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31頁

    略一沉吟,王楓便道:“米尼槍早就有了,我們只是仿造,所以我用了國際上的通用命名,而這把是我們的原創,一定要起一個中國式名字。”

    說完,王楓轉頭問道:“張萬常,這是誰設計出的?”

    張萬常摸了摸腦袋,訕訕笑道:“總司令,這是您設計的啊,是由槍械處三組的幾十名弟兄根據您給的圖紙打造出來,您是不是想以設計者命名?那您只能用自己的名字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把槍的確是自己設計的,只是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王楓總覺得不大習慣,於是啞然失笑道:“今年是西曆一八五四年,所以我把它命名為五四式步槍,目前只是實驗型號,離裝備還遠了點,做工需要再精細,一定要在充分實驗的基礎上保證穩定性,槍管口徑需要再縮小,可以試著手工打造,另外一點便是子彈。

    我們用的米尼槍是17.8毫米口徑,五四式步槍就定為7.62毫米,除了生產少量現有的實驗彈,要把絕大部分的資金精力都投入在7.62毫米口徑子彈的研究上,我希望,我們的制式子彈可以試著使用無煙火藥,並且把鉛頭改為銅頭或者鋼頭,將來定型量產之時,我為所有參與人員授功!”  

    “是!”張萬常猛敬了軍禮!

    楊水嬌卻不解道:“王楓,7.62毫米那得多小啊,連指甲蓋的寬度都沒有呢,你為何要把新式子彈定那么小?小有什麼好?”

    這也是張萬常的不解,但他不會象楊水嬌那樣想什麼問什麼,而是會按著王楓的吩咐去做。

    王楓耐心解釋道:“你不要看五四式步槍的有效射程是七百米,那是在充分瞄準的基礎上,米尼槍也同樣,瞄準了打,的確能打中五百米的目標,但在戰場上激烈交火時,哪來的瞄準時間?

    要照我看,以抬手就打做為標準,米尼槍的真正有效射程不超過三百米,我們的五四式步槍要先進一些,就算四百米吧,因此決定步兵武器射擊殺傷效果的不是槍的有效射程,而是單位時間內向目標發射彈藥的數量,這就使得步槍不必用很重的彈頭來保證較遠的有效射程。

    另一方面,五四式步槍的射速為每分鐘六到七發,未來的改進型號射速還會更快,高發射速度要求士兵攜帶更多的彈藥,這只能使用小口徑子彈以減輕單位重量,而且這把只是實驗槍,七百米的有效射程遠不盡如人意,一千米才正常,所以縮小口徑,將來定型量產時保證七八百米的有效射程還是有把握的。”  

    “哦~~”張萬常恍然大悟道:“總司令,聽您這麼一說,我全明白了,您放心,我們會不折不扣的按您的指示研究。”

    洪宣嬌又問道:“那究竟多久才能裝備部隊?”

    王楓擺擺手道:“五四式步槍是最高機密,過早面世,會使得歐洲列強紛紛仿效,我們的工業基礎幾乎是零,論起生產能力,哪能比得上歐洲?

    不急的,既便有能力量產,也不用裝備部隊,與清軍、太平軍乃至捻軍作戰,根本用不著五四式步槍,這是專為歐洲人準備的,關鍵時候才能拿出來用。”

    “唉~~”洪宣嬌嘆了口氣:“你說的很對,但這麼好的槍只能看不能用,總感覺挺撩撥人的。”

    第三二二章 黃開廣投靠

    洪宣嬌頗為無奈的看著手中的五四式步槍,楊水嬌卻也跟著嘆了口氣:“每一發子彈都是用銅製造,砰的一聲,就沒了,打出去的都是銅錢,偶爾打打沒什麼,可是一次大型戰役,那得不少錢呢。”

    說完,楊水嬌還真掰起手指計算起來。  

    王楓搖搖頭道:“在目前軍中,糧餉占軍費的大頭,但在未來軍費中,糧餉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小,武器的費用會迅速膨脹,這都是拿錢來堆,越往後面,武器越先進,戰爭的成本就越昂貴,一場會戰消耗幾千萬乃至上億兩白銀都是常態,一般的小國家根本沒法承受如此巨額的軍費,所以大力發展工業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戰爭的最終成敗,是建立在國力的基礎上。”

    說這話的同時,王楓想到了銀行,發行紙幣成了他的迫切需要,只有把銅驅逐出流通領域,才能收集到足夠的銅來鑄造子彈炮彈,可是開銀行急不來啊,他需要有一個信的過的金融方面的專才來籌辦開銀行事宜,而這個人是誰呢?

    王楓暗暗嘆了口氣,又問道:“張萬常,火炮方面怎麼樣?”

    “報告總司令!”張萬常敬禮道:“自您離開之後,合計造出加農炮十二門,其中最後一門是二十五倍管徑,射程可達五里,重量也降低到了五噸,另外銅殼錐形炮彈正在研製當中,最後兩個月之內。會有配合火炮的第一批樣品面世!”

    “好!”王楓猛叫了聲好:“銅殼炮彈也要以制式毫米作為標準口徑,具體多少你們自行拿捏,但不要盯著一種。而是應該根據不同的應用範圍設計出不同口徑的火炮!”  

    “是!”張萬常再敬一禮。

    王楓點點頭道:“行了,你們忙罷,希望我下次再來,還能夠聽到好消息!再見!”在回敬了個禮之後,便與洪宣嬌、楊水嬌離開了兵器局。

    既然黃開廣有歸順之心,那麼接下來,則是去看看黃開廣是否真心實意。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3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