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31頁

    “嗯~~”曾國藩頓時眼神一亮,掏出兩塊令牌,喝道:“傳令,著江忠嗣領長沙諸營退往漢中暫避,擇機去河南與本帥匯合,著李續賓於武昌預備船隻,與本帥一起溯漢江進河南。”

    “是!”兩名親兵各自接過令牌,正要離去。

    “慢著!”曾國藩趕忙喚道:“若是有士紳願意隨同撤離,也一併帶上,但不得強迫,走留自願。”

    “是!”兩名親兵跳上快船,向回行駛。

    曾國藩的眼裡現出了一絲陰霾,緩緩道:“把水雷全部投下,至不濟也能為我們爭取些時間。”

    “是!”道道令旗打出,還剩下的數十艘布雷船涌了出去。

    曾國藩這才把目光投向了胡以晃,意味深長道:“胡大人,望你能約束住部下,本官不希望賴漢英之事重演。”

    “屬下明白了,請大帥放心!”胡以晃心頭一寒,連忙拱手應下。  

    第六零七章 去嶽麓書院

    曾國藩在撤退之前,把剩下的近千顆水雷,包括上百顆錨雷全扔入了江中,滾滾木箱飄向下游,迫使民盟軍不得不停止追擊,靜下心來掃雷。

    在把漂雷與錨雷全部清掃掉之後,天色已經接近了傍晚,湘軍水師早跑的沒影沒蹤了,追擊沒有任何意義,王楓只得下令就地宿營,明日再渡鄱陽湖。

    另外一直到深夜才清點出來,共收編太平軍兩萬與湘軍一萬五,山頂上的湘軍約有兩千,死傷近半之後,剩下的也悉數歸降,而竿軍的人數是一萬八,現場搜索到的屍體有近五千具,也就是說,差不多一萬三千人一鬨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民盟軍開始橫渡起了鄱陽湖,鄱陽湖湖口寬度最窄處約一公里半,近七萬人渡過去,足足用了兩天時間,直到六月二十日傍晚才進駐九江,這也讓王楓徹底絕了追擊曾國藩的心思。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王楓定下心來整編湘軍和太平軍兩萬餘人,太平軍相對容易,林啟榮被任命為了第十四軍軍長,劃入第四集團軍,在更新裝備與初步操練之後,歸李秀成統轄。

    而湘軍的情況較為特殊,湘軍兵勇全部是由各營營官自行招募,也就是說,湘軍只認自己的營官,這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私軍的特徵,是民盟軍絕不允許的。  

    在中國近代史上,北洋各路軍閥來自於淮軍,而淮軍沿襲的是湘軍營制,雖然湘軍在清庭的猜忌下很快式微,不過湘軍以營官募兵。進而形成自己私軍的傳統卻沿襲了下來。

    對於湘軍,由於沒法在短時間內摸透各營官的具體情況,因此王楓索性把營官一級的將領全部開除,每人發一百個大洋遣散費放回家,營官以下的一萬多人暫時混編入各連。將來再抽調人手另成一軍。

    整編足足用了八天,到六月二十九日,傳來了南昌的消息,果然不出所料,在九江湘軍潰敗之後,南昌守軍一萬五千人投降。江西巡撫文俊上吊自殺,至此,江西全境落入民盟軍手上。

    由於事先傳來了武昌湘軍已經棄城而逃的消息,因此王楓命第八軍一個師在五艘炮艇的配合下進駐武昌,命令李秀成留下防守江西的力量之後。挺進湖南,他自己也帶著其餘部隊深入湖南境內,至於那三艘護衛艦,跟著的意義已經不大,況且也中了彈,需要回基地修理,因此早在數日前就往回駛去。

    曾國藩曾寄期望於湖南鄉紳會給王楓帶來大麻煩,可是湖南鄉紳的力量基本上都變現為了湘軍。而湘軍收編的收編,逃的逃,這使得他們的力量正處於最虛弱的時期。

    於是王楓毫不客氣。剛一進入湖南,就把部隊散開,對各圩寨進行剿殺,執行的政策與當初在蘇北一模一樣,打土豪,分田地!  

    那時在蘇北只有兩萬多人。而如今,王楓本部加上第四集團軍的大部。總人數超過了十萬,雖然地形有些不利。可是仗著人多勢眾,效率不受影響,一時之間,湖南大地血流成河,人頭滾滾,無數圩塞被夷為平地,地主鄉紳勢力受到了重大打擊!

    不過當兩個月後進駐長沙時,發生了些意外,湘軍雖然退走了,但是城裡面的士紳竟然組織起團練自發守城,使得王楓一怒之下,用炮火轟塌城牆,很輕鬆的就攻破了長沙。

    長沙的街頭冷冷清清,一隊隊士兵穿街走巷,偶有縮在街角的路人雖然談不上表現出多大的仇恨,卻也是一副不冷不熱的模樣,可以看的出來,長沙人民並不歡迎民盟軍。

    石達開忍不住搖了搖頭:“總司令,早在咸豐二年,那時還是太平軍,我和東王,西王便以重兵圍攻長沙,正是長沙士紳出人力財力助清庭死守,聽說許多人還留下了遺書,誓與省城共存亡,後來我軍久攻不下,北上之後,長沙士紳又捐資修造戰船,接濟水師,還組織書院學生參加軍事訓練,哎,長沙這地方,邪門的很哪!”

    周秀英尋思道:“湖南是太平軍與朝庭作戰的主戰場,長時間的拉鋸戰,使得湖南民生凋零,百業破敗,民眾朝不保夕,湖南人痛恨太平軍是很正常的,而長沙是湘軍的大本營,我們民盟軍中近半的戰士又來自於太平軍,所以長沙人民不待見我們也可以理解,我想,只要把政策落實下去,說清楚了,長沙人民會慢慢改變對我們的看法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3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