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25頁

    小太監搬來椅子,張毅謝過坐了下來。

    慈禧笑道:「堅之能回到京城,可不容易呢。這幾天可要好好休息一下,千萬別累壞了,大清如今可是離不開你了。」

    張毅答道:「微臣惶恐,微臣正值壯年,些許辛苦算不得什麼,能為國家操勞,也是張毅之幸!」

    光緒帝急切道:「堅之。此次召你回京,乃是朕與太后對於如今中日之戰實在有些拿不定主意,聽了李中堂的意見,特想你問策,今日不是朝堂,你可以暢所欲言,不要有所顧忌。」

    張毅答道:「微臣謝皇上與老佛爺恩典。微臣以為,咱們大清與東洋人開戰已經有半年有餘,雙方俱是損失慘重。僅僅這十個月的時間,只怕朝廷光是白銀就花去了不下八百萬兩,對朝廷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樣,日本損失更是慘重,相必他們向英國人的借款也已經花的差不多了。光是三艘鐵甲巡洋艦就花去了日本不下四百萬兩白銀。所以到如今,不管是大清,還是日本,都已經被拖得疲憊不堪,現在缺少的就是一個契機,一個可以議和的契機,一旦有國際列強提出斡旋,我想大清與日本都是樂於一試的。」

    慈禧太后聽完,精神一振,臉色變得精彩了許多,問道:「堅之,你的意思是你主張議和?」  

    張毅點點頭道:「是的,老佛爺,微臣主張議和,因為我們大清也需要和平的環境進行休養生息,積蓄實力,只要我們實力恢復,大清地大物博,有何懼一個區區的日本?不過,議和,也有一番說法。」

    慈禧喜道:「哦,怎麼一個說法?」

    張毅答道:「老佛爺,如果議和的話,那就是我們大清至少要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議和,因為咱們沒有輸了這場戰爭,日本也沒有贏,我們對於一切不合理的要求,一概拒絕,以武力為後盾議和!」

    慈禧皺皺眉頭,說道:「不答應一切不合理的要求,這樣的話,恐怕日本人不會答應吧,他們辛辛苦苦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得不到好處的話,恐怕不會收手……」

    張毅答道:「老佛爺,如果他們不答應的話,那微臣就即刻返朝,主持朝鮮軍務,直到打得日本人心服口服為止!為了大清江山社稷,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慈禧讚許的點點頭,說道:「堅之,我就看重你這股子精氣神,三十年前,李中堂也是這樣,英氣勃勃,有股子韌勁。如今李中堂年事已高,不能赴遠作戰,但是現在還有你,不愧是大清猛虎,好樣的。不過,咱們大清天朝上國,禮儀之邦,對東洋這些蠻夷多少有些禮讓,也不算過分,這和還是要議的,皇上,你說是不是啊?」  

    光緒帝稍稍沉默了一下,說道:「堅之,太后所言也不無道理,如今大清疲敝,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

    翁同龢聞言,急忙跪倒說道:「老佛爺,皇上,議和之事萬萬不可啊,如今正是我們大清乘勝追擊之時,一旦議和,所有的努力就全都付諸東流了啊。」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談之議

    李鴻章聽了翁同龢的話,冷聲道:「翁師傅,既然你要作戰,那請問你戶部還有多少銀子可以用來支持對日作戰?沒有錢,拿什麼推進戰事?餉銀何來?武器何來?彈藥何來?陣亡將士撫恤何來?」

    「這……」翁同龢被問得瞠目結舌,是啊,想要作戰,起碼得有錢吧,現在戶部結餘連同江南提前上繳的明年的稅銀算上,都已經不到一百萬兩了,估計連半個月都支撐不下來,就會花的底掉,還怎麼打仗?老佛爺可是連修葺頤和園的經費中摳出來了一百五十萬兩,再向她要,那就是真的找死了,他翁同龢還沒活夠呢。

    李鴻章說道:「太后,皇上,議和實為上策,堅之說的很有道理,我們要拒絕一切不合理的要求,不然的話,難以向國人交代,也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只是,一旦議和,作為日本的同盟國,英吉利必然會為日本撐腰,我們沒有強援在手,只怕議和也難啊。」  

    光緒帝將眼光看向張毅。

    張毅一笑,說道:「皇上,老佛爺,中堂大人,其實德國公使團來華就是一個最好的契機。此次德國公使團來華,其實是有求於我大清,我們正好藉此機會,要求德國公使團出面斡旋。」

    光緒聞言大喜,問道:「堅之,你說德意志有求於我們?這是什麼意思?」

    張毅答道:「皇上,在大戰中,臣設計了幾種新式武器,在中日戰場了顯示出了極大的威力,對日本造成巨大的威脅,只是咱們的工廠工程師太少,不能大規模生產,不然的話,咱們此次完全可以完敗日軍。即使是這樣,這些武器都已經引起了歐美各國的注意。臣在朝鮮之時曾經俘虜了一名德**人,此人乃是德意志有名的克虜伯家族的嫡系後輩,對我們的武器產生濃厚的興趣,經過溝通之後,德意志帝國對我們的武器生產許可產生了巨大的意向,要求我們將圖紙與技術專利賣給他們,我們藉此正好可以向德國提出要求。我想德國急於得到這些武器技術,必然會答應我們的要求。反正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斡旋,沒有任何損失,德國與英國在歐洲也已經勢同水火,他們必然也會為我們抵擋英吉利的壓力,藉此將我們大清拉入他們的陣營。」

    李鴻章擊節叫好,連聲道:「好啊,皇上,堅之的驅虎吞狼之計。絕對可行,只需要向德國許以重利,必定會為我們所用,同時老臣也願意面見俄國公使,請求俄國人出面調和,相比此次議和,我們有完全的把握全身而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2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