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97頁

    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徐懷瑾的焦...

    一不小心,張毅就被吳佩孚給嘲笑了,是啊,舉重若輕,大總統就是最好的例子啊,所有的軍事事務幾乎都壓給了徐懷瑾,他最多動一動嘴皮子,定個調子,剩下的事情就全部不管了,完全就是一個甩手掌柜的,沒有比他更懶的了!

    張毅惱羞成怒,喝道「的,你給老子滾出去!」

    吳佩孚跟唐紹儀曉得前仰後合,只有張孝淮資歷淺,不敢再大總統面前放肆,只能拼命的忍住,時間再長了,只怕要憋出內傷來!

    不過,他們在北京大笑不止的時候,德國,柏林,徐懷瑾現在也還處於孤枕難眠的狀態。

    原因無他,因為他發現了德國未來戰爭戰略的巨大問題,現在的總參謀長小毛奇,雖然是德國一代名將老毛奇的侄子,在老毛奇的教導下,能力不錯,但是,也就是不錯而已,絕對算不上一個名將!

    最主要的是,現在的小毛奇也已經六十多歲了,經歷了多次大戰的他,竟然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缺乏一個統帥應該有的殺伐決斷,而且面對著如今已經總兵力接近一百五十萬人的德軍,他缺乏足夠的駕馭能力,對於未來的戰爭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原本,徐懷瑾對於幾年前原總參謀長施利芬提出的那個施利芬計劃,非常感興趣,那才是一個總參謀長應該有的氣度與眼光,但是,那個計劃即便是再好,也只是十餘年前的設想,面對著不斷變化的歐洲局勢,施利芬計劃,這個時候已經有些不太合適了,需要做一定的改進與調整  

    記住,只是一定的改進與調整,而不是推翻施利芬計劃,施利芬提出的在沙俄反應過來之前,集中全力對法國實施閃電進攻,一舉擊潰法國人的主力,然後再調動大軍向東推進,對付沙俄大軍,這個設想十分的大膽,也是十分的英明,完全抓住了,沙俄軍團裝備落後,缺乏系統訓練,缺乏具備近現代化的軍事戰略戰術思維的將領這個弱點,一旦成功實施,德國最起碼也會在未來的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現在看來,小毛奇已經在實行施利芬計劃的態度上產生了動搖,他認為僅僅憑藉著沙俄反應過來,到將大軍主力集結到沙俄西部這樣短暫的一個半月,難以擊潰法軍,到時候,一旦沙俄向著德國發動了猛烈攻勢,僅僅憑藉著東線的二十萬大軍,根本抵擋不住,沙俄至少百萬的大軍進攻。

    他對自己的德軍戰力產生了懷疑!不但是低估了德軍的戰力,同時也高估了沙俄的戰力,按照現在的戰略計劃,只怕德軍難以在戰爭中占據優勢,特別是一旦英軍參戰,戰爭陷入持久戰之後,那就更加的被動了,畢竟一旦英國海軍封鎖了大西洋,那德軍的海外貿易將會陷入中斷,各種軍事戰略資源都會陷入緊缺,對德國太不利了。

    從自己的心中,徐懷瑾還是更加傾向於德國的,畢竟他就是從德國的軍校中成長起來的,同時,十幾年來,德國與華夏民國關係緊密,唇齒相依,一旦德國全面戰敗,對於華夏民國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情,華夏民國與英美法可沒有那麼深入的合作關係,最重要的是,教官的戰略是藉助德國無限的削弱英美法的實力,如果德國很快就敗下陣來的話,那還怎麼削弱協約國陣營的實力?  

    徐懷瑾不能不為著這些事情進行著思索,但是,光是他思索,沒有什麼用處,雖然他在德國得到了以威廉二世為首的君臣的熱情接待,但是涉及到了人家的軍事戰略問題,是絕對不會讓自己一個外人插手的,哪怕是一條建議,都不能輕易的提出來,這關係到了德國軍人的尊嚴與臉面!

    唉!

    徐懷瑾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這個問題還真的是很棘手,怎麼提醒他們一下?這樣袖手旁觀,也是絕對不行的。

    徐懷瑾心頭難以決斷,拿起筆來,刷刷點點的奮筆疾書,十來分鐘,就寫出了一份電文,喝道「來人!」

    徐懷瑾的機要參謀連忙走了進來,說道「總長,您有什麼吩咐?」

    徐懷瑾沉聲道「將這份電報立即發給大總統,急電,我等他的答覆!」

    機要參謀接過電報,連忙走出去發送電報。

    很快,電報就到了張毅的手中,此時的吳佩孚與張孝淮、唐紹儀,依舊還在與張毅談笑風生呢!

    拿過了電報,張毅略略有些詫異,沒有想到啊,徐懷瑾的眼光依舊如此的犀利,如此的精準,實在是令自己嘆服不已。

    徐懷瑾在電報中的分析幾乎與後世一戰的格局發展如出一轍,如果不是對徐懷瑾了解甚深,張毅都要懷疑徐懷瑾是不是也是穿越過來的了。  

    徐懷瑾將電報遞給了吳佩孚,拉開了背後的布簾,一張巨大的軍事地圖,展現在眾人面前。

    吳佩孚等三個人看過了電報,盡皆沉默不語,這樣的事情可不是他們能夠隨意妄言的,還是需要張毅來拍板。

    張毅問道「子玉,韻農,少川不諳軍事,我就不問他們了,你們兩個看看軍事地圖,認為懷瑾分析的是否有道理?」

    吳佩孚與張孝淮臉色凝重,對視了一眼,張孝淮向著吳佩孚點點頭,吳佩孚瞭然於胸,沉聲道「懷瑾大哥不愧是軍事奇才,這樣的戰爭竟然被他分析的如此透徹,實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又不得不讓我們佩服。」

    張孝淮嘆道「洞若觀火,洞若觀火,總長的分析高屋建瓴,絕對是鞭辟入裡,如果德國人不作出改變的話,只怕世界大戰,他們會輸的很慘!」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