀書社合併。張溥與嚴渡結識後,嚴渡返浙,『始大合兩浙同社於吳門」。共同加入復社。這樣實際上張溥已經聯絡了江右、兩浙、閩、松江以及北方的燕(都門)、趙、魯、衛等地區較有影響的文社領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1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