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17頁

    王楓並未急於回家,而是翻看起了幾個月來的政府工作卷宗,那一筆一划書寫的蠅頭小楷,有些字好幾十個筆劃,不仔細分辨。真的很難看出其中的筆劃順序。

    王楓眉頭皺了皺,他前世作為特工。港澳台也是主要活動範圍,是專門學過繁體字的,他尚且如此,更別說普通人了。他覺得,漢字簡化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王楓!”這時,盛宣懷帶著盛宣梅跑入屋子,招呼都不打,就很不滿意的叫道:“我強烈向你提一個要求,你以後行軍作戰一定要帶照相機!”

    “帶照相機幹嘛?”王楓擱下卷宗,不解道:“盛宣懷,你以為是旅遊啊,擺個炮絲需要半個小時。誰吃飽了撐著一動不動?”

    以前王楓不理解清朝人照相為何不笑,個個面孔沉重僵硬,尤其是慈禧的老照片。使人很難相信這就是傳說中的貌頭如花,即便年過花甲依然是肌膚凝滑堪比少女的滿洲第一美人!

    而且殭屍照的現象不僅僅存在於中國人中,外國人也同樣如此,可是在見到這個時代的照相機之後,他理解了,半個小時的曝光時間。使得被拍照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別說笑半個小時根本不可能。保持一個動作半個小時不變都很困難。  

    盛宣梅接過來道:“王司令,不是給你照,我們都知道你不喜歡照相,我們也討厭,而是給俘虜照,你不是俘獲過僧格林沁與綿愉嗎?如果帶了照相機拍下來印在報紙上發行,那該引起多大的轟動?你還炸毀了北京永定門,應該拍幾張讓我們也看看嘛,唉,你這人啊,打打殺殺是個好手,就是不夠心細!”

    盛宣梅才十四歲,由於腳的原因,她不能穿連衣裙與涼鞋,仍是一副清朝女孩子的標準裝束,渾身都洋溢出一股水鄉女子所特有的靈秀之氣,這個時候,卻強行擺出了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不時看看王楓,連連搖頭嘆氣。

    王楓哭笑不得,勾勾手道:“盛宣梅,你的意見很對,等你腳治好了,過來給我當隨軍女記者,拍照專門交給你,如何?”

    被拍照是一種煎熬,給人拍照也是一項挑戰,需要把頭鑽進黑布里半個小時人工控制曝光,一想到這,盛宣梅打了個哆嗦,忙不迭的搖起了腦袋:“才不要呢,我在跟著宣懷學習遺傳學,已經著手了紅牡丹與白牡丹的改良實驗,我的最終願望是培育出彩色的牡丹,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挑戰,哪有時間替你拍照,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其實王楓很想勸說盛宣梅,應該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上才是正道,可是看著盛宣梅那煜煜生輝的面龐,還是把話吞進了肚裡,無奈道:“盛宣梅,那我祝你心想事成,我現在和你們談件正事,你們先寫幾個字給我看看,就寫籲蠶鹹龘爩龜!”  

    說完,王楓遞了紙筆過去,盛宣懷姐妹弟倆雖然不解其意,卻仍是老老實實的一筆一划書寫起來,六個字,足足寫了五分鐘,而且筆劃並不清晰。

    好不容易寫完,盛宣梅把筆一擱,抱怨道:“天哪,這幾個字真難寫,差點要了我的小命,尤其是那個龜字,分明是在畫一隻活生生的烏龜嘛,還虧得是我們從小苦讀詩書,若是換了一般的夫子,能不能寫出來都是問題呢。”

    盛宣懷深有同感,點點頭道:“王楓,你讓我和姐姐寫這些字不會是閒的無聊消遣我們吧?”

    王楓正色道:“你們出身於書香世家,都覺得吃力,別的人更不用提,所以我想對漢字進行簡化,我初步測算過漢字簡化所產生的社會綜合效益,僅以未來三十年,五億中國人,每人每天平均在學習記憶使用漢字的過程中節省五分鐘,每個工作學習小時平均價值十文錢計算,則三十年的綜合社會經濟效益將高達四十二億兩白銀,這是多麼驚人的數目?而且這種效益還將千秋萬代延續下去,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帶來巨大的好處和效益,你認為如何?”

    “簡化漢字?”盛宣懷喃喃道:“你算出的數字的確挺嚇人的,但簡化不是那麼容易,必須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否則簡成了四不象,會鬧出笑話,關鍵還在於簡化過後如何推廣?簡化出來別人不願意用難道你拿槍指著?”  

    盛宣梅跟著道:“我覺得簡化漢字可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漢字就有了簡體,發展到小篆,很多字都簡化了,到了隸書和楷書,簡化的字體更多,在漢魏六朝的碑刻與唐代的寫經里,都有不少簡體字,宋代以後,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流行範圍,數量也更多增加,這說明漢字簡化是個趨勢。對王司令的提議,我舉雙手雙腳贊同!”

    “哦?”王楓以不可思議的眼神望向了盛宣梅,訝道:“真看不出來啊,你一個小女孩子竟有如此見地,盛宣梅,你太讓我驚訝了。”

    盛宣梅得意的輕哼一聲:“女孩子怎麼了?你不許看不起人,四書五經我不敢說倒背如流,最起碼默寫是沒問題的。”

    這話一出,王楓目中的訝色更盛,盛宣梅都有了種當場寫一段讓這人開開眼界的衝動,但可惜的是,王楓沒並沒提出這種要求,而是好半天才收回目光,沉吟道:“古漢語字體複雜,難以掌握,是上層士人專用,要想普及大眾教育,就必須簡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1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